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偉: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李偉: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中證網 (記者 彭揚)「第九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13日在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論壇上表示,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序排除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衝擊,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李偉表示,著眼今年,要切實應對好國際上三大不確定性和國內三大風險。從國際看,一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影響;二是國際宏觀政策調整的溢出效應;三是國際地緣政治動蕩的衝擊。

李偉認為,從國內看,一是金融風險聚集的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以來,通過加強監管力度、整治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金融業脫實向虛的態勢得到初步扭轉,金融去槓桿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看到宏觀槓桿率上升趨緩,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價格效應,2017年GDP平減指數預計比2016年高4個百分點。此外,道德風險、剛性兌付和監管套利現象仍存在,金融去槓桿的制度基礎尚不牢固。金融機構仍有較強的規模擴張衝動,金融嚴監管任務還很重。

二是房地產大起大落的問題尚未根本緩解。近年來,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的矛盾比較突出。房地產貸款佔全國新增貸款接近一半,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快速增長,並推動房價快速上升,造成市場資源配置嚴重扭曲。2017年以來,一二線和部分三四線城市密集出台了限購、限價、限售、限貸等行政性措施,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有所緩解。但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地區房價上漲壓力仍不小,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不無可能。

三是地方舉債需進一步規範。經過三年多地方債置換,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壓力總體有所減輕,但近期有些地方政府通過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引導基金等變相舉債,隱性債務較快增長問題比較突出。2017年5月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規範地方政府舉債的措施,對違規擔保、名股實債等隱性舉債渠道進行規範。下一步,必須堅持「逐步消化存量、堅決控制增量」、「開前門、堵後門」的原則,嚴格推進地方債務規範管理,落實債務處置主體責任,嚴肅問責機制,在統籌考慮在建項目和資金鏈風險的同時,切實防範化解地方債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1月15日或影響股價的重要公告

TAG: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