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鶴論書法之四八:張雨《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

孫鶴論書法之四八:張雨《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

伯雨大字神駿清遒

張雨(1283—1350),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澤之,字伯雨,一字天雨,號句曲外史、幻仙等。張雨是南宋崇國公張九成之後人,生性狷介,渺視流俗。年少時為人瀟洒,不拘小節,英氣勃勃,有隱逸之志。二十多歲時棄家為道士,遍游天台、括蒼諸名山。曾拜道士王壽衍為師,居杭州開元宮,法號嗣真。在杭州,張雨得以拜見趙孟頫,並侍從趙孟頫學書。皇慶二年(1313年),隨王壽衍人京,居崇真萵壽宮。以詩風清麗名震京華,與在京的趙孟頫、楊載、虞集、范槨等友善,優遊虞集門下。仁宗賜號「清容玄一文度法師」,賜驛傳,返回杭州住持西湖福真觀。不久,張雨父卒,守廬三年後,辭去福真觀主持,隨茅山四十五代宗師劉大彬至茅山學道,曾主修《茅山志》。六十歲時他脫去道袍,埋葬冠劍,還其儒身,隱居杭州,時往來於三吳,與楊維楨、黃公望、倪瓚、俞和等文士交遊酬唱。其中受楊維楨影響,思想與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貪圖「一刻春無價」,耽溺酒色,尋歡作樂,晚年的詩風、書風都有朝放縱、恣肆發展的傾向。張雨博學多聞,善談名理。於文學修養與書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在元代道教、佛教與文人間,頗負聲望。其畫以淡彩見長,善畫石木,用筆古雅,尤善以敗筆點綴石木人物,頗有意韻。畫跡有《霜柯秀石圖》,《雙峰含翠圖》等。所著《元品錄》5卷,歷敘周至宋歷代道家人物135人,分列十品。存世書跡有《山居即事詩帖》、《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雜詩卷》等。

張雨詩文書畫在元代都很有影響,名重一時,倪瓚評曰:「本朝道品第一。」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在趙氏指點下上追李邕,並旁涉懷素、米芾。風格清虛雅逸,有晉、唐遺意。嘗自言:「仆曩時侍趙文敏公學書,暇日嘗論《禊帖》定武本,佳者絕難得」。張雨書性極高,他能從趙氏入而又不被師囿,變趙氏的雍容平和為神駿清遒,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作品流露出隱逸文人清虛雅逸,孤傲不群的氣息。袁華評曰:「貞居先生清詩妙墨,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信非沉俗中人也。」他去掉了趙孟頫的雍容、平和,而增加了神駿、清遒的藝術特徵。

《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紙本,縱108.4厘米,高42.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這幅書法是元代罕見的大字行草,是書法史上較早出現的立軸作品之一。用筆率真自然,若不經意,靜動起伏,變化自如。字形傾側動蕩,忽大忽小,運墨燥濕互濟,鋒勢勁銳,別具縱逸峻歷之勢。間有草書夾入,可印證其曾用功於懷素,一些干筆飛白的連綿草書,與懷素《自敘帖》十分接近。而佻達之用筆,似又得力於米芾,激越跳蕩的用筆成為作品的基調。結構布局無拘無束,顯示他能放縱能收斂的高度技巧。明人周之士《游鶴堂墨藪》評曰:「張伯雨健而近佻」,大約就是指的這類作品。

孫鶴,女,河南開封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家圖書館講座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山讀書觀經史 的精彩文章:

孫鶴論書法之四七:吳鎮《心經》

TAG:深山讀書觀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