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

認識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

師徒三尊像

宗喀巴大師的簡介:

宗喀巴大師(1357~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創立者、佛教理論家。沙彌戒名羅桑扎巴,意為「善慧」 (善慧稱吉祥)。青海湟中人。藏語稱湟中(今塔爾寺所在地一帶)為「宗喀」,故被尊稱為宗喀巴。

宗喀巴大師出身於佛教家庭,3歲時,噶瑪噶舉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為授近事戒(即在家受持五戒之男居士),賜號貢噶寧布(慶喜藏)。後隨敦珠仁慶學習經論,7歲時,被家人送到夏瓊寺,接受該寺高僧端智仁欽的「勝樂」、「喜金剛」、「大輪」、「頂位」等灌頂,正式出家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扎巴。16歲前往西藏深造,開始獨立進行宗教活動。25歲時,已深入研究了「彌勒五論」、《俱舍論》、《量釋論》、《入中論》及律藏、五明等,並在寺院立宗答辯,產生了一定影響。31歲時,他為振興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黃色僧帽(因過去一些大持律者都戴黃帽子。宗喀巴大師想振興戒律,因而也就戴上了與過去的持律者們同樣的黃色的帽子」。據此,黃帽並不自宗喀巴始,宗喀巴採用黃帽,用意是復興戒律,並沒有改革宗教的含意。)表示繼承並嚴格遵守印度大師釋迦室利所傳一切有部的戒律師的決心。以後弟子們也隨著戴黃帽,因此被稱為黃帽派。36歲開始講經收徒,先後在各地講《現觀莊嚴論》、因明、《中論》、《俱舍論》等。同時系統地研習密法,研究薩迦派的「道果法」、噶舉派的「大手印法」等;學習噶當派的教法及《菩提道燈論》等要籍,終於通達顯密各派教義。他以中觀為正宗,月稱為依止,以噶當派教義為立說之本,綜合大小乘各派顯密教法,結合自己的見解,以實踐和修證為主,建立體系。同時從倡導戒律入手,進行宗教改革,主張顯密教僧人均須恪守戒律、住院,嚴禁娶妻生子,規定學經次第,嚴密寺院組織。並著書立說,撰寫佛教著作;復興舊寺,建立新寺;廣收門徒,挑選繼承人;創立法會,講經說法,宣傳自己的主張,終於形成一代宗風,正式創立格魯派。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權支持。明永樂七年(1409),在被明朝岫封為闡化王的所巴堅贊等資助下,於拉薩大昭寺發起大祈願法會,他被公認為西藏佛教界的領袖,格魯派成為西藏第一大教派,藏傳佛教信徒大多崇奉他為教主。

(傳說羅桑札巴為文殊菩薩轉世,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藏曆火雞年)十月二十五日誕生。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法王。他的父親名叫魯本格,是元朝末年兼管當地軍民政務和地方官員——達魯花赤,母尊名為星薩阿切,生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

宗喀巴大師的成就:

宗喀巴大師一生的著述極多,全集藏文推薩版共18帙,160多種。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菩提道次第論》、《密宗道次第論》、《菩薩戒品釋》、《密宗根本罪釋》、《事師五十頌釋》、《中論廣釋》、《辯了不了義信紙》、M密宗戒注釋成就穗》、《囊則敬寺所說比丘學處》、《金剛持道次第秘密樞要解》、《一切怛多羅吉祥集密廣釋明燈論貫注》、《安立次第解說集密要義明釋》、《怛多羅王吉祥集密優婆提舍五次第明燈》等。其中《密宗道次第》與《菩提道次第》,一明密乘,一明顯教,是宗喀巴生平最主要的兩部著作。分別論述了顯宗和密宗的修道次第,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

宗喀巴大師著名弟子有賈曹傑(原名達瑪仁欽、甘丹寺第一代坐床者);克珠傑(原名格雷貝桑,後工追認為第一世班禪);絳央卻傑(原名扎西貝丹,哲蚌寺的建立者);絳欽卻傑(原名釋迦也失,為向內地傳格魯派教義的最有力者);根敦主(扎什倫布寺的創建者,後世追認為第一世達賴喇嘛);推·喜饒桑布、麥·喜饒桑布、喜饒僧格等。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珠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宗喀巴及其弟子還修建了著名的拉薩三大寺即甘丹、哲蚌和色拉寺,三大寺與另外三大寺成為後來格魯派六大叢林(另三座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三大寺對藏族地區的政治、宗教都有重大影響。

格魯派影響遍及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及蒙古族地區。黃教從明朝初年就一直受到歷代中央政權的大力支持,位居藏傳佛教各派之首,影響至今不衰。

宗喀巴大師造像特徵:

宗喀巴大師(1357-1419)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改革者,發起了以嚴守戒律為核心的宗教改革,創立了西藏最大的佛教宗派-格魯派,亦稱「黃教」。宗喀巴大師被譽為「第二佛陀」、文殊菩薩的化身。

宗喀巴像多為頭戴黃色桃形班智達帽(又稱通人冠),全跏趺坐,雙手結說法印,分別各牽一株蓮花,蓮花開於兩肩,左肩花中立經卷,右肩花中立寶劍,「左經右劍」。這與文殊菩薩的標識一樣。因藏密尊奉宗喀巴大師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故經書與寶劍亦成為其身份的標誌。

宗喀巴大師金銅造像

宗喀巴大師坐像(18世紀) 高16cm

宗喀巴大師頭戴黃色桃形帽(又稱通人冠),額頭寬廣,眉目清秀,雙目有神。其面龐圓潤俊秀,神情沉靜祥和。此像明亮而沉穩,表情從容,與宗喀巴大師飽學多識、深沉博大的精神世界十分吻合。

軀體端正挺直,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各牽優缽羅花枝,花蕾在肩頭開敷,右肩花蕾上供智慧劍,左肩供般若經,這與文殊菩薩的標識一樣。大師身著袒右肩式袈裟,內穿交領式僧衣,這是西藏僧人的典型裝束。衣紋刻劃厚重寫實,衣領及袖口邊緣處均鏨刻有精美的卷草花卉紋樣,做工精細。束腰仰覆式蓮花座,蓮瓣扁平挺拔,時代特徵鮮明。整體而言該造像造型大方,比例勻稱,人物形象生動。工藝精細,胎體厚重,金水飽滿,是乾隆年間北京所造精品。

宗喀巴大師坐像

這是一尊極為罕見的宗喀巴大師童子像:主尊宗喀巴大師安坐在蓮花法座之上,頭戴黃色桃形帽(又稱通人冠),面龐圓潤清純,五官秀美,面露微笑,神態安詳。雙手當胸拈蓮莖結說法印。青蓮花盛開在左右肩頭,右肩花朵上供智慧劍,左肩花朵上供般若經。法座靠背與身光合為一體,呈尖舟形,頂端有佛塔,下方由六種不同的裝飾物「六飾品」組成,華麗莊嚴。這樣的法座稱為「六舁座」,意思是「六物支撐的寶座」;或稱為「具六飾法座」,意思是「帶有六種裝飾物的佛法寶座」。靠背上六種不同的裝飾代表「六度」等多種含義。

宗喀巴大師坐像(19世紀) 高369.50cm

瑞士巴塞爾文化博物館藏

宗喀巴大師坐像(18世紀)

美國紐瓦克博物館藏

宗喀巴大師坐像(18世紀) 高19.50cm

布拉格國立美術館

宗格巴大師坐像(18世紀)高11.4 cm

美國聖迭戈藝術博物館

宗喀巴大師坐像(18世紀) 高19.5cm

布拉格國家美術館藏

宗喀巴大師坐像(18世紀)高25cm

阿什莫林博物館藏

宗喀巴大師坐像(17世紀) 高53.3cm

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藏

宗喀巴大師坐像(16世紀) 高16.5cm

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

宗喀巴五種應身像

五種應身像是宗喀巴師圓寂之後出現的,多見於唐卡等繪畫作品當中。據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宗喀巴圓寂之後,其弟子克珠傑遇到了一些涉及中觀及生圓次第的難題。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克珠傑既懷念上師,又珍重地祈禱能夠解疑釋惑。這時在克珠傑的夢幻中出現了上師的尊容,助其解除疑慮,前後總共顯現了五種不同的宗喀巴應身像,這些造型的大師像就一直流傳到現在。下面宗喀巴五種應身的造型來自布達拉宮的一套精美唐卡。

五種應身像之一

宗喀巴頭戴黃色通人冠,面相飽滿慈祥,雙手胸前結說法印,身著三法衣,半跏趺騎著象行走在祥雲之上,其前後兩天女分別托舉寶傘和智慧劍。

五種應身像之二

宗喀巴應身像束髮高聳,左右長發垂肩,面向文靜,眉間白毫右旋且顯眼突出。佩戴五葉寶冠、耳墜、項鏈、手鐲,草綠色帔帛,上身袒露皮膚呈黃色,雙手胸前結說法印,下著裙,側身騎著仰頭獅子,左右肩花分別托舉經書、寶劍,為典型的菩薩裝。若不是以組套形式出現,極易與騎獅文殊造型相混淆。

五種應身像之三

這是最為普遍的宗喀巴造型,唐卡中央彩繪的大師頭戴象徵格魯派的黃色通人冠,面相年輕,身著三法衣,雙手胸前結說法印並捏青蓮花莖,左右肩花托舉經書寶劍。宗喀巴大師金剛跏趺坐於蓮花、月亮座上。其左側站立的天女面朝大師,手舉大扇;右側站立的天女則雙手供奉盛滿甘露的缽。

五種應身像之四

宗喀巴束髮高結,戴骷髏冠,彎眉大眼,留有絡腮鬍(虯髯);佩戴碩大耳環、項飾、手鐲、臂釧、腳鐲等各種飾物。特別是宗喀巴上身袒露、從右肩到左腋下斜披聖帶,右手高舉寶劍,左手胸前緊持盛滿鮮血的頭蓋骨(法器),騎著十分兇猛的老虎,整體上表現為比較誇張且典型的古印度大成就者造型。

五種應身像之五

造型基本上與之三一致,所不同的是,在此宗喀巴面相略顯老氣,右手胸前捏著托起智慧劍的蓮花莖,左手放在膝蓋並捏住托舉經書的蓮花莖,半跏趺坐於蓮花及月亮座上,整體造型顯得格外放鬆自然。

宗喀巴自畫像

傳說宗喀巴大師在西藏求學多年,從來都沒有回過家鄉。而大師的母親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她聽說諾日桑布要去西藏經商,於是就委託諾日桑布帶了自己的一縷白髮給宗喀巴大師,並且讓其幫忙轉述一句話:母親已經年邁,非常想念兒子,希望兒子能回來見一面。宗喀巴大師接到母親的口信和信物,產生了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但這個時候,宗大師忙於教法,無法返回家鄉和親人團聚,於是他就用自已的鼻血摻合其他顏料繪製了一幅自畫像讓諾日桑布帶給母親。並捎口信說:「親愛的阿媽,見到這副畫像就如同見到真實的兒子一樣,畫像會叫您一聲阿媽,並且陪您說上三天三夜話的。」 諾日桑布覺得此畫是極具加持的珍貴聖物,擔心大師母親保管不善,恐使畫像受損或遺失,於是他臨摹了畫像交給大師母親。大師母親拿到畫像後,上面的宗喀巴大師對著母親,叫了三聲「阿媽」。而真正的大師自畫像則被諾日桑布帶到了卡瓦卡地寺。

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

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是上師供養資糧田的主尊,以自己的根本師長為體性(上師),顯現上外為宗喀巴大師的形象,金色班智達冠,具足比丘三衣,結跏趺坐,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禪定印執甘露盈滿之缽盂,左右二手各分烏巴拉花,上擎經劍,此為三昧耶薩埵之「善慧」(善慧名稱);於宗喀巴心間有具足圓滿相好之釋迦牟佛尼(能仁),與釋迦佛心間有金剛總持父母尊(金剛持),此為智慧薩埵之「能仁金剛持」;復於金剛持心間有三摩地薩埵之「吽」字。複次於身三十二支分具足密集金剛身壇城三十二尊,如此為圓滿具足三重薩埵,總攝一切三寶三根本體性之師長。

持長壽瓶宗喀巴

持壽瓶宗喀巴之形象與「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之外宗喀巴大師形象類似,僅左手中的甘露缽變更為盈滿長壽無死甘露的長壽寶瓶,此種宗喀巴大師的形象系緣悲頌與長壽法合修的一種形象。宗喀巴大師祈請文緣悲頌據說具足108種事業法,息、增、懷、伏、長壽、智慧、財富、治療等等事業,均可結合緣悲頌而修,區別在於其中觀修竅訣不同,如較為普遍的修法,即為著名的「七種智慧」,此類宗喀巴大師形象即其中與長壽法合修之形象。

兜率天上師瑜伽宗喀巴

此類宗喀巴大師之形象,為兜率天上師瑜伽之主尊:於兜率天宗喀巴大師及阿底峽尊者為脅侍的彌勒菩薩心間無盡結中湧出如新酪至於行者面前,八獅寶座蓮月墊上,宗喀巴大師雙手結轉輪印,各出蓮花經劍,兩大上首弟子賈曹傑及克珠傑為脅侍,父子三尊安住雲端。此類兜率瑜伽之形象各個支分皆具足特別的意義,乃至酪雲連接彌勒菩薩心間之雲線亦具往生兜率凈土之緣起與觀修竅訣。亦有將此尊與三種姓怙主內外密九尊合修之法等。

宗喀巴大師生平故事

宗喀巴大師(羅桑扎巴)雙跏趺安住於蓮花月輪之上。畫面上方中央位置是文殊菩薩,二側日月高懸,祥雲飄飄。四周群山環繞,松柏亭閣之間繪有宗喀巴大師生平故事。

文章內容由侯楠山收集整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供秀 的精彩文章:

TAG:南山供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