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崛起,半導體第三次產業轉移來臨;趙偉國背後的「國家隊」;比特幣「礦場」崩盤?

中國崛起,半導體第三次產業轉移來臨;趙偉國背後的「國家隊」;比特幣「礦場」崩盤?

1、中國崛起,半導體第三次產業轉移來臨

2、外媒:被降速iPhone換電池後性能翻倍

3、英偉達如何從"遊戲之王"變為AI與自動駕駛的巨頭

4、「明星」併購者紫光:趙偉國背後的「國家隊」

5、英特爾CEO發布公開信 終於就安全問題給出承諾

6、成都芯源增資2億美元打造中國最大模擬集成電路研發中心

7、發布在即 三星GalaxyS9和S9+已通過FCC認證

8、上汽、長安汽車紛紛發力5G車聯網技術

9、全球首個量產屏下指紋方案,vivo 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10、比特幣監管「內緊外松」 多處「礦場」已停機

一、中國崛起,半導體第三次產業轉移來臨

??以史為鑒,歷史上的兩次半導體產業轉移均產生「巨無霸」級國際巨頭。20世紀70年代,半導體產業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NEC 等世界頂級的半導體企業;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韓國、台灣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主力軍,三星、台積電等企業誕生。

如今,中國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核心地區,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有布局,並在大幅加大投資力度。

資本聚集,投資浪潮湧來。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同時又有著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因而吸引了世界優秀的半導體企業聚集。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有著產業布局,搶佔著市場份額。且中國仍存有巨大的潛力市場,目前產能尚無法滿足需求。故而,國際半導體企業還在大幅增加在中國的投資。

由於政策引導、產業分工等原因,半導體行業有著鮮明的產業集群效應,如美國矽谷、日本九州、台灣新竹均是各國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區域。中國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已基本形成完成的產業鏈條,並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與中西部四大主要產業聚落。

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浪潮已開啟,我們認為中國已具備面對和完成這項挑戰和機會的實力:(1)政策大力支持,資本力量彙集;(2)需求巨大,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3)完整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技術追趕迅速。

中國半導體產業已具備把握歷史性機遇的能力

政策支持及產業升級是催生新優勢國家的必要條件

縱觀美國、日本、台灣、韓國的半導體企業發展歷程,政府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產業發展的初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例如,1976 年,日本推出的 VLSI 計劃成為推動半導體企業快速發展的起點,而1996年推出的超大型硅技術研究開發計劃則促成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復甦。同樣,台灣、韓國等均推出過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計劃和政策。

集成電路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尤其是在行業發展初期,僅靠企業很難承擔起初期投資。發展集成電路是國家戰略方向,鼓勵政策不斷推出。2014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將半導體產業新技術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截至2017年6月,大基金已撬動5000億地方基金,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在內的十幾個省市已成立專門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地方政府性基金。發展半導體產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政府給予了稅收、資金、金融等全方位支持。

需求: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

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接近全球的1/3,且中國為全球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隨著5G、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下游產業的進一步興起,預計中國半導體產業規模還將快速增長。

半導體產業關乎國家信息安全,但由於發展較晚、技術水平較低等原因,我國目前半導體產業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1/3左右。以佔有半導體產業80%以上市場份額的集成電路為例,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自給率僅36%。嚴重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達1657億美元。根據SEMI預測,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供需缺口可達880億美元。提高自給率迫在眉睫。

產業基礎:中國已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包括幾十道工序,大致可以分為設計、晶元製造和封裝測試三個主要環節,同時還包括集成電路設備製造、關鍵材料生產等相關支撐產業。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 IC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三業並舉及支撐配套業共同發展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格局。在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一批優質的企業,在集成電路的各個環節有著自身明顯的競爭優質,其中主要包括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中興微、兆易創新等晶元設計公司,以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上海先進為代表的晶元製造商,以及以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為龍頭的晶元封測企業。

雖然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在近幾年發展快速,但產業結構仍需調整。2017 年前三季度,我國 IC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的產業比重分別為37.7%、26%和35.5%,但世界集成電路產業設計業、製造業和封測業三業佔比慣例為3∶4∶3。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依然不均衡,製造業比重過低。

風險分析

政策變動風險:半導體行業為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產業,在半導體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前期,政策的支持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鼓勵半導體產業發展,當前我國政府從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但若政策方針出現變化,如稅收優惠減少、產業導向轉變等,將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前景產生重要影響。

技術替代風險:半導體為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升級周期短。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若國內企業未能抓住機遇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或技術發展速度過慢將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投資進度不及預期風險:半導體帶三次轉移浪潮下,國際半導體企業均在大陸進行大規模投資,成為推動本輪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但若後期投資進度緩慢或不及預期,將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外媒:被降速iPhone換電池後性能翻倍

?1月14日消息,據福布斯網站報道,加拿大技術公司Vidyard的通訊主管桑迪·佩爾(Sandy Pell)表示,「我花了35美元為iPhone6換了電池,不得不說,真的快了很多。」在一款速度檢測應用Geekbench中,她的iPhone換電池後的測試分數翻了一倍。

去年底,在「降速門」發生之後,蘋果罕見對此公開道歉發出聲明,提出從1月下旬到2018年12月降低保修期外iPhone更換電池價格,中國用戶更換電池的價格從608元下調至218元。

在美國,幾款舊iPhone的用戶換電池只需29美元,在加拿大則需35美元。蘋果還解釋,降速是一種電力管理策略,為的是避免老化電池導致iPhone意外關機。

近日,有些用戶發現更換電池後,iPhone運行性能基本提升了兩倍,有些iPhone只提升了20%到30%的運行速度。佩爾極為幸運,她表示,「我花了35美元為iPhone6換了電池,不得不說,真的快了很多。」換電池前,她的手機單核跑分是784分,多核跑分是1379分。換電池後,單核跑分是1551分,多核跑分是2669分。

雖說手機配備了多核處理器以提升性能,但並非所有應用都能用到多核處理器。跑分更高意味著速度更快,但不能直接體現實際使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佩爾的手機在測試時的電量僅有18%。這恰恰是蘋果所指的手機狀態,此時老化電池會讓系統減速並保存電力。

她丈夫史蒂夫的iPhone也換了電池,並在跑分測試中獲得類似的結果:運行速度幾近翻了一倍。

現在換電池降價幅度大,而且性能又可能出現大幅提升,很多網友表示值得一試。甚至有些網友表示,此前換新iPhone 的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電池越來越不行。如今能以便宜的價格更換電池,他們就會延遲購入新的iPhone。甚至有網友表示,換了電池後,準備再用3年。

不過全球iPhone用戶已迎來換電池高峰,據外媒報道,蘋果在美國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鋰電池,部分手機型號的用戶可能需要等待數月,才能進行更換。蘋果公司發給零售店和授權服務商的內部文件顯示,iPhone 6 Plus替換電池在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供不應求,打算以29美元折扣價替換的消費者,要等到3月底和4月初才有電池可供替換。

還在等什麼?趕緊去查查國內的排隊情況,也許你的iPhone可以再用三年??

三、英偉達如何從"遊戲之王"變為AI與自動駕駛的巨頭

?因遊戲和圖形技術而為人所知的英偉達(NVIDIA)已經開始加速發展人工智慧業務。而它的下一目標是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自動駕駛駕駛汽車晶元的超強製造商。

英偉達是一家以遊戲和圖形起家的公司,但它現在已經迅速轉型為一家專攻人工智慧的公司。而且,它還不滿足於自己只是一個市場規模不大的人工智慧公司。英偉達正在撼動人工智慧領域的邊界,它利用其圖形處理器(GPU)技術、深度學習、Volta架構、Cuda GPU編程平台以及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合作夥伴關係,讓自己超越過往以單純技術為主的形象,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巨頭。

該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CES 2018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這在過去一度是微軟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刻。在這兩個小時的演講中,黃仁勛講述了公司在過去一年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創新成果。作為一名出色的推銷員,他強調了這些新產品的高能效、小體積和高性能,還說了一句口頭禪:「買得越多,省得越多」。

當然,人工智慧領域過去的主要工作並未過時。他一開始展示的是一款基於英偉達Max-Q技術的新型遊戲筆記本,體積比去年的產品要薄三倍,速度則要快三倍。他將筆記本置於手掌中,拿到了攝像機面前,這樣人們就能在屏幕上看到這款筆記本的流暢曲線。黃仁勛還討論了英偉達與任天堂的合作關係,以及遊戲機Switch是如何製造的。英偉達表示,Switch已成為美國和日本銷售最快的遊戲機。

隨著觀眾們有了更多的期待,在自己熟悉的視頻和遊戲領域,黃仁勛開始談到人工智慧領域,談論了Tesla V100,其性能表現為125Tera FLOPS(每秒萬億次浮點運算),並支持幾乎所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框架的英偉達GPU雲計算服務。他指出,每一個主要的公共雲平台和伺服器供應商都支持Tesla GPU所基於的Volta平台。

在系統方面,黃仁勛大力推薦了公司的DGX-1超級計算機(DGX-1),這台3U伺服器擁有8個Tesla V100計算卡,擁有一個千萬億次級(1000次浮點運算)的運算性能。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辦公桌上也有類似性能的伺服器,該公司可提供「DGX站」,內含有4個V100。DXG站的售價略低於5萬美元,它完全不是你一衝動就能爽快購買的設備。不過,黃仁勛也不擔心這款產品無人問津,此外,他還大力推出售價3000美元的「Titan V」,這是一款用於個人電腦的GPU插件。英偉達將「TITAN V」歸類為「面向開發者的超級計算機」。

對於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來說,這是一項很酷的技術。儘管CES已經搶走了過去計算機展銷會(COMDEX)的風頭,但它仍然只是一場消費者秀。當然,英偉達也明白這一點,而英偉達也有很多與消費者相關的產品,特別是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雖然,沒錯,Volta和DGX這樣的基礎性產品可以為各種深度學習工作提供幫助,從而有助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但英偉達已經轉向了特定的無人駕駛汽車產品和平台。

在主題演講中,英偉達宣布了一款為無人駕駛汽車打造的片上系統(SOC),名為「DriveXavier」,以及一款名為「robotaxi」的人工智慧電腦,該系統擁有兩個Xavier晶元。此外,他還宣布了英偉達Drive功能性安全架構,一個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虛擬現實安全測試平台,名為AutoSim,以及另一個用於汽車自動導航的平台英偉達Drive AR(增強現實)。另外,在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英偉達推出了「Xavier」,旨在將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二者相結合。

或許,無人駕駛汽車焦點中最有趣的部分是業界合作夥伴的故事。英偉達已經讓百度和采埃孚(ZF)成為了Drive Xavier自動駕駛處理器的合作夥伴,它將與Aurora建立一個無人駕駛汽車計算平台,並將與Uber合作開發無人駕駛的拼車工具。英偉達還將在梅賽德斯-賓士的MBUX信息娛樂系統植入人工智慧,並與大眾合作,讓該公司未來生產的汽車搭載人工智慧系統。

黃在他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交通運輸行業的規模是10萬億美元。無人駕駛汽車對於IT行業以及科技公司的需求也是量級的需求。在CES的主題演講中,英偉達似乎打算將自己的業務增長和銷量提升幾個數量級。英偉達正從PC行業的零部件供應商轉型為一家製造超級計算機和為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汽車打造平台的公司,在這一過程中,英偉達或能實現這一目標。

英偉達勢頭正猛,不僅僅只有英特爾需要當心。IBM、微軟、亞馬遜、特斯拉,甚至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也當多加註意。?

四、「明星」併購者紫光:趙偉國背後的「國家隊」

?併購本是資本市場最常見的運作之一,也是市場資源高效、集約使用的最佳途徑與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國,「併購者」卻總被投去異樣的目光。

與發達國家併購者的形象不同,中國的併購者總是會被賦予「高槓桿」和「政商關係」的暗示。這對於更多的併購者或許是不公平的,但這卻值得我們進行足夠的反思,為什麼我們的併購者,被蒙上了這樣一層的色彩。

答案既在市場主體,也在監管。如果所有的併購者,能將自身的槓桿透明化,而監管者能對所有監管對象一視同仁,則這樣的猜測與暗示都將不復存在。

一線調查

併購者紫光:趙偉國背後的「國家隊」

2017年12月29日,是A股該年度最後一個交易日。

這一天恰逢周五,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經國務院批准,證監會正式開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按照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進本次試點,試點企業不超過3家。

聯想控股是入選試點的企業之一。2017年12月中下旬,聯想控股股價平地而起,短短8個交易日漲幅超過70%。這一行情中,有一個十分積極的「買家」,就是紫光集團。

這不是紫光系第一次站在聚光燈下。自2013年開始,紫光系通過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及新華三,完成在晶元行業的布局,從而順利對接國家戰略。之後,憑藉國家基金和國開行的支援,開始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

紫光集團官網介紹,在國家戰略引導下,紫光集團以「自主創新加國際合作」為「雙輪驅動」,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為主導,構建「芯」到「雲」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三、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企業。

從「芯」到「雲」,一個僅10億元資產規模的紫光系,熟練玩轉資本遊戲,動輒上百億甚至幾百億元地「買買買」,企圖打造一個萬億級「中國版三星」式的半導體帝國。面對「併購狂人」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卻公開稱,他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

在與聯發科價格大戰時,趙偉國曾有過霸氣的表態:「展訊可以不賺錢,聯發科能不賺錢嗎?因為我的資本比它強大,我每年可以賠錢,我可以一直賠……聯發科會賠掉更多錢,它慢慢就受不了了。」

如此底氣的紫光,究竟是誰?

曲線對接

作為聯想行情中的「積極買家」,紫光集團擁有多個上市公司平台,分別是紫光股份、紫光國芯和*ST紫學以及在香港上市的紫光控股。

現在,紫光控股是紫光集團唯一的海外上市公司平台。根據紫光集團規劃,紫光控股定位為紫光集團在海外的投融資平台和資本運作平台。目前主要業務涵蓋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和資產管理,以及SMT裝備設備的生產銷售。

拋開紫光股份、紫光國芯和*ST紫學外,紫光控股是紫光系4家上市平台中最晚設立的一個。在此之前,紫光集團的併購大幕早已拉開。所以,聯想行情並不是紫光集團在併購領域的「首演」。只不過相比此次買入聯想,紫光集團早期的併購,初始是圍繞集成電路、半導體等領域進行。這要從對展訊通信的私有化說起。

早在2013年7月,紫光集團耗資17.8億美元對展訊通信實施私有化;5個月之後的2014年1月,紫光集團又以9.1億美元收購中概股銳迪科;2015年5月,紫光股份耗資25億美元接手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股權。

三次收購,耗資51.9億美元,紫光集團迅速完成集成電路產業布局,國產晶元迎來實力中堅,紫光轉戰晶元的戰略獲得了官方層面的認可。這種認可的表現,是在這三筆併購之後,國開行等帶有國家背景的資金入局。

2015年2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大基金」)、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同日與紫光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大基金擬對紫光集團投資不超過100億元,國開行則給予紫光集團200億元的融資支持。

兩年之後,來自官方的支持迅猛加碼。

2017年3月,大基金攜手國開行拿出了新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十三五」期間,國開行意向支持紫光集團融資總量1000億元,大基金則擬對紫光集團意向投資不超過500億元,重點支持紫光集團發展集成電路相關產業板塊。

這一切,離不開趙偉國的推動。2009年,清華校友出身的趙偉國就任紫光集團總經理。2010年3月,趙偉國個人控股的健坤投資以2.8億元獲得紫光集團35.29%的股權。經過一系列股權運作,2013年5月,紫光集團形成清華控股持股51%、健坤投資持股49%的局面。

此後,趙偉國又出任紫光集團董事長。2013年6月,趙偉國開始兼任母公司清華控股高級副總裁,隨之而來的,是趙偉國執掌的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併購,紫光集團的資產規模亦迅速提升。到2015年時,紫光集團資產規模約為1000億元,合併凈資產約為350億元,收入約為500億元。趙偉國稱,紫光實現了百倍擴張。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紫光集團2009年的資產規模只有13億元左右,凈資產只有2億元,收入只有3億元。

2013年至2014年期間,收購完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兩隻晶元概念股之後,紫光集團並未將其注入紫光旗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也並未謀求IPO。相反,紫光集團成立了北京展銳,將展訊和銳迪科進行打包。展訊和銳迪科在國內晶元領域分別排名第二、第三,打包合併之後,紫光集團成為國內晶元領域的龍頭。

由「外」而內

事實上,北京展銳正是大基金初始100億元的直接投資目標。然而,這並不能覆蓋紫光集團收購展訊和銳迪科的26.9億美元併購啟動資金。2015年7月,紫光集團提出一項更龐大的收購計劃,擬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交易規模超過自身資產規模。此後收購計劃雖被否決,紫光集團生猛的併購底氣還是令市場側目。

同年9月,紫光集團與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產商西部數據達成協議,由旗下香港全資子公司以38億美元買入美國上市公司西部數據15%股權,要成為西部數據第一大股東。

該計劃最終流產的一年後,紫光集團和西部數據分別出資8058萬美元和7742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

對台灣半導體企業的收購同樣不順利。2015年,紫光集團與台灣三家封裝測試廠商矽品、力成、南茂達成股權交易協議,交易總額達174億元。按營收測算,2014年上述3家封測廠商分別排名全球第三、第五、第七,分別佔據10%、5%、3%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紫光集團還曾將目光拋向了台積電。為此,郭台銘曾公開稱,趙偉國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怎麼能去問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個世界半導體教父,公司多少錢要賣?「不是你今天用錢就可以買的。」郭台銘說。

據了解,台積電25%股份的價格高達300億美元。不過,上述收購均以失敗告終,併購受挫的紫光集團轉而把目光轉向內地。

2016年12月,長江存儲在湖北武漢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86億元。紫光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湖北紫光國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國器」),聯合大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紫光國器持有其51.04%的股權,為其控股股東。

同樣在2016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政府與紫光集團達成合作,雙方將在集成電路製造、研發設計、產業投資基金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建設成都IC國際城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2017年2月,江蘇省2017年重大項目建設集中啟動,總投資300億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和總投資300億元的紫光IC國際城項目正式開工,紫光集團再次深度參與其中。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紫光集團已與廈門、杭州、南京、合肥、武漢、成都、昆明、大理、天津、連雲港、東莞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資金圖譜

從併購到內地投資,紫光集團資金從何而來?《中國經營報》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紫光集團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自有資金、國開行銀行授信、銀行貸款、國家產業基金、與合作夥伴設立的併購基金、股權融資、債券發行以及自身控制的金融類資產融資等。

首先是自有資金。根據趙偉國的公開表態,在收購展訊、銳迪科的過程中,紫光集團以自有資金出資佔據了大部分份額。不過,根據紫光集團2014年年報,截至2014年末,紫光集團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只有6.28億元,距離紫光集團產生利潤不超過4年時間。

其次是定向增發。2015年5月,紫光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平台紫光股份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225億元,其中主要用於收購香港華三51%的股權,停牌半年的紫光股份隨之大漲,收穫16個漲停板,股價漲幅超過370%。2016年4月14日,中國證監會核准紫光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紫光股份成功獲得220億元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試圖對西部數據、美光科技以及矽品、力成、南茂三大台灣封測廠的併購中,定向增發一直是紫光集團的首選,卻也不得不隨著併購計劃折戟而夭折。

2015年,在清華控股的統一部署下,紫光集團斥資71億元,成為A股上市公司紫光國芯的控股股東。兩年後,紫光國芯在紫光集團的併購中派上用場。

2017年2月,紫光國芯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擬非公開發行募集800億元資金,初步設計的交易方案為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長江存儲全部或部分股權。5個月後,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終止對長江存儲股權收購計劃,800億元定增迄今懸而未決。

銀行貸款也是支撐紫光集團併購的後盾。根據紫光集團官方消息,2013年,原本以提供出口信貸為主要業務的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持清華紫光以17億美元一舉收購展訊。

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方面後來表態,該銀行全程跟進,在非常緊張的時間內克服一切困難,按時發放了貸款。收購展訊、銳迪科期間,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合計為紫光集團提供了為期九年、總金額70億元的併購貸款。

不僅如此,紫光集團還直接與平安銀行、南京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4家股份制上市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中信銀行將視清華系企業為最重要的總行級戰略客戶;平安銀行則與紫光集團在投融資、產業基金、資本市場併購等方面建立長期的、具有建設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南京銀行把紫光集團視作該銀行服務實體領域、支持高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客戶;招商銀行表態將加強紫光境外戰略併購項目的全面服務。

不僅如此,紫光集團還獲得了兩期境外銀團貸款。2017年3月,紫光集團在香港與境內外14家銀行簽署了7億美元銀團貸款協議,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作為牽頭行。

2017年7月,紫光集團境外銀團貸款二期項目落地,由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牽頭行,融資金額不明,貸款用於支持紫光集團提出的「從芯到雲」戰略。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根據深交所披露的數據,僅在2017年,紫光集團就進行了4期非公開發行債券的發行,合計募集金額66.5億元;而在2016年,紫光集團2期非公開債券發行,融資100億元。境外,2015年12月,紫光集團發行8億美元雙檔無評級高級債券,獲得清華大學和清華控股的大力支持。

早在2015年11月,紫光集團通過旗下紫光數碼設立蘇州紫光數碼互聯網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獲得江蘇省首張小額貸款金融牌照;2016年7月,紫光集團設立紫光數碼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依託自身的金融類產品進行資金融通。

股市錢途

2014年6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中國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節奏加快。

2014年9月,大基金正式設立。根據工商登記註冊資料,大基金註冊資本987.2億元,其中財政部出資360億元,持股36.5%,為控股股東,國開行旗下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20億元,占股22.29%。

另外,華芯投資認繳1.2億元出資額,占股0.12%,紫光集團全資子公司紫光通信出資1億元,占股0.1%,其中華芯投資作為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負責基金的投資運作。

2016年7月,中國高端晶元聯盟正式成立,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任理事長,趙偉國等任副理事長,大基金和紫光集團交集日漸增多。

在資本市場,大基金和紫光集團亦有交集。2017年10月,大基金總裁丁文武披露,大基金對中芯國際的總投資將近160億元。

從2016年年底開始,紫光集團則通過紫光控股買入中芯國際股票,此後多次增持,直到2017年8月公告構成舉牌。

2017年12月22日晚間,紫光控股發布公告稱,該公司以11.87港元的價位增持了中芯國際約416萬股,總耗資4937萬港元。包括更早前的多次買入,紫光控股持股比例達到6%。

事實上,趙偉國並不排斥「炒股」。對於二級市場的買入行為,他解釋成這是一種合理的「短期財務性投資」。

《英才》雜誌的報道顯示,趙偉國對資金的安排大致為按照集團總資產的15%進行現金流儲備,2015年紫光集團1100億元的資產,母公司可動用現金150億元,其中少量資金大約十幾億元,進行了一些短期的股票投資。

在A股市場,紫光集團不僅僅進行了短期股票投資。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旗下紫光國芯、紫光股份、*ST紫學3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系還出現在了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一些ST股也赫然在列。

在A股市場,紫光集團計劃將紫光股份打造成IT信息系統、雲計算、大數據等業務平台,專攻雲服務;紫光國芯作為存儲產業旗艦;*ST紫學則整合集團的教育資產,形成以上市公司為核心的多樣化產業布局。

先確立一個上市公司作為核心的資本運作平台,是清華系公司慣有的發展路徑。趙偉國曾對外透露,紫光集團將產業按照板塊進行整合,未來一共需要6~7家上市公司。這意味著,紫光集團還有2~3家上市公司的需求。

然而,包括北京展銳在內的資產既沒有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也沒有啟動實質性IPO的動向,紫光集團是炒股還是屯殼,只能等待時間證明。

在買入聯想控股股份後,趙偉國對記者表示,舉牌聯想首先是基於財務考慮,「我們認為聯想控股被低估了,至於戰略投資方面,目前還沒有考慮。」

不過,紫光的併購亦已經開始承受壓力。作為其併購起點的展訊通信,經營和增長狀況並不樂觀。在增長率上,展訊2016年的收入增長率僅有13.7%,如果按照美元計算,這個數字更低,只有6.7%。

實際上,在紫光集團收購展訊之初,展訊的發展已現頹廢之勢。根據公開的財務數據,2010~2013年展訊的毛利潤率和凈利潤率一直呈下降趨勢。

紫光是在尋找更好的獵物嗎?答案存在於趙偉國的心中。?

五、英特爾CEO發布公開信 終於就安全問題給出承諾

?1月12日,英特爾公司CEO科再奇就英特爾晶元安全漏洞問題發布公開信,終於對英特爾的客戶給出了承諾。

科再奇在公開信中表示,到1月15日,英特爾發布的更新將覆蓋過去5 年內推出的90% 以上的英特爾CPU,其他CPU的更新將在一月底前發布。隨後,英特爾將致力於按照客戶排出的優先順序,針對更早前的產品發布更新。

科再奇也再次強調,客戶的數據安全永遠是第一要務,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並承諾將與全行業合作,分享硬體創新成果,從而在處理側信道攻擊方面加速全行業的進展。同時將加大針對潛在安全威脅的學術和獨立研究的資金投入。

此前,英特爾方面與業界合作開發並推送可消除Google Project Zero披露的安全隱患(也稱為「Spectre」和「Meltdown」)的軟體和固件升級。截至目前,英特爾尚未收到任何一例這些潛在攻擊已被利用獲取客戶數據的信息。

目前,除英特爾外,AMD和ARM等公司也承認晶元存在漏洞,有遭攻擊風險。台式機、筆記本電腦、伺服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及嬰兒監視器、智能汽車和恆溫器等智能設備都可成為遭攻擊的目標。(李文瑤)

附:英特爾公司CEO科再奇致科技行業領袖的公開信

在谷歌Project Zero團隊上周公布潛在安全隱患之後,英特爾一直在與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儘快恢復客戶對數據安全的信心。正如我本周在CES上所說,進行如此程度的產業合作是非常了不起的。產業界的團結一致讓我倍感自豪。我感謝所有人非凡的合作。我們特別要感謝谷歌Project Zero團隊,感謝他們負責任的披露,為整個行業協調解決這些新問題創造了條件。

隨著我們的努力不斷向前推進,我想闡明英特爾對客戶的承諾。這是我們的承諾:

1、客戶第一的緊迫性:到1月15日,我們發布的更新將覆蓋過去5 年內推出的90% 以上的英特爾CPU,其他CPU的更新將在一月底前發布。隨後,我們將致力於按照客戶排出的優先順序,針對更早前的產品發布更新。

2、透明而及時的溝通:在推出軟體和固件更新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我們了解到,對性能的影響將取決於具體的工作負載、平台配置和消除措施。我們承諾:持續不斷地公布補丁進度、性能數據及其它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在Intel.com網站上找到。

3、持續的安全保障:客戶的數據安全永遠是第一要務,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為了加快確保整個行業的安全,我們承諾:根據負責任的披露原則,公開披露重大安全漏洞。並且,我們承諾將與全行業合作,分享硬體創新成果,從而在處理側信道攻擊方面加速全行業的進展。我們還承諾加大針對潛在安全威脅的學術和獨立研究的資金投入。

我們鼓勵產業界的合作夥伴繼續支持這些行動。每個人扮演的角色都非常重要:對消費者和系統製造商來說,及時採納軟體更新和固件補丁是至關重要的;對硬體和軟體開發人員來說,透明而及時地共享性能數據,對於加快進度非常關鍵。

總而言之,只有堅持合作,才能創造最快、最高效的途徑,來恢復客戶對其數據安全的信心。而這正是我們所有人想要和努力奮鬥的目標。?

六、成都芯源增資2億美元打造中國最大模擬集成電路研發中心

?1月12日成都高新區2018年「開門紅」項目集中籤約儀式舉行,共有11個項目集中籤約,總投資達82.5億元,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精準醫療、新能源汽車等新經濟及新興產業領域。

其中,成都芯源系統有限公司(MPS)主要從事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生產技術支持,2004年在8月在成都高新區註冊,公司先後獲得中國發明專利300餘項,美國發明專利近100項。此次 MPS計劃再增資2億美元將成都總部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模擬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新建研發中心、生產廠房、辦公用房及附屬配套設施。項目計劃於2022年前完成投產,對集成電路技術發展以及成都高新區電子信心產業生態圈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七、發布在即 三星GalaxyS9和S9+已通過FCC認證

??有關 三星Galaxy S9 和 S9 +的傳聞越來越多,在 CES 2018上 三星 證實該系列將於2月底的 MWC 2018大會上發布。現據外媒發現,不久前 Galaxy S9/S9+已經通過了FCC認證。

但由於保密原因,FCC認證信息並沒有完全公布S9和S9+的參數信息,但還是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數據。據悉,本次獲批的S9和S9+的型號分別為SM-G960Uhe SM-G965U,考慮到S8系列以SM-G95x命名,S9的型號我們多少也都猜到了。另外還有幾款變體機型,SMG960U1位美版無鎖版機型,960W為加拿大版,960XU為展示機型。至於其它的頻段支持信息並沒有太值得探究的地方。

隨著三星確認了S9的發布時間,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們將看到一些越來越勁爆的消息,拭目以待吧。??

八、上汽、長安汽車紛紛發力5G車聯網技術

?1月11日,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重慶天來大酒店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展LTE-V及5G車聯網聯合開發研究。

將共同打造V2X試驗場、智能網聯終端聯合開發、4G車聯網深入合作、LTE-V及5G車聯網技術探索等。通過V2X試驗場的建設將推動V2X技術走向市場的步伐,加快實現路車、路路、車車、車人等之間的智能協同,同時4G、5G車聯網技術的深入和探索更是有助於提高連接效率,促進車聯網發展。

早在2017年6月28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蜂窩車聯網(以下簡稱C-V2X)產業的發展。

根據合作協議,合作三方將以2019年可規模化預商用的智能出行產品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為合作目標,布局2020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商業服務,充分發揮各方的技術、產業、市場優勢,共同構建基於C-V2X(包含現階段4G和未來5G)技術的智能出行服務系統和產業生態。未來,近距、超車告警、前車透視、十字路口預警、交通燈預警、行人預警、交叉路口碰撞避免提醒、十字路口車速引導、交通燈信息下發、綠波帶、「最後一公里」等智能出行場景都將逐步實現,車聯網系統的反應速度也將由目前的秒級提升至毫秒級。

汽車產業處於變革的前夜,傳統車企正在轉型升級,希望搭載車聯網、無人駕駛的快車道。?

九、全球首個量產屏下指紋方案,vivo 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今年的拉斯維加斯 CES 展雖然遭遇了一次大停電,不過各大廠商仍然為大家帶來了各種令人炫目的最新科技,其中國內手機廠商 vivo 就展示了全球首款可量產的屏下指紋智能手機。

這款手機由 vivo X20 Plus為基礎打造,在熄屏的時候,完全看不出是一台帶指紋解鎖的手機,而當你亮屏時,屏幕上就會出現一個虛擬的指紋圖案,而這就是指紋解鎖所在之處。

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要麼在正面要麼在背面,但都不會在屏幕上,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次 vivo 所採用的是光電式指紋方案。

光電式、超聲波和電容式指紋有什麼區別?

目前商用的智能手機指紋解鎖方案絕大多數都是電容式,而屏下指紋方案中又有光電式和超聲波方案。

光電式指紋識別的原理是:當用戶的手指按到屏幕上時,屏幕會亮,它的藍綠光會照到指紋上面進行反射,反射回來之後,它裡面的感測器就會像照像一樣給手指照個像,來匹配指紋。

超聲波指紋方案不一樣,它不用發光,而是直接用超聲波。超聲波方案有個局限,它只能用在柔性 OLED 屏上面,柔性的屏很少,只有三星出產。而這次 vivo 所展示的光電式用的是硬性的OLED 屏。vivo 產品經理韓伯嘯表示,在他們看來,目前是光電的指紋體驗最好。

實際上,vivo 一直是幾個技術同時推進的,去年在上海展出的就是用的超聲波方案。不過光電式是目前成熟度最高的,可量產的,很快消費者可以買到。

韓伯嘯表示,不排除未來有兩種方案並行的可能性。它們的原理不一樣,所用的手機結構也會不一樣,改結構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不同的指紋方案成本相差也很大,普通的電容式指紋有正面指紋和背面指紋,目前用的光電屏下指紋方案要比正面電容式指紋方案成本高 3-4 倍。韓伯嘯表示,因為這是第一次量產,我們是第一家,所以成本會很高。跟背面相比成本就更高了,因為背面的成本還要更低一點。

不過,電子產品都是這樣,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正面指紋的規模已經很大了,vivo 做新的技術方案成本比它高是必然的。

目前還不確定這會讓產品的最終售價高多少,不過據介紹 2018 年第一季度這款手機就將上市,所以售價應該也很快會揭曉。

走在技術前沿的 vivo 付出了哪些努力?

據雷鋒網了解,vivo 所用的屏下指紋方案採用了 Synaptics 感測器,具體為 Clear ID FS9500。但是雖然有技術方案,要打造可量產的產品也並非是一件簡單組裝就能完成的事,特別是第一次實現的時候。

據韓伯嘯介紹,供應商提供的不是一攬子計劃,全部都是生的材料,vivo 需要把它做成一個可量產的方案。「如果沒有我們去做這個事情的話,那得等到下半年才能上市,起碼要晚 9 個月出來」。

除了正常的人力、資金投入,還需要有高端製造能力,需要有大型工廠和非常成熟的工人,需要製造工程學的工程師。怎麼堆疊,怎麼快速地製造,經常一天做一百來台測試,測試完了,不行回去全部報廢。

8 月份我們下了 20 萬台材料的單,當時奔著報廢一半的心態去做,材料里光感測器的單就上千萬,加上屏幕的話就更多了,所以對資金實力和人力要求很高。

屏下指紋方案的手機仍然採用康寧 5 代的玻璃,但要求更薄一點。據介紹,整個貼合都是比正常要薄一點,目前只有一家廠商能做。指紋的元件從美國運過來,屏從韓國運過來,到南昌做貼合,只有最精尖的工廠和工人能做。

韓伯嘯表示,其實生產還好,主要是前期的驗證,因為產品做成什麼樣子,跟屏幕像素排列是怎樣的對應關係,怎麼樣從像素里穿過來,都是要不斷調整試驗的。每款屏都要成熟工人自己裝很多機器去驗證,不停驗證,而且還要配合軟體調試,比如當軟體發現這個位置是最好的,那又要去調機器。

還有一些關係到用戶體驗的細節也需要注意,例如,光電指紋需要超過 700 尼特的亮度才能把指紋照亮反射效果做好,但是正常屏幕 450 尼特以上用戶就會覺得刺眼了,700尼特會非常難受。不過在現場體驗中,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發現並沒有很刺眼,而實際上它還是有 700 尼特瞬時亮度的,這是通過軟體的一些特殊的圖像處理工藝進行了調整實現的。

所以屏下指紋量產的實現其實是非常系統性的工程,不是拼幾塊硬體進去,有很多小問題需要解決。

軟體方面的要求也很高,vivo 的指紋解鎖方案裡面用到了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自我學習,以後會越用越靈敏。

你關心的問題:可以貼膜嗎?下巴能不能更小?

在屏幕上實現指紋識別是件非常炫酷的,不過很多人可能也會有一些疑問,比如貼膜會不會影響指紋識別,屏要是碎了怎麼辦等等,對此,韓伯嘯為雷鋒網進行了解答。

1、屏幕可以貼膜嗎?

可以,但膜需要特製的,普通膜不行;我們以後會大量出這個膜,第三方也會有;不是說膜有多稀有,而是因為大家不知道能貼什麼樣的膜,等我們把能貼什麼膜跟大家說清楚就可以了。

2、屏碎了怎麼辦?

跟普通手機一樣,需要換,成本比普通的屏肯定是要貴一點,但還好,因為本身也不太貴。

3、下巴還可以做到更窄嗎?

下面其實是跟天線有關係的,其實還能做到更窄,但對天線的設計要求非常高。對指紋結構上面沒有太大影響。

屏幕指紋就是為了以後更加全面屏而創造的,這一代的屏的貼合技術不太好,另外我們希望上下是對稱的,我們不想做那種沒屁股或是沒頭的方案。

4、現在是固定位置的指紋識別,之後有沒有可能任意一個地方都能做到?

短期內夠嗆,未來有機會;全屏的話要麼感測器會很大,要麼波傳播的位置很大。

5、這個方案會擴展到其它手機嗎?

這半年內應該夠嗆,大部分手機廠商都在等一攬子方案,就是全都做好了可以直接放進去那種。那種起碼要明年下半年才會有,目前來看對技術能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6、第一批出貨量預計?

10萬台以上,可能很快會出下一代。

7、現在很多廠商是面部識別和指紋同時上,如果將來面部識別成為主流,指紋是不是會被代替?

普通的面部識別是不貴,但結構光還是很貴的。普通的面部識別大家還是覺得不太安全。我們在普通面部識別和結構光這兩塊也在研發。目前我們覺得解鎖這塊還是指紋好一點。??

十、

比特幣監管「內緊外松」 多處「礦場」已停機

年初以來,一場針對比特幣礦場的監管活動正在多地陸續推開,這顯示了目前中國監管層正在以一種更加「內緊外松」的策略對待虛擬貨幣中的監管難題。

目前中國多個省份,特別是比特幣礦場集中的四川地區已經在清查中,清查工作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領導工作小組牽頭。一位四川地區的比特幣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該地的一些礦場已經進入停機的狀態,正在等待政府的下一步監管政策。

這一政策在各地的推動步調有所區別。山東、江蘇省內兩城市地方金融辦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目前,兩地均未接到相關的通知。其中一位地方金融辦人士表示,此次清理主要是針對中、西部一些礦場集中的區域。

一位知情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對於比特幣礦池的監管,早在2017年9月ICO政策落地時就已經進入了監管層的視野中。該人士同時表示,目前監管層對於比特幣採取了「內緊外松」的監管策略,對於礦場的監管只是整個監管鏈條中的一環。

經濟觀察報也從三個獨立信源處了解到,目前包括湖南、黑龍江、河北、廣東等多個省均出現了對涉及虛擬貨幣投資、虛擬貨幣礦機投資銀行賬戶的凍結,其中兩地已知的凍結總金額超過6億元。

目前,全球70%的比特幣礦池算力集中在中國,對於比特幣礦場監管政策的趨嚴,預計將會對比特幣挖礦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1月12日,全球第四大比特幣礦池ViaBTC發布公告,其中表示「由於政策原因,國內礦場資源十分緊張,部分與ViaBTC有長期合作關係的比特幣礦場甚至面臨關閉的危機,礦池的雲合約維護成本也突然驟增。因此將一款礦機的管理費由6%臨時調整至50%。

一位比特幣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政策的落地還在延續之中,預計未來影響將會逐步放大,因此,一些大型礦場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但是中小型礦場,「出海」的成本恐難以負擔。「無論是資金層面,或者資源層面,『出海』對於我們而言,並非一個可選擇的道路」,該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礦場迎來監管潮

2018年年初,一份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互金整治辦」)牽頭的文件陸續下發至各地的金融辦。在這份文件中提及要積極引導轄內企業退出「挖礦」業務,並要求各地統計從事「挖礦」企業有關情況,其中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營收情況、享受優惠情況等,自此始,一些省份對於比特幣礦場的監管開始日益趨嚴。

比特幣「挖礦」實際上是對比特幣交易「打包」的過程,一定量的比特幣交易需要進行打包,成為一個區塊,在被確認後,與此前的區塊進行鏈接,形成所謂的「區塊鏈」。在這個過程中,負責打包的「礦主」可以獲得系統產生的比特幣獎勵,這也是比特幣「發行」的過程。

由於有獎勵的存在,會形成對於「打包權」的競爭。競爭採用了工作量證明機制,其中決定性因素是計算能力。在比特幣挖礦設備趨於標準化的情況下,增加算力投入的主要渠道是投放更多的「挖礦」機器,因此動輒上千台的大型礦場不斷出現。這些礦場需要大量電力,因此多部署在中國四川、內蒙、雲南等電力豐富的區域。

一位比特幣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自2017年比特幣價格開始攀升以來,礦場成為了一項高利潤行業,一台礦機一天可以產生200元以上的凈利潤,因此比特幣礦場的數量開始不斷增加。

在監管政策逐漸推進的過程中,某些礦主已經感覺到了「恐慌」。一位四川地區的比特幣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近期已經由政府部門來了解情況,為了應對檢查,一些礦主已經關停了自己的礦場。

電力「原罪」

由於比特幣「挖礦」的難度會隨著整體網路算力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這種正相關關係會導致各家礦場持續投入巨大的算力。

算力的投入意味著電力耗費的不斷增加,實際上,電力成本也已經成為比特幣礦場的主要成本。根據行業網站Digiconomist的數據顯示,挖礦產業已經佔全球電力消耗總量的0.17%。

巨大的耗電量成為了監管關注的原因之一,在下發各地金融辦的文件中,即提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生產「虛擬貨幣」的所謂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之風。

上述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由於挖礦需要耗費大量電力,因此獲得更廉價的電力成為了比特幣礦場運營的核心所在。鑒於此,一些礦場布局在了電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甚至有礦場依託建立在水電站或者火電站的附近。

「有些礦場在入駐的時候獲得了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條件,相當於招商引資的項目。他們往往會以大數據中心的名義進行建設,然後享受一些電力方面的優惠政策」,該礦主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摩爾芯聞MooreNews」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Synopsys收購IP供應商Kilopass;華為訴三星侵犯專利案勝訴;鋁電解電容2018首輪漲價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