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膚過敏怎麼辦 皮膚過敏不能吃哪些食物

皮膚過敏怎麼辦 皮膚過敏不能吃哪些食物

皮膚過敏怎麼辦 皮膚過敏不能吃哪些食物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長期擦化妝品,或者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導致皮膚過敏,皮膚過敏不僅讓我們很難受,如果長在臉上或者手臂等顯眼的地方上,更是影響了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皮膚。


皮膚過敏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表現是泛紅、紅腫、緊繃、乾燥脫屑,刺癢,起小疙瘩等。導致皮膚過敏的原因主要是天生過敏體質,還有皮膚角質層過薄,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例如陽光中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晒傷,溫度忽高忽低,劣質或有刺激的化妝品,都會造成皮膚過敏。皮膚一旦過敏就要注意很多事項。

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蔥,姜,蒜等;

2、不用冷水洗臉。每天早晚用溫水洗臉2次,不要使用去角質類的產品;

3、不長時間面對電腦;

4、使用植物成分脫敏護膚品,對皮膚沒有刺激,還能給皮膚補水,提供營養,修復受損皮膚;

5、在面部皮膚過敏期間,豆製品及海鮮類食物不利於皮膚的癒合,豆腐,豆乾,魚蝦等海鮮。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西紅柿,香蕉,黃瓜,蘋果,獼猴桃。皮膚康復之後,還要進行1個月的舒敏修復期,選擇敏感肌膚專用的護膚品;

6、及時就醫。


內源性因素

1、種族:由於不同人種角質層數目及細胞間的粘附力、黑素的量和體積等的不同,導致皮膚敏感性有差異。

2、年齡:青年比老年容易出現皮膚敏感,可能由於老年人的皮膚存在感覺神經功能減退、神經分布減少。

3、性別:一般女性對於皮膚刺激較男性敏感,可能由於女性皮膚pH值較高,對於刺激緩衝力較差。

4、遺傳:敏感性皮膚個體大部分有敏感性皮膚家族史。

5、內分泌因素:月經周期會影響皮膚的敏感性。

6、疾病:某些皮膚病可使皮膚敏感性增高,如特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魚鱗病等。

外源性因素

1、化學因素:如化妝品、肥皂、清潔劑等。

2、環境因素:如冷、熱與溫度的迅速改變,季節的變化、空氣污染、日光等。

3、生活方式:辛辣刺激飲食、酒精可加重皮膚反應。

4、心理因素:壓力的增加、情緒的機動等常激發或加劇皮膚的反應。


敏感性皮膚患者多表現為癢、刺痛感、針刺感、燒灼感、緊繃感。其嚴重程度不一,有個體差異。在用化妝品後,不適感加重,有的甚至不能耐受任何護膚品。可在用後數分鐘出現,也可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後出現。有時可見皮膚乾燥、面部紅斑、細小鱗屑。面部容易潮紅。


成為敏感性肌膚後,皮膚會變得非常脆弱,外界輕微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肌膚過敏,因此在平常的養護中一定要注意小心呵護。

1、保持皮膚清潔。春天多風沙,這些灰塵與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膚粗糙,故應時刻保持皮膚清潔,可用溫和的洗面奶及柔膚水,幫助殺菌、清潔、柔軟肌膚。

2、不要隨意更改往日用慣的化妝品品牌,因為皮膚需要適應新的氣候,正處於一種抵禦、適應外界環境能力較為薄弱的時候,隨意更改品牌的話,很容易出現過敏。

3、隨時注意皮膚的保濕,增強皮膚的抵抗力,可選用清爽型、親水性護膚品,原來冬季使用, 的含油多的護膚品應盡量少用。

4、注意風沙對皮膚的影響,平時皮膚較敏感的人外出時尤其要注意用紗巾、口罩等遮擋,避免風吹。

5、飲食上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強、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海鮮、筍類等。


1、過敏患者不能吃辛辣的食品,如泡椒類食品、辣椒類製品、芥末類的食品,因為吃完辛辣的食品,臉上會因為刺激發紅,這就會加劇過敏癥狀。

2、過敏患者不吃油膩食品,如麻辣燙、酸辣粉、燒烤以及街邊的一系列小吃,這些食物不健康,還油膩,消化這些食物會給過敏患者增加負擔,不利於過敏的治療。

3、過敏患者不要吃食入式過敏原類食品,如海鮮、蔥姜蒜、異體蛋白、動物脂肪等。以免造成二次過敏。

此外,還有一些食物是不能吃的。

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魚、蝦蟹、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獐肉、雞蛋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皮膚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於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後出現病態反應。

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香芋、菠菜、蔥、蒜、韭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過敏瘡瘍腫毒。

果品類

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食用菌類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過敏瘡瘍腫毒。


1、選用溫和無刺激的敏感精華素,使皮膚增加纖維組織,使薄弱的皮膚得以改善。

2、選用敏感系列柔和護膚品,如:敏感面霜、細胞乳液霜等,以鎮靜肌膚。

3、要保證皮膚吸收充足的水分,避免炎熱引起的皮膚乾燥。

4、經常洗頭,可防止敏感物質如灰塵、花粉等附著在頭髮上,進而引發皮膚過敏。

5、保持皮膚清潔,經常用冷水洗臉,以增強肌膚抵抗力。

6、使用同一牌子化妝品,選擇不含濃烈香味、不含酒精等刺激性的化妝品。

7、多攝取維生素A、C及E等,這些都是對皮膚有益的,對健康皮膚如此,對敏感皮膚更為重要。

8、盡量不化濃妝,在皮膚過敏後,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妝品,對皮膚進行觀察和保養護理。

9、避免過度的日晒,使用敏感肌膚專用的防晒品,否則會引起皮膚受到灼傷,出現紅斑、發黑、脫皮等過敏現象。

10、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均衡的飲食及充足的睡眠。


切勿過度撓抓

皮膚過敏的人很多都會有瘙癢的癥狀,皮膚瘙癢人總是想要撓抓,但是要注意,在過敏的時候最好不要撓抓皮膚,這樣雖能一時痛快,但卻會造成皮膚病症的加重。過敏時撓抓皮膚往往會越抓越癢。如是急性濕疹症的時候抓撓皮膚則會導致擴散,所以在過敏的時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去抓撓。

切勿用熱水燙

有不少的人在過敏瘙癢的時候會採取用熱水燙的方式來緩解不適感覺,這種方法可以解一時之癢,但在之後瘙癢的癥狀會更加重,特別是急性濕疹等皮炎癥狀。因為皮膚經熱水燙之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一些過敏的物質則會大量釋放,使得滲透、糜爛更嚴重,惡化病情。

切勿使用鹼性洗滌劑

有些手部皸裂性濕疹的患者喜歡反覆地使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等鹼性洗滌劑來清洗手部,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使用鹼性的洗滌劑清洗,會使得肌膚變得更加的乾燥,加重皸裂、瘙癢的癥狀。用肥皂清洗還會使得皮膚上的油脂減少,導致肌膚乾燥,瘙癢則會更加嚴重。

切勿胡亂吃東西

有些人往往是因為有亂吃東西的習慣才會導致皮膚過敏頻頻發生,比如常吃魚蝦蟹、羊肉牛肉、帶刺激性的食物,吃花椒、辣椒、大蒜、韭菜等等,這些食物非常容易引起濕疹、蕁麻疹等變態性皮膚病,在有這些病症的時候仍進食以上食物則會導致癥狀加重。

切勿亂用藥物

在皮膚過敏的時候,濫用藥物也是不少患者常有的毛病,這樣的做法也會導致病症加重。比如使用外用的皮質類固醇來治療手癬,這樣其實反而會導致皮疹的範圍擴散。對於有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若經常使用外用激素,容易引發難以治癒的激素依賴性皮炎、急性糜爛滲出性濕疹等症。


臉上冒出一堆痘痘,一定是皮膚沒洗乾淨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長了痘痘,肯定和清潔不徹底有關係,於是瘋狂的洗臉去角質,其實這樣只會讓你的脆弱的痘痘肌膚更受傷害。

痘痘的出現,有可能是肌膚敏感的癥狀,或是因為壓力而發的成人痘痘,這時要去看醫生。專業醫師看過建議你採取什麼樣的護理方式,使用什麼樣的護理產品和藥物,你再採取行動。而不能一味的猛擦治痘產品,或去角質或深層清潔,這些都會更加刺激皮膚,在選擇潔面產品的時候,建議選擇有抗敏性或能提高肌膚肌能的品牌。

皮膚粗糙、紅紅乾乾的,好難看,多用些粉遮起來

發炎了,要停止化妝,正在發炎的肌膚很是敏感,要首先停止化妝。這樣肌膚才能夠輕鬆自由的呼吸,慢慢的恢復過來。如果使用化妝品,只會讓肌膚更受傷。已經發炎的敏感肌膚,即使上粉也無法服帖,還會因不透氣而導致敏感加劇,最好不要上妝,讓皮膚好好休息幾天,如果非化妝不可,只要「防晒+蜜粉」就行了,選擇通氣,保濕,質地輕薄無負擔。

皮膚過敏,又干又癢,改用滋潤乳霜應該比較好

濃稠粘膩的保養品,對敏感肌膚是負擔,千萬別用。太油太滋潤的保養品,容易刺激敏感肌膚,而且也不容易吸收,「乳液」的質地比乳霜和精華液更適合敏感肌膚。

把洗面乳直接抹在臉上搓洗

沒搓起泡沫的洗面乳會緊緊地貼在皮膚表面,傷害皮脂膜。洗面乳要先加清水搓揉發泡,因為發泡後的洗潔劑才能發揮清潔效果,而且泡沫狀比未發泡的乳狀溫和。洗臉時要先洗T字部位,兩頰輕輕帶過就用溫水洗掉。一出現敏感現象,就換成整套敏感肌膚的專用保養品。這樣不安全,皮膚一旦過敏,就變得異常嬌氣。不要一次全部更換,可以從保養品最後程序的產品如晚霜或乳液開始換,逐漸全部換掉,也可以先停用帶刺激性的產品,如含有酒精成分或果酸成分的產品。

怕肌膚過敏而簡化保養程序,只拍些化妝水就夠了

敏感肌膚一定要擦保濕乳和防晒乳。「發癢」是敏感肌膚最常見的癥狀,為什麼會發癢,最大的原因就是乾燥。只有為肌膚充分保濕,才能緩和過敏癥狀並幫助細胞復原,擦防晒乳能防止肌膚被紫外線傷害。沒時間清洗粉撲,繼續用也沒關係。

不幹凈的化妝用具,直接與臉部接觸

吸滿油脂的粉撲與空氣接觸,正是細菌的最好繁殖地。用臟髒的粉撲不但不雅觀,而且容易讓膚質變得脆弱或長出痘痘。一星期要清洗一次粉撲,用專用的清洗劑或溫和香皂都可以,洗後用面巾紙按壓吸水,再陰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