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宇宙真空並不空,並提供了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宇宙真空並不空,並提供了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事實上,宇宙中的真空特別複雜,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

真空不空,最早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狄拉克提出來的。

由於原子裡面電子的運動必須是相對論性的(也就是速度接近光速),狄拉克提出了相對論的電子運動方程,這個方程非常簡潔對稱,完全符合狄拉克對數學之美的認識。狄拉克發現他的方程得出的電子的能量有正負兩個解,正能量的解和已經觀測到的電子的性質一致,但是負能量的解不對應當時已知的任何現象。按照當時物理學家的習慣,這個負能量的解是「非物理」的,應該直接扔掉。

但是狄拉克認為既然他的方程如此之美,根本不可能有錯,所以負能量的解必須是正確的。於是,狄拉克就假設具有負能量的電子填滿了真空,真空就是負能量的「電子海」。由於我們在這個「海」的上面,我們根本感覺不到這個海裡面的負能量電子的存在。如果就這麼自圓其說(糊弄過去),狄拉克就不是一代物理學大師了。

於是狄拉克就預言,雖然這個海已經填滿了,但是,如果給這個海(也就是真空)注入足夠的能量而把一個電子從海里激發到正能級,這個海就留下一個質量和電子一樣,但是電荷完全相反的空穴,也就是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狄拉克的這個預言後來真的被實驗驗證了!

科學史上,曾經把真空當成一個實體,還有人認為它是由「以太」組成的,後來科學的發展,完全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另外需要思考的是,真空和空間是一回事嗎?當有了物質,便有了空間。物質滅了,轉化了,空間便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就是真空了。空間其實和時間一樣,都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它們都要依附於物質而存在。空間,只是物質的延展;時間,只是物質的連續運動,它們都沒有獨立的實體。真空,當物質因緣盡而滅時,便在你的頭腦里「產生」了,它本身從來也不會真實存在。

宇宙不存在絕對的真空,人類可感知極跟區域稱為有或物質,不可感為無或真空,人類看不到是因為物態變化量低於人感極限造成,看不到的區域稱為真空或暗物質或暗能量或黑洞區域,這些所謂的真空充滿各種動態體,這些動態體是宇宙演化的兩大系統具體視現,一是存在與無的演化,二是定態與動態的演化。

例如電子煙滅,因電子的自旋動態不絕對相等,在相互抵消慣性後,它們的動態空間態消失並不代表宇宙存在空間消失,動態消失量轉化為動態轉移量即能量,在消失動態過程中因動態不等總要剩下多餘的部分成為單級動態體,成為動態存在的根,成為存在空間的主體,成為運動空間體的載體。

現代許多理論不能自洽就在於將運動空間體視為存在空間體,才有宇宙爆炸論上帝神創論,多重多維宇宙論,這些構成有或存在的動態因子並非永恆存在,它們在自旋慣性下無限走向零存在,同時產生巨大的張力,所以沒有絕對的真空。

如超星星爆發並非恆星死亡成為中子星或黑洞,而是擠壓臨界塌縮創生新天體的耦合點,臨界塌縮造成實質性的運動真空,因真正真空不存在必然造成動態填充位移的巨裂動態,這就是超級能量的來源。

但是這還不是真空的全部。根據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即使真空也不能保持絕對不變,而是需要不斷地變化,也就是真空的能量必須圍繞零不停地漲落,這就是所謂的真空漲落。漲落的結果就是不斷地產生「虛」粒子對。真空漲落的預言已經通過觀察到克什米爾效應得到了驗證。其實,著名的霍金輻射就是真空漲落髮生在黑洞附近的直接後果。

但是這仍然不是真空的全部。1998年三位物理學家發現今天的宇宙在加速膨脹,說明宇宙真空中中充滿了暗能量,於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這也仍然不是真空的全部。如果真空只有上述這些性質,那麼我們今天的所有物質都只能有能量但是不能有質量,因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真空中充滿了一種被稱為「希格斯」粒子的場,所有基本粒子產生的時候質量就是零,是在這個「希格斯」粒子的場裡面獲得了質量。2012年歐洲核子中心宣布發現了上述理論預言的「希格斯」粒子,於是2013年提出該理論的希格斯等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此,真空真的不空,不但不空,還可以產生反物質,還有真空漲落,甚至提供了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當太陽壽終正寢時,地球科技能否發達到把地球完整的保留下來?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