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健康早讀筆記第190期

大健康早讀筆記第190期

早讀筆記—2018年01月11日(周四)

【摘要】

1.英國頒布微珠類洗護美妝產品禁令,以防止污染。

2.英國皇后大學:英國97%香腸不含亞硝酸鹽,世衛組織不應把香腸列為致癌物!業界表示仍不宜過量食用。

3.約克大學研發筆記本大小核磁共振儀取得突破性進展。

4.阿里健康上線透明實驗室,首期覆蓋自營業務。

5.施一公已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全力投入籌建西湖大學。

6.基層醫療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社區580正式宣布完成A+輪千萬美元融資。

1.微小塑料(又稱「微珠」)是塑料的微小顆粒,不可生物降解、能夠通過過濾器,流進下水道,進入海洋,極有可能被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吞下,對其造成危害。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9日報道,為了減少塑料污染,保護海洋環境,英國頒布了含微珠的化妝品和護理產品的生產禁令,並已生效。環境部長Therese Coffey對這一禁令表示很滿意,因為有很多天然的微珠替代品,沒有必要使用微珠這種破壞海洋環境的物質,要知道地球上的海洋是最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必須行動阻止塑料破壞珍貴的海洋生物,並探索如何形成世界領先的禁令體系、處理其他形式的塑料廢物。海洋保護協會高級治污官Sue Kinsey博士也對這個「強有力的」禁令表示歡迎,她稱這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全面的禁令,並相信政府真正致力於清理海洋污染的決心,希望其在打擊塑料廢物行動上能更進一步。環境審計委員會主席Mary Creagh極力呼籲此禁令,表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建議政府採取塑料瓶回收利用、對塑料內襯拿鐵咖啡杯徵稅、生產商對包裝袋負責等政策,並期待聽到政府的回應。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製造商將不能在面部磨砂膏、牙膏和沐浴凝膠等洗護用品中添加微小的塑料柔珠。政府還表示,稍後還將頒布微珠產品的銷售禁令。

?

2.逢年過節、烤肉聚餐時,美味的香腸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美食。但是吃多了香腸會導致癌症並非新聞,早已是多數人的常識。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也警告指出,香腸、火腿及熱狗等加工肉品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並將它與香煙、砷化物及酒精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這是因為傳統香腸為了呈現鮮艷色澤,常會添加「亞硝酸鹽」。長期食用這種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會大幅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對身體健康危害甚巨。亞硝酸鹽除了能保持肉品的顏色,還能抑制有害微生物(肉毒桿菌等)生長,因此是肉品加工業者經常使用的添加物。亞硝酸鹽與含胺類的食物(如魷魚、秋刀魚及養樂多等)共存時,容易形成「亞硝胺」(N-nitrosamines),進而傷害 DNA 增加基因突變的機率,因此提高致癌風險。然而英國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Food Security)的瑪麗亞·康特葳兒博士(Dr. Marie Cantwell)為「英式香腸」(British-style sausage)抱屈並指出,幾乎所有英式香腸都不含亞硝酸鹽這項致癌物質,因此英國消費者應該較沒有「多吃香腸易罹癌」的顧慮。至於德國香腸(German-style Bratwurst)則是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應該避免多食。康特葳兒博士說:「多數英國消費者並不清楚,不同加工肉品的致癌風險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關於加工肉品的警示宣傳過於簡化誤導所致。實際上,加工肉是否摻入亞硝酸鹽類才是決定是否危害人體健康的關鍵。」他們的研究總共檢驗了來自英國各大超市 117 個香腸品牌,結果高達 97% 不含亞硝酸鹽類。基於這項結果,WHO 關於加工肉品的警示宣傳應加以修正。也有優良的食品加工業者推出不含亞硝酸鹽的香腸產品,消費者若選擇這類加工肉品可較安心、開心的食用。最後要提醒的是,紅肉雖然不是致癌物,但是食用過量仍可能影響健康。許多大型研究已揭示,食肉量愈多,死於癌症、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腎肝或肺臟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均衡的飲食才是幸福健康之道。

3.我們平時看到的是核磁共振掃描儀像一個混凝土攪拌機,是一種需要用起重機才能移動的大型設備。

?

不能在手術期間使用。據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重達三噸、花費數百萬美元的核磁共振掃描儀,可以縮小到筆記本電腦的大小。約克大學科學家說,這一突破性的進展為縮小機器的尺寸鋪平了道路,並可以在實際操作中使用它們。這項成果已經發布在 Science Advances。如果能成功實現的話,這將能提升我們診斷和治療癌症、糖尿病、痴獃等疾病的能力。這項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研究小組稱,這項技術的突破,可以與40年前的電腦變成如今的模樣相媲美。來自紐約大學的磁共振中心的Simon Duckett教授說:「目前的醫院掃描儀就好比算盤,但最近讓掃描儀變得更靈敏的一些技術進展,相當於把我們帶到了艾倫·圖靈電腦時代。我們正試圖創造一種可伸縮的、低成本的產品,將我們帶到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地步。」這項新研究採用了一種極化葡萄糖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更便宜、更弱的磁體來進行同樣的活動。Duckett教授說:「理論上,它將提供一種可以在手術室使用的成像技術。」

4.1月10日消息,阿里健康對外宣布,自建的「透明實驗室」即日起正式運營。據悉,該實驗室將以國家質量標準為準繩,對保健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滋補食品等網售產品,上架前再進行抽查快檢,檢測合格才能在天貓醫藥銷售。一直以來,阿里巴巴都十分重視網購商品品質,此前在淘寶、天貓、1688等平台,多採用神秘抽檢、第三方質檢的方式。據了解,每年阿里集團為神秘抽檢「花掉1個億」。不過,監督性抽檢也面臨商品覆蓋率低,送第三方質檢周期長等缺點。阿里健康質控負責人張繪南表示,「自建透明實驗室,純粹是因為我們看到,對於健康產品選購,用戶缺乏必要的經驗和知識鑒別優劣;通過透明實驗室,我們可以替用戶再多把一道關,不合格,就不能在天貓醫藥上銷售。」據了解,經過前期試運營,透明實驗室已採購紫外分光光度計、酶標儀、電熱恆溫培養箱、超聲波震蕩提取器、高速萬能粉碎機、生物安全櫃等儀器設備,目前已能對微生物、農藥殘留、非法添加等做快速檢測;後續,也會擴充檢驗能力,針對食葯監部門、平台日常檢驗發現的問題,以及結合消費熱點進行專項檢測。透明實驗室現已開展阿里健康大藥房相關商品檢測,並將對自營入倉的保健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滋補食品快速檢測,檢測合格方可上架銷售。在流程成熟後,也會考慮將實驗室用於平台商家的質量抽檢。此外,阿里健康透明實驗室還將針對年度網紅滋補——枸杞市場採樣評測。通過感官實驗、農殘檢測、二氧化硫檢測、沉浮比檢測等多個緯度,展示透明實驗室的快檢流程。

5.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於2015年發起,是西湖大學的前身與籌建依託主體,由施一公擔任院長。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複成立西湖大學(籌)。2017年12月7日,根據施一公在《浙商》年會上的發言,西湖大學將於2018年正式成立,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和研究型、有限學科:聚焦科學技術」。目前,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西湖大學校園建設工作已進入快車道,首期約30萬平方米的校舍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西湖大學將於今年進行公示。施一公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既是對母校的不負責任,也不利於他為西湖大學的教職團隊做出榜樣。同時,他非常感謝清華大學多年以來對他的培養、支持與關懷。2008年,施一公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工作,全職回到國內,2009~2016年期間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5年起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至今。在他的治下,清華生科院有了長足進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回國以來,施一公的經歷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他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在《科學》雜誌發表《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批評了中國科研文化的弊端;2011年,在第一次參選中科院院士時,施一公的落選引起社會上的種種議論;2013年,他再次申報中科院院士並於當年12月當選。

6.1月10日,基層醫療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社區580正式宣布完成A+輪千萬美元融資,此輪融資由天士力等多家醫藥製造及流通領域上市公司領投,A輪投資機構廣發信德、雍熙投資等投資機構繼續跟投。本輪融資的最大收穫在於完成平台戰略資源的布局,融資後的主要目標是打造580空中藥房,實現處方外流業務。社區580成立於2015年3月,2016年3月,社區580宣布獲得由廣發信德領投A輪融資。至2017年底,社區580打造的「快速賦能基層醫療」商業模式受到基層醫療機構的廣泛認同,且平台為超過60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含衛生站)提供互聯網家庭醫生服務,服務覆蓋全國24個省,120個城市,覆蓋居民8000多萬,超過5萬名家庭醫生通過社區580平台向居民提供服務。社區580初期主要以家庭醫生APP切入基層醫療,為社區醫院提供免費運營的家庭醫生服務平台,其發展方向是基層醫療綜合服務平台,藥品服務和醫療服務是未來核心。2017年社區580完成了全系列產品的研發,於同年4月正式宣布進入商業運營,產品、團隊、客戶快速轉化,2017年度3、4季度實現盈利。

---------------------------

微博:http://weibo.com/healthcareiot

資料來源:平安好醫生健康頭條,醫谷、投資界、MedCity News、葯渡、36kr、億歐、動脈網、賽柏藍、生物谷,生命時報,生物探索,轉化醫學網,葯明康德,健康報網,中新網,雷鋒網,米內網,新華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三甲醫院網,馮站長之家,健康界,物聯網智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物聯網 的精彩文章:

TAG:醫療健康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