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奇女子從名妓到名畫家,驚艷了近半個世紀

這位奇女子從名妓到名畫家,驚艷了近半個世紀

潘素既被稱為一代名妓,又是近代有名的書畫大家。曲折前半生,後半生的溫婉終究散發出了驚為天人的美麗。 她的夫妻潘智合是個紈絝子弟,移居上海後遊手好閒,家產被其揮霍一空。潘素13歲時,母親病逝,繼母王氏給她一張琴,將她賣入妓院。大家又稱她為潘妃,蘇州人,彈得一手好琵琶,曾在上海 「接客」。

她的客人不是所謂的斯文文客,而多為上海的二等流氓。紅火的時候天天有人到她家吃「花酒」,客人們正在打牌或者吃酒,她照樣可以出堂差,且應接不暇。 那時有些男人喜歡「文身」,而潘素的手臂上也剌有一朵花,如果不是遇上張伯駒,潘素活色生香的名妓生涯未必結束那麼早。

張伯駒出身豪門,玉樹臨風,面若旦角,不顧雙親反對,退出軍界,厭倦功名。從此,讀書、唱戲、寫字、古玩、耽美在名士圈,名副其實一個京城大公子。 那是1935年,潘素二十歲,張伯駒三十七歲。 張伯駒第一次見到潘素,就驚為天女下凡,才情大發,提筆就是一副對聯把潘素比作漢朝的王昭君出塞,把她擅彈琵琶的特點也概括進去了,聞者無不擊掌歡呼。 這麼一對奇男異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但當時潘素已經名花有主,成為國民黨的一個叫臧卓的中將的囊中之物,而且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誰知半路殺出了個張伯駒。潘素此時改口,決定跟定張伯駒。 臧卓不肯罷休,把潘素「軟禁」了起來,在西藏路漢口路的一品香酒店租了間房把她關在裡面,不許露面,最終被張伯駒搶到手。

後來,他們在潘素的故鄉蘇州舉行婚禮,虎丘山、拙政園、獅子林留下了他們幸福快樂的身影。 他們拜訪印光法師,皈依佛門,法師為他們取了慧起、慧素的法號,從此慧素成了她的字,素成了她的名,而白琴這個原名卻成為歷史。

婚後,張伯駒慧眼識才女,為她聘請名師,畫花卉、學古文、繪山水畫,從此潘素專攻金碧青綠山水。作畫、寫字、撫琴、填詞成了他們夫婦生活的主旋律,他們合作了很多書畫作品,如《新華夢影圖》等。她的《灕江春暖》得到周恩來總理的稱讚,認為「有新氣象」。其山水畫《臨吳歷雪山圖》被贈送給了英國首相。

在兩人結合40年後,年近八旬的張伯駒到西安女兒家小住,與老妻暫別,仍然寫下深情款款的《鵲橋仙》送給潘素:「百年夫婦百年恩,縱滄海,石填難數。白頭共詠,黛眉重畫,柳暗花明有路。兩情一命永相憐,從未解,秦朝楚暮。」

潘素是幸運的,張伯駒也是幸運的,如果沒有遇上張伯駒,就沒有她的幸福生活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如果沒有潘素的出現,他的家庭生活就不會那麼完美和諧。他們是生活上的伴侶、精神上的知音,也是佳偶天成的範例。 半個世紀的溫情,每每看起,總是充滿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上之殤 的精彩文章: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