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為給朱元璋解場的一次無心之言,導致自己為官一生都戰戰兢兢
最新
01-15
朱元璋當上起義軍的主帥後,兵多將廣,卻缺個軍師,聽說浙江青田有個劉伯溫,不但博學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熟讀兵書,精於算卦,便把他請了過去。之後,劉伯溫果然為朱元璋策划了好幾次軍事行動,立了不少功勞,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可以說,要不是因為他,朱元璋早被害死了。民間甚至把他比做諸葛亮。然而正是他的聰明能幹,讓朱元璋有了提防之心。
朱元璋登基後,大封功臣,第一批居然沒有劉伯溫的名字,直到最後補封,才給他勉強封了個三等伯。
有一年春天,朱元璋帶群臣到長江邊遊玩。眼前的長江如巨龍滔滔東下,江岸邊的燕子磯如鋼鑄銅澆一般,任風吹浪打,也自巋然不動。朱元璋見了,詩興大發,脫口吟出一句:「燕子磯兮一秤砣。」但就這一句,下面就接不起來了。身邊的人全是沙場名將,大家頓時轟然大笑。徐達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朱元璋尷尬極了,這時劉伯溫走上前說:「把燕子磯比做秤砣,這個比喻非常精妙啊,大家聽我接下去。」他清清嗓子大聲吟道:
「燕子磯兮一秤砣,
長虹做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掛鉤,
稱我江山有幾多!」
大家聽了,連稱好詩,紛紛誇他能點石成金,氣度不凡。誰也沒有注意到有個人眼睛裡閃過一絲殺機。這個人,就是朱元璋。因為後句「稱我江山有幾多」,居然把江山稱做是他自己的,犯了皇帝的大忌。
劉伯溫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後來辦事一直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差池。傳說:後來劉伯溫脫去官服,換上道袍,雲遊四海去了,但事實並非如此。61歲時,抱病的劉伯溫告老還鄉,離開了南京。幾年後,劉伯溫在故鄉去世,享年65歲。


TAG:聆聽珺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