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密劉禪:「鷹派」和「鴿派」夾縫中的兩難困境-中

解密劉禪:「鷹派」和「鴿派」夾縫中的兩難困境-中

熱播劇《大軍師司馬懿》第二部「虎嘯龍吟」中,蜀漢後主劉禪驚艷亮相,把一個「賤」字演繹到了新的高度!演員算是出色地塑造了這個角色,但劉禪本人絕非如此不堪!本文力圖撥開歷史迷霧,以獨特的視角,還原一個真實的劉禪!

諸葛亮

(接上)問題是,李邈並非弱智,其才智甚至得到過諸葛亮的賞識。他大概以為劉禪當了那麼多年的傀儡,必然對諸葛亮心懷怨憤,所以才放手一搏,以期為鴿派爭一席之地。

其實,自作聰明的李邈並未看清形勢,諸葛亮雖死,但他的信徒蔣琬、費禕、董允仍握有實權,鷹派勢力依然強大,貿然改弦更張,極有可能激起朝政的劇烈震蕩,給敵國可乘之機。而且,李邈也小看了劉禪,能十二年如一日地唯臣子之命是從的他,又怎會不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呢?

結果是,劉禪怒斬李邈,卻沒有完全遵從諸葛亮「後事宜以付琬」的遺言,他撤銷丞相一職,將相權一分為二,蔣琬任大將軍掌兵權,費禕任尚書令主內政,使兩人相互掣肘,以防再出現一個「諸葛亮」。

蔣琬掌兵權的12年,延續了諸葛亮的鷹派路線,但劉禪開始有了更多發言權。238年,遼東公孫淵叛魏,司馬懿奉命征討,劉禪擔心蔣琬輕舉妄動,下詔給他說:「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任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畔。」

三國形勢圖

這應該是劉禪頭一回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戰略思想,即聯合東吳成掎角之勢,相機而動。聯吳抗魏,這本是「隆中對」的核心觀點,可惜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未能將這一正確戰略堅持到底。這固然是因為吳、蜀本身矛盾重重,但根本原因依然是諸葛亮的「趕時間」,所以他六次北伐都是單獨行動,未能得到東吳實質上的援助。

蔣琬看到了「聯吳」的困難,同時也吸取了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艱,競不能克」的教訓,所以他另闢蹊徑,建造了很多舟船,準備走漢水、沔水等水路伐魏。這一更加冒險且有點異想天開的計劃,遭到朝臣們的一致反對。劉禪特意派了兩個人前去漢中勸阻蔣琬。有意思的是,他派的是兩個特殊人物:費禕和姜維。

費禕雖是諸葛亮的鷹派成員,但他性情溫和,且行政能力超強,是劉禪極力拉攏的對象。蔣琬覺察到這一點後,作為對策,他開始積極培植極富個人魅力且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姜維,表奏他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姜維長年獨當一面,迅速成長為蜀漢後期第一名將。蔣琬於246年病逝後,費禕繼任大將軍。升任衛將軍的姜維一心繼承諸葛亮的北伐大業,但受到費禕的節制,統帥的兵卒不過萬人。劉禪以費禕制衡蔣琬、姜維的策略,頗見成效。

《虎嘯龍吟》中的劉禪

但好景不長,公元253年春,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身亡。當年夏天,姜維即率數萬人興兵伐魏,糧盡而還。此後,姜維幾乎年年出兵,256年升任大將軍後,他已實際控制了蜀漢的兵權,成為鷹派新的首腦,故而被明代大學者李贄稱為「又一孔明」。

但姜維的手腕畢竟不比諸葛亮,他的窮兵黷武令鴿派大為不滿,鴿派理論家、巴地大儒譙周著《仇國論》一文,以「高賢卿」及「伏愚子」一問一答的方式,譏諷弱小的「因余之國」妄圖征服強大的「肇建之國」,矛頭直指姜維及整個鷹派。不久,譙周即升任光祿大夫,成為劉禪的高參。

在姜維控制下的軍隊內部,不少人眼見師老無功、國力日削,也漸漸倒向了鴿派,如征西大將軍張翼就曾當廷和姜維爭論,認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姜維不聽,反強令張翼率軍出征。「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那位廖化也大膽吐槽:「兵不戢,必自焚,伯約(姜維的字)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小於寇,用之無厭,將何以存!」

這些聲音,當然很符合劉禪的心意。即便如此,姜維仍然一次次揚鞭出征,劉禪竟阻止不了。這隻有一種解釋:大權旁落。費禕死後,劉禪在朝臣中找不到可以制約姜維的人,他委以重任的陳祗、董厥及諸葛瞻(諸葛亮之子),資歷與能力都遠不及姜維。在這種情況下,極善鑽營的宦官黃皓開始出頭。

宦官黃皓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好書生 的精彩文章:

TAG:三好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