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表情包進化論

表情包進化論

時至今日,中國互聯網時代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網路社交從最初的生澀到如今的熟稔,所經歷的變革已是天翻地覆的模樣。

網路社交化的徹底性和普及性,帶來的是信息大量繁衍和交互。但無論任何語言,在基於網路這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平台,文字的表現能力其實都不佔優勢。那些你希望表達的弦外之音,無法通過文字及時呈現。

於是乎有了「表情包」。

從最開始的單純使用表情、顏文字、暴漫,到如今花樣繁多的動圖、配字圖片,表情包彷彿成為一種新型文化,而這種文化反映的就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以及他們的成長特點。

在這背後,是新時代網路文化對整個互聯網語境的重新定義。是主流與「潮流」之間的拆牆運動。

與此同時,表情包用的越痛快淋漓,某種概念便越髮根植於心,那就是:表情永遠比話語更易被感知和接受。

是這個世界的打開方式不對嗎?

表情包進化史是否是人類文明的退化史?

其實我們很難真正去界定某種現象的良莠,畢竟存在即是合理,何況能被廣泛接受,本身也是對這種現象的認可。

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論,按照這個邏輯,那麼表情包即是符號語言的延伸,在符號學的觀念里,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你可以認為表情包「返璞歸真」,但事實上,它是對表達行為的焦距重置。輕易消除陌生感,感知個體情緒,讓那些難以表述的東西再次進入交感語境。它是文字和語言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是對語言和文字的補充。

即便如此,表情包並不是萬能的。再豐富的表情包,也無法全面闡釋出人類情感的幽微精妙。它像是選擇繁多的定食便當,基本滿足快餐式文化的溫飽需求,但畢竟營養不夠,缺少直抵內心的那股熱流。

而文字可以。你看那些字字珠璣的詩歌文章,無一不體現著文字的曼妙,每個字都飽滿潤澤,有著獨特的韻味。你看那些筆耕不輟的作家們,可能生活中也喜歡用表情包,但想要構建語言的維度,還是得插上文字的翅膀。

文字是擁有自由的靈魂的,可以越過表情包的山嶺,在廣袤的星河之中橫衝直撞、無限生機。

我們鮮於交流,鮮於用文字去表達真實自我,大概是因為比起表情包,文字所花費的成本大得多。一個表情包能解決的對話,就懶得再用一段文字去贅述,的確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思考,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依賴表情包生活。

生活應當是道阻且長的,應當是新鮮困難的。浮躁社會,既需要我們融入,也需要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在喧囂之外深度思考、靜心叩問。學會用文字傳情達意,記錄真實。讓表情包歸表情包,讓文字歸文字,不能混為一談、相互替代。

我們需要表情包來調劑生活,營造樂趣,但人類文明的進化史終究得用文字作為載體,否則後人看到一本表情包構成的史書,該不知作何表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