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二世胡亥與新朝王莽三個驚人的相似之處

秦二世胡亥與新朝王莽三個驚人的相似之處

原標題:秦二世胡亥與新朝王莽三個驚人的相似之處


秦朝與新朝是中國歷史上兩個短命的王朝,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存在了十五年;新朝從王莽篡漢到滅亡,存在的時間更短,只有十四年。而在這兩個短命的王朝的帝王身上,我們發現了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1、帝位來路不正,根基不穩


秦始皇雄才大略,在極短的時間內以強大的武力剪滅六國,統一天下。然而,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實際上並未完全消滅六國的王孫貴族,六國的臣民們,雖然對本國的國君統治頗為失望,但也並不意味著他們願意接受秦始皇的統治。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但秦二世胡亥的帝位來路不正,是趙高、李斯等人經過篡改秦始皇遺詔而得來的。如此一來,就連原來的秦國人也有了意見。於是,秦朝的根基更加不穩了。


我們再來看王莽的新朝。王莽通過符命等手段,騙取民意,一步步地奪取西漢皇權,最終建立新朝。也就是說,王莽的新朝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欺騙的基礎上。這樣的王朝,根基有能穩到哪裡去?


俗話說,紙是包不住火的。王莽的欺騙手段也有真相大白的一天,而當王莽的欺騙手段被天下人識破後,新朝迅速滅亡便成為理所當然的事了。



2、殘殺親屬


秦二世胡亥為了鞏固帝位,聽信趙高的讒言,不僅極力迫害殘殺蒙恬、馮去疾、李斯等功勛老臣,還極力迫害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

《史記·秦本紀》中說,胡亥在聽了趙高的一番讒言後,「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其罪獨後。」「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室振恐。」



王莽的兄長死得早,沒有那麼多兄弟可殺,但他有兒孫。


王莽有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王宇、次子王獲、三子王安、四子王臨、五子王興、六子王匡。前四子為孝睦皇后王氏所生,後二子為侍妾所生。令人詫異的是,在前四子中,除了王安是病死的,其他三人竟都是被王莽親自逼殺的。


此外,王莽還逼死了自己的孫子王宗。王宗給自己畫了一張像,像中人穿戴著皇帝的服飾和帽子。這畫像後來被王莽發現了,於是王莽就逼著王宗自殺。


3、聽不得真話實話


陳勝吳廣起義後,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各郡縣農民也跟著殺掉郡守、郡尉、縣令、縣丞,紛紛起義以響應陳勝,並在各地相繼擁立侯王,取合起來向西進攻,旗號都是討伐秦朝,人數多不勝數。


秦朝掌管情報的謁者出使回來,把各地農民起義的情況報告給秦二世。秦二世聽後很生氣,下令把謁者交給主管官吏去處理。後面的使者回來,秦二世以同樣的問題問他,這個使者因為有前車之鑒,就編假話回答說:「那不過是一群盜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現在全部抓獲了,不值得擔心。」於是秦二世馬上變得高興起來。


王莽新朝的法令同樣瑣碎苛刻、徭役繁重,加之天災不斷,所以,在王莽登上皇位數年後,也不斷有民變發生。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臨淮瓜田儀盤據會稽郡長州;琅邪呂母聚集黨羽幾千人,誅殺海曲縣宰,乘船入海當起海盜;荊州新市人王匡、王鳳與南陽馬武、潁川王常、成丹等人的起義,他們的隊伍在數月之間人數就達到了七八千人;還有南郡張霸、江夏羊牧等人的起義,人數也達到一萬人之眾。


面對各地的農民起義,王莽首先採用懷柔政策,派使者到各地去赦免這些「強盜」。


使者回京後,對王莽報告說:「強盜們解散之後,不久就又聚合,問他們原因,都說:『憂愁法令既多又苛刻,動輒犯法。努力勞動所得到的報酬,還不夠繳納捐稅。就是閉門自守,又往往因鄰居私自鑄錢或攜帶銅,要連坐入獄,貪官污吏,逼人慾死。』百姓走投無路,便都起來做盜賊。」王莽聽後,勃然大怒,免其官職。


後來,有人學乖了,就順著王莽的意思,說:「小民猖狂刁猾,應該誅殺。」或者說:「這只是偶然的時運,不久將會消滅。」王莽聽了,就像秦二世胡亥一樣,變得十分高興,馬上升其官職。



除了上述的三點之外,在秦二世胡亥與王莽身上還有其他的相似之處,我們在這裡不一一贅述。至簡想說的是,一個王朝的振興,可能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一個王朝的敗亡,卻往往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以,我們研究秦二世與王莽身上的相似之處,實際上也有助於看清秦朝與新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