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為何一定要將曹爽誅滅三族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為何一定要將曹爽誅滅三族

原標題: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為何一定要將曹爽誅滅三族


近日,《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已近尾聲。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痛下殺手,將曹爽兄弟及其親信誅滅三族,總共殺掉7000餘人。觀眾驚呼「司馬懿終於黑化」,這與當初「洗白司馬懿」的質疑,頓成有趣對比。


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幾乎沒做任何抵抗,便放下武器,向司馬懿投降,表現得相當馴服。司馬懿又曾經指著洛水做出承諾,不殺曹爽等人。朝廷重臣蔣濟、陳泰等人又作了擔保。為何最後,司馬懿還是食言而肥,大開殺戒,將曹爽家族殺得乾乾淨淨?


一、斬草除根是司馬懿的性格


中國有一句名言:「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司馬懿的性格從來就是如此。


有一年,曹魏司空王凌不滿司馬懿的行徑,打算廢掉曹芳,另立新皇帝。事情敗露後,司馬懿親自率軍前去征討。王凌走投無路,只好投降,

王凌感嘆:「凌若有罪,公當折簡召凌,何苦自來邪!」


司馬懿回答:「以君非折簡之客故耳。」



王凌看到了一線生機,他想試探司馬懿是否會殺自己,就向他索要棺材上的釘子。沒想到,司馬懿馬上派人給他送去。於是,王凌徹底絕望了,只好服毒自殺,「仰鴆而死」。


對待敵人不單是冷酷無情,還要斬草除根。

238年,司馬懿率4萬軍隊征伐遼東。此前,遼東太守公孫度、公孫淵父子,一會兒歸順曹魏,一會兒背叛曹魏,反反覆復,讓曹魏政權如芒在背。


老是勞師動眾、千里迢迢前去征伐,代價未免太大。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麻煩,司馬懿在率部攻克遼東後,進行了血淋淋的屠戮。



《三國志》記載,司馬懿「既入城,立兩標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


正是靠這種令人髮指、飽受爭議的屠戮,讓困擾曹魏數十年來的遼東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二、曹爽勢力龐大,容易死灰復燃


回到高平陵之變。曹爽雖然是曹魏名將、大司馬曹真長子,可他完全沒有繼承父親的優良傳統,智商和情商都極低,表現得更像是一個被慣壞了的紈絝子弟。所以,大司農桓范才會怒罵:「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



這樣的紈絝子弟,放下武器後,基本上人畜無害,對司馬懿很難構成威脅。對曹爽而言,他才不會放棄安逸優越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與司馬懿廝殺呢。因此,司馬懿似乎完全沒有殺掉曹爽的必要性。

然而,曹爽是一個草包將軍,不假;可他還有一個勢力龐大、枝繁葉茂的家族。曹爽的親弟弟曹羲,頭腦清晰,很有想法,對於司馬懿有潛在的威脅。


曹爽族弟曹訓、曹彥,表弟夏侯玄等人,都曾經在軍隊中擔任過重要職務,關係根深蒂固,能量不容小覷。


此外,曹爽的眾多親信,如丁謐、何晏、鄧颺、李勝、畢軌等,特別是桓范,都把持過朝廷重要崗位,稍有不慎,就有興風作浪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當時曹魏皇帝是年少的曹芳。曹芳是曹爽的親侄子。有道是,「同姓才是一家人。」曹芳的存在,讓曹爽有了翻盤的本錢。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想到這一點都會不寒而慄。畢竟,他自己都是隱忍了幾十年後,才絕地反殺,一擊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蜀漢和孫吳滅亡後 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能夠善終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