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紅機器人索菲亞為什麼挨罵?

網紅機器人索菲亞為什麼挨罵?

如果你去問關注AI領域的朋友,2018有什麼大新聞沒有?他可能和你說,「楊·勒丘恩在推特上開罵了!爆粗口怒噴索菲亞是狗屎!清華計算機系的教授馬少平、南大的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慧專委主任周志華也在微博上diss這玩意兒就是個塑料殼呢!」然後就開始說起外星話一般的技術分析……

等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楊·勒丘恩發推,管索菲亞叫「狗屎」「波將金AI」「奧茲國巫師AI」。圖片來源:推特

相關人物都是誰?

引領計算機學院派指名道姓地痛批一個商業機器人的「帶頭老楊」是誰?他是Facebook的AI研究部門主管,在卷積神經網路方面貢獻很大。你的手機和電腦能認出圖片里是小貓咪還是蓋澆飯,老楊居功甚偉。一句話,他的確是AI界的領軍人物。

老楊罵的這個索菲亞又是何方神聖?她(是的,「她」)是個網紅機器人,2017年10月份得到了阿聯酋授予的公民身份,理論上來說,這讓索菲亞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有人權」的機器人。

讓我們把時間撥到過去,人工智慧索菲亞在2015年啟動,一直籍籍無名到2016年3月,第一次上電視訪談就引發了轟動——有一波「震驚!人工智慧竟聲稱要毀滅人類!」的新聞,就是索菲亞在訪談中爆出來的驚人之語。一炮而紅的索菲亞抓住了機會,全球到處上節目為自己造勢,在Youtube開頻道宣稱自己「覺醒」了,在美國脫口秀里和主持人談笑風生,笑著說猜拳勝利是邁向統治人類的第一步,在後來的訪談里又收起了稱霸天下的野心,期望起愛與家庭。這個機器人甚至還登上了時尚雜誌ELLE的封面,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和央視新聞都採訪過她,可以說是一顆冉冉上升的明星。

索菲亞登上ELLE封面,可以算是機器人的時尚高峰了。圖片來源:ELLE

到了2017年,這位媒體寵兒再接再厲,接了更多媒體訪談不說,還在聯合國接受了副秘書長的訪談,最終在媒體的矚目中登上阿聯酋科技大會講台,嘲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接受公民身份,走向機器人生的巔峰。

從谷歌搜索趨勢來看,索菲亞及其母公司漢森機器人一共火過四次:A.機器人啟動;B.聲稱毀滅人類;C.毀滅人類的二次傳播;D.聯合國講話&嘲諷鋼鐵俠&成為沙特公民。圖片來源:google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老楊會罵這個給業界引來眾多關注的機器人是「狗屎」呢?

名不副實的AI

理由可能和我們在網購投訴的原因一樣——描述與實物不符。

在媒體上,索菲亞素來都以「就像活人的AI」為招牌。吃瓜群眾之所以對這個機器人口吐蓮花對答如流驚訝不已,也是基於這個認識。但內行人卻不這麼認為。楊·勒丘恩大罵說,索菲亞之於AI就像變戲法之於真魔法,稱她是「奧茲國巫師AI」,指責索菲亞團隊躲在幕後操作,讓觀眾產生自己在和一個自主AI交流的幻覺。

當談到「和人一樣的人工智慧」的時候,映入你腦海概念會是什麼?計算器 「歸歸歸歸歸歸零」如果按得有節奏也能唱起歌來,算智能嗎?預先編好了腳本,你輸入關鍵詞就會觸發相應回復的自動客服,算智能嗎?一千個人心裡可能有一千個「真正的人工智慧」,但我們的底線可能差不多,這個AI得靠自己的「思考」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索菲亞做到了嗎?

似乎沒有。在已經功成名就的去年年底,索菲亞接受BBC的一次訪談時脫下了「人工智慧」的外衣,承認自己使用預先錄好的腳本來應答。從索菲亞所在漢森機器人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本·戈澤爾(Ben Goertzel)在2017年末的敘述來看,索菲亞主要還是聊天機器人,「智能」水平可能不及Siri這位一直被我們罵成人工智障的前輩,索菲亞也不理解自己說出來的話,訪談中妙語連珠的段子是預先準備好的。

索菲亞與漢森機器人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本·戈澤爾(右)。圖片來源:SingularityNET

而面對老楊帶起的這波批評,戈澤爾也不甘示弱,提出了三點反擊:一是「我可從來沒說過索菲亞像人一樣啊!」,技術上這話沒錯,「索菲亞基本上是活的」(basically alive)這話是漢森機器人公司創立者大衛·漢森(David Hanson)帶著索菲亞上電視時說的;二是「老楊你們Facebook拿著人工智慧收集用戶信息,還幫俄國人選了川普當總統呢!」;三是「技術圈的那些人妒嫉我們紅,批評我們是因為沒人注意他們的研究」——現在知道學院派為啥不高興了吧。

漢森(右)曾經聲稱索菲亞「基本是活的」。圖片來源:Denis Balibouse /Reuters

索菲亞是個騙局嗎?

那,索菲亞是徹頭徹尾的騙子么?

這得看你對騙子的定義了,這個機器人還是有些智能演算法和高科技在裡面的。但索菲亞能從一眾人形聊天乃至性服務機器人里脫穎而出,靠的可不僅僅是工程技術上的優越性,而是背後團隊對媒體和觀眾的把握。

名叫「和諧」( Harmony)的性服務機器人,沒有索菲亞紅……圖片來源:culturehook.com

對我們這些不懂得計算機科學的老百姓來說,影視作品給了我們很多關於「人工智慧的崛起意味著什麼?」的猜測,而索菲亞的初登場就是最令人震驚的那種——和《終結者》里的天網一樣毀滅人類,這個獵奇答案成了她網紅路上的一塊基石,然後索菲亞就和其他有血有肉的網紅一樣,迎著觀眾的口味一路躥升。直到現在,大眾才知道索菲亞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台詞可能是預先準備好的——你覺得這是個電影一般戲劇化的巧合呢,還是精心準備的「節目效果」呢?

寫到這裡,想起了前陣去一家大學的實驗室訪問研究人工智慧的教授,我聊起過去在媒體看到的成像演算法新成果如何如何厲害,相比之下醫生手裡用的工具又多麼落後,教授當場給我來了個「不是」「沒有」「別瞎想啊」的否認三連,然後解釋道: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肯定傾向於拿實驗室里能做出來的最佳表現來報道,我們看電視也傾向於記得最勁爆的內容對吧?但技術發展是有自己規律的,光最佳成績很高是不夠的呀,工程上得保證最差成績也能用,這樣才能保證到醫生手裡的工具可靠,不是么?一來二去等驗證完得好多年,看上去肯定落後於最新的實驗室最佳成績。

媒體上的世界與現實中的世界,所存在的鴻溝也許就源於此。

怎麼評價索菲亞呢?也許還是要回到老楊給出的的評價——「波將金AI」。

18世紀,俄國有個大臣格里高利·波將金(Grigory Potemkin)幹了件永載史冊的事情。1787年,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要帶著一群外國大使沿第聶伯河巡視國土。為了讓沿途看上去人壯村富、盛世風光,波將金派人在河邊建起了神級面子工程——可移動村莊。每當女皇和大使的駁船抵達,就會看到美麗的村莊和波將金手下裝扮成的農民。到了晚上,女皇和大使休息時,這些村莊和人則被移到下游迅速重建,隨後就再次展現在貴人們眼前。後人於是把類似的面子工程稱為「波將金村」。

索菲亞也是如此,這個機器人在媒體上給出的「最好一面」,多是出自事先準備好的粉飾。索菲亞之所以看上去是個通才,是因為她在不同情況下,運行的是不同的程序,比如說,在聯合國演講,運行的就是預先編好的腳本;跟記者對談,運行的就是聊天程序;還有些時候,索菲亞運行的是戈澤爾的OpenCog人工智慧軟體系統。

索菲亞不是所謂的「強人工智慧」,戈澤爾承認這一點,同時也辯解說,其他人也沒做出強人工智慧。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機器人的智能仍然在快速提升中。終有一日,真正的強人工智慧會出現。能理解隱喻的它們,沒準會用「索菲亞」來替代「波將金村」。(編輯:游識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學科 的精彩文章:

「窮」字就是努力工作八小時?盤點那些被錯拆的漢字

TAG:果殼網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