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何通宗、見道!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何通宗、見道!

維摩經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語道斷。」止觀五上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名不可思議境。」

有人會問,以心為宗、為尊,為自己尊崇主張的要旨。那麼到底什麼是宗通的相貌呢?

其實宗通相是指通過內證自心的第一義理,安住在自覺地(自覺是指能覺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法常無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虛妄,功成妙智,能自開覺。),進入聖智的大門(進入理智正照真諦,遠離虛妄的分別的大門。),能夠做到這樣,才叫宗通相。這個是要證悟到的,而不是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到的。但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的指引而證悟,證悟到了就不需要語言文字來言說、心思去想像了。因此才說是:言說道斷,心行處滅。意思是說,究竟的真理,言語之道斷而不可言說。心念之處滅而不可思念也。「心行」就是「心念」的另外一個名字。

正如《楞伽經》說:「佛告訴大慧,什麼叫作宗通呢?那就是說由於自得內證的殊勝境界,這種境界,不是文字言語妄想所能想像的。由此而進入無漏界,證得自性正覺的自相,遠離一切虛妄的感覺和知覺等的妄想,於是降伏一切外道和眾魔,使自性正覺的光明圓滿無缺,這就名為宗通之相。」所以明心見性而成為祖師,這是古代的聖人遞相傳授的妙法。

達磨大師說:「明佛心宗,寸無差悟,行解相應,名之曰祖。」行解相應就是知解和修行,相輔相成,互相照應,說得到行得到。虛雲長老說:古人有說得到行不到的,亦有行得到說不到的。說屬於般若慧解,行屬於實相理體,二者圓融無礙,就是行說俱到。小乘守偏空見法身,行人惑未破盡,理未打開,所以說不到五品位後。

又偈說:亦不睹惡而生慊(qiàn不滿、怨恨),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舍愚而近賢,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chán,足跡),超然名之曰祖。

說明見道是指無所見、無能見,能所雙亡,即無所見的境界,也無能見的作用。--參考書目:《宗鏡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虛朗鑒 的精彩文章: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持怎樣的態度

TAG:涵虛朗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