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現今的帶頭大哥蘇-35戰鬥機,性能如何?能否靠它撐起大國天空
蘇霍伊蘇-35戰鬥機是由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性多用途戰鬥機,於2014年2月服役。
蘇-35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鬥機。採用用三翼面設計,擁有絕佳的氣動力性能。
蘇-35戰鬥機除了優秀的氣動性能外,還有一優點就是航電設備。提升了自動化、計算機化、人性化、指管通情等能力,與同時期西方開發中的新世代戰鬥機的航電設計理念不相上下。
優秀的航電設備同時會帶來機體重量的增加,如果不處理好必然會影響戰機的機動、航程等。不過蘇-35戰鬥機通過以前翼提升操控性,裝備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和增大主翼與垂尾內的油箱來很好地解決了這些缺點。
蘇-35戰鬥機,機長21.9米,翼展15.3米,機身高度5.90米,機翼面積62.0平方米,空重18,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4,500千克。
動力系統裝備兩台AL-35FM加力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25馬赫,航程3,600千米,作戰半徑1,580千米,翼載荷408千克/平方米,起飛滑跑距離400-450米。
以前蘇-27系列以優異的飛行性能多年穩坐當代飛機第一把交椅,而擁有前翼及更先進飛控的蘇-35自當是青出於藍
蘇-35的外型整體而言非常簡潔,大部分天線、感測器都改為隱藏設計。
光電探測器移到了風擋右側,左側則安裝可以伸縮空中加油管,光電球移到旁邊一方面是為了多出空間安裝加油管,另一方面可以讓飛行員擁有了更好的視野。
蘇-35共有12個外掛點,如果採用多用途掛架可有14個外掛點。理論上蘇-35能發射所有俄制精確制導武器。
蘇-35航電系統的核心是全新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的8個目標發起攻擊,對空警戒的同時還能對地掃描、可選擇並跟蹤4個地面目標。
蘇霍伊表示「雪豹」-E優於大部分美國和歐洲研製的主動/被動相控陣雷達。
蘇-35戰鬥機現今只有中國殲-20和西方新代戰鬥機F-22、F-35颱風戰鬥機與陣風戰鬥機問世後動能搖其地位。不過現今是五代機的天下了,四代機後面不管帶多少個+,還是干不過的了。畢竟代差擺在那的。


TAG:全球武器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