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古論今說《論語》: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談古論今說《論語》: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夫子很看重名聲,他認為,有志於探求大道卻以吃不好、穿不好為羞恥的人,是不值得同他一起討論學問的。

人都想有錢,過富裕的生活,這很正常,符合人之常情。不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假如沒有「道」的話,就要耐得住貧窮。

孔子以他的得意門生顏回為例說: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在孔子看來,家財萬貫並不值得稱道,值得稱道的是像「復聖」顏回那樣,即使一貧如洗,仍能樂在其中。後世很多名臣受這種觀念影響,能夠拒絕金錢的誘惑,甘守清廉之名。

東漢時,大臣楊震應朝廷徵召途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以前曾被楊震舉薦,他得知楊震路過,就在晚上帶了十斤黃金去送給楊震。面對巨額賄賂,楊震婉言謝絕:「老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友,你何必這麼做呢?」王密以為楊震有顧慮,連忙解釋:「沒人會知道這件事的,您就收下我這份心意吧。」楊震反駁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了很慚愧。楊震公正廉潔,在家經常只吃素食,外出也不坐公家的車。他的老朋友想為他謀治家產,好讓他的孩子們衣食無憂,楊震不同意,他說:「我想讓他們成為清官的子孫,有這種好名聲留給他們,難道還不夠嗎?」

不過,在一個權錢等價的社會中,要想獨善其身並不容易。既要維持一大家人的生計,抵制風花雪月的誘惑,又要承受親朋好友的指責,還會遭到眾多同僚的排擠,做清官難啊!在這種情況下,清官在官場上就成了稀有動物。

康熙年間的著名清官兩江總督于成龍身為封疆大吏,家裡的餐桌上只有粗米、青菜,一年到頭不知肉味,江南人稱呼他為「於青菜」。在他的帶動下,士紳們改綢緞為布衣,官宦出門輕車簡從。他去世後,屬下的將軍、都統、官吏、友人到他家中一看,「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就是說,于成龍的家中只有竹筐里粗糙紡織品製作的一襲袍子和床頭的幾罐食鹽、豆豉而已。為追悼于成龍,市民罷市,聚哭致哀!很多老百姓家中掛著他的畫像,時常祭祀。康熙稱讚他說:「朕博採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清朝咸豐年間,山西巡撫閻敬銘是個出名的清官。他上任前,吩咐隨行的僕人多帶些褡褳布。這是一種土布,又粗又厚。閻敬銘到任後,讓夫人用褡褳布為他縫製官袍。屬下官員如果穿著綢緞縫製的官袍去拜見他,多半會遭到他的訓斥:「如今軍情緊急,你們還如此奢侈擺闊,家裡肯定很有錢,捐出一些來做軍餉吧。」下屬們都不敢穿鮮亮的衣服,紛紛模仿他穿起褡褳布縫製的官袍,結果導致這種土布價格暴漲。

閻敬銘本人十分節儉,他推薦保舉的人也大都有這種美德。其中,李用清幾乎可以用刻薄來形容了。李用清任雲南巡撫時,每天在大堂上處理公務,他夫人就坐在旁邊的小屋裡做針線活。夫人生孩子時,他連個接生婆都捨不得請,結果夫人剛生下兒子就死了。李用清的老僕人可憐夫人,自己掏腰包為女主人買了一口棺材,李用清嫌僕人過於破費,硬是逼僕人換了口木材更薄、價格更便宜的。不久,失去了母親的嬰兒也夭折了。僕人又為嬰兒買了一口小棺材,李用清責備道:「才幾天的嬰兒,哪裡需要用這東西?」竟命僕人打開亡妻的棺材,把兒子的屍體放進去一同埋葬了。後來,李用清遭言官彈劾罷官。數年後,朝廷重新起用他時,李用清捨不得雇車馬,從故鄉進京3000多里路,全是用自己的腳板走過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之魚米鄉 的精彩文章:

TAG:吾之魚米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