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混不吝的中年婦女余秀華

一個混不吝的中年婦女余秀華

把任何餓壞了的人放進充滿食物的房間,你要求她坐在食物中間,憂慮糧食的未來?思考食物的意義?把任何一個人突然放進他夢想中的世界,都是余秀華這個反應,沒人會比她更矜持體面。

詩人著名食指在北京一場新書發布會上發言:「看過余秀華的一個視頻,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評論界的嚴肅呢?我很擔心。今天嚴肅地談這個問題,是強調對歷史負責。不對歷史負責,就會被歷史嘲弄,成為歷史的笑話。」

食指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詩歌界評價很高,「當朦朧詩的主將們還處於蒙昧之中,食指已寫出了劃時代的篇章。」80年代以後的孩子人人都讀過他的《相信未來》,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一位是中國詩歌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一位是得益於網路時代被挖掘出的著名詩人,余秀華身上又有著農村腦癱女詩人的標籤,批評一出,網路嘩然。

食指公開批評余秀華的視頻在網路上傳播開後,余秀華更新了三條與此有關的微博。

在我看來,第一條是一個不那麼「余秀華」式的表態。

她轉發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對此的評價。嚴鋒在微博上貼出了《風從田野上吹過》、《一打穀場的麥子》、《我愛你》和《苟活》等多首余秀華的詩作,提出反駁:「這個批評是不能成立的。首先余秀華有權力以她的角度和方式寫詩,就像食指老師當年那樣。其次余秀華的詩中有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

嚴鋒教授溫和客觀,言語中有公正的態度和對余秀華的理解。余秀華也表現得挺有禮貌,「謝謝老師,謝謝你讀過我的詩歌。」

第二條和第三條微博緊接著就來了,特別地「余秀華」。

比如這句,「姑奶奶腦癱,想不到啊。」

還有今天上午她發布的一段比喻。

余秀華的反擊招來了更多批評,但這就是她,一個混不吝的中年婦女。

去年,紀錄片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上映時,我們去採訪影片的導演、余秀華的朋友范儉,也曾試圖通過范導和另外一位與余秀華私交不錯的大象點映的工作人員阿球去邀請她,最後沒有成功。但從這些側面的點滴,似乎能觸碰到這位獨特的女詩人真實性格的一角。

試圖去約余秀華的那段時間,我聽了幾次她在線上與觀眾和讀者聊天,通常她在咖啡廳,或者剛剛喝完酒,慵懶、肆意、甚至隨意地回答網友的問題,表現得特別不在意宣傳電影,好像她對自己的定位就是跟著電影宣傳跑到各處去玩。

當然,也有她在意的。

我打通過一次余秀華的電話,含糊中溝通了邀請。再隔幾小時過去確認,就是另外一位女性友人接聽了,對方說余秀華老師在參加活動,不方便接電話。

其實,我剛剛參與過她在線上的網友交流,她說自己在咖啡廳喝酒,而且活動結束了。被拒絕了,我還挺無奈的,覺得這位女詩人怎麼如此反覆無常。

再拜託范導去問原因。范導回復說,因為你是個女的,如果是個男的她說不定就答應了。

我就猜著當晚余秀華是如何嫌棄與我通話,指導友人擺脫我,但她也沒成想我如此關注著她的動向。

後來,在范儉的引薦下,我又通過阿球溝通她的意願,據范儉說這位阿秋在余秀華那挺重要的,很多事情都通過他溝通。

通過阿球,我知道余秀華希望我們這邊能出一位男主持去對接這次節目,並且要求阿球陪同。

在我當時看來,這要求有點匪夷所思,范儉顯得特別習慣,對我說,或許當時就是趕上她心情不好。

一來,我們確實沒有男主持,二來阿球彼時在上海忙著,也沒有時間,就沒有邀請成功。但有趣的是,余秀華沒來,但也關注著范儉直播,節目剛剛結束,余秀華給范儉發來一條質問信息,你為什麼在直播里說我找不到愛情?

范儉是一位挺儒雅的男人,白凈清瘦,他的帥氣不在臉上,而是一種篤定和把握,我們的拍攝安排在了一家酒店裡,提前我預備好了外賣咖啡等他,進屋之後,他跟我要了一瓶礦泉水,用自己帶的迷你咖啡機做了一杯濃縮,放在座位旁邊,徐徐地聊。

在拍攝和宣傳電影的過程中,這兩位男士給予余秀華很多照顧。尤其是范儉,幾乎是陪著她把婚離了,新生活開始後,除了電影宣傳,范儉還陪著她去美國演講,用手機給她拍小視頻和照片。

由於熟,余秀華經常在文章里調侃范儉,也調侃那位小鮮肉阿球,開一些不疼不癢的玩笑,營造一種中年女色狼的感覺,嘴炮便宜佔了不少。

後來,我就理解了。

當我坐在影院里,看到屏幕上的余秀華搖搖晃晃氣鼓鼓地一腳蹬開破敗的木門,我一下子理解了她為什麼能活下來,就是憑這一股子強悍,她用自己的聰明和通透建造了一個硬硬的殼,抵抗滿世界的惡意。

她吃過的苦、流失的青春和時間、無法獲得更多(比如愛情)的身體都教給她一旦有機會就要表達自己的需求,別去理會那些虛假的矜持。

余秀華的家在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在范儉的電影里,我們看到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養育著長長水草、青色荷葉和發光鱗片魚兒的池塘。

那兒真是挺美的,余秀華在田溝里跌了一跤,都能看見「雲白得浩浩蕩蕩散落一地的草綠得浩浩蕩蕩。」

但也就是詩歌美。實際上,余秀華在橫店村的前半生像活在煉獄裡似的。

不難設想那種艱難,在湖北鄉下的農村,一個患有腦癱的女人,長相也不俊美,家境普通,沒有比別人家多幾畝良田、多幾箱積蓄,還寫詩,想想也知道她在同村人的眼中是怎樣一個異端的存在。

在那樣的境遇下,能夠正常長大、不抑鬱發瘋地活下來已經是不易。

還沒到20歲,勤勞的母親又把她嫁給一個大很多歲的丈夫,這個沉默寡言的男人對她沒有感情,更談不上呵護,余秀華自己說,在她摔倒的時候,丈夫不會上前攙扶,而是在一旁嘲笑她。

那種底層勞動男人對情感的麻木,不能說是錯,卻能對一個女人造成很深刻的傷害。

何況,范儉說,余秀華還是個極其聰明的人。

對於前半生的余秀華來說,這份聰明和通透是最最可悲的,簡直像刀子一樣每天在她心上劃刻。

後來是詩歌和互聯網救了她的命。(余秀華說,當一位腦癱患者選擇用文字表達自己時,詩歌是字數最少的一種文體。)

但在詩歌把她從農村生活拯救出來之前,她得靠自己。

詩歌之內的余秀華是靈逸奔放的少女,現實中的余秀華是一位混不吝的中年婦女,講髒話、不肯服軟,有人不懷好意她也就迎面去廝打。

食指指責余秀華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說她作為一個詩人,不考慮對人類的命運,不考慮對祖國的未來。

詩歌對於德高望重的老作家的意義和對余秀華應該是不一樣的。

前一段時間,我們關注「2017年香港詩歌之夜」,來自全世界的著名詩人齊聚,探討各個民族和國家的苦難歷史、關注未來人類的命運。食指崇尚的是這樣的詩人精神。

但詩歌對於余秀華就像是糧食一樣實在。

她用詩歌才華把自己從苦難的泥塘中拽出來,她觀察、排布和警惕著生活發生的遞進,離婚、出書、四處周遊、寫文章,像個新生兒一樣體驗大城市裡的生活。

這第二次命是拚死掙來的,還有些運氣的成分。她用顫顫巍巍的身體感受、承接、爭取著生活所能給的一切,勇敢之中混雜著恐懼。

「雖然外面吵得沸沸揚揚的

我覺得很惶恐

好像不知道命運把自己朝哪個方向推

推得這麼高會不會突然摔下來

會不會突然就粉身碎骨」

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不就是穩定的生活、自由去思想和交往、真正的愛情?理想生活來得夢幻而洶湧,不真實感會讓人更想把更多的東西攬在懷裡。

所以,當她發出「不尊重前輩」的微博時,雖然觀感上似乎是她氣勢咄咄,但我內心裡是理解的。在她的世界,只有自己是保護自己的鬥士。

把任何餓壞了的人放進充滿食物的房間,你要求她坐在食物中間,憂慮糧食的未來?思考食物的意義?

把任何一個人突然放進他夢想中的世界,都是余秀華這個反應,沒人會比她更矜持體面。

原創手繪:大西

ID:reknow24

日 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刻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腦殘粉會毀了明星?因為他們愛的並不是明星本人

TAG:日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