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和乙醛破壞染色體,造成幹細胞突變——科學家已證明中國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科坦·帕特爾(Ketan Patel)教授及其同事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酒精可以損傷幹細胞的DNA,從而增加癌症發生幾率。這是科學家首次揭開飲酒和癌症之間的關聯,該成果於1月4日凌晨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論文標題為「Alcohol and endogenous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
乙醛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1類致癌物清單上,並且位居第一位。中國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 5.5% 的癌症發生和 5.8% 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說:每18 個癌症里,就有1個是喝酒喝出來的。目前,全球每年 1,500 萬新診斷癌症患者,根據這個比例推算,其中就有 80 萬是喝酒喝出來的!
喝酒可能引起哪些癌症?
大量數據和既往研究證明酒精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頭頸癌,肝癌,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有直接關係。同時它極可能會引起胃癌和胰腺癌。
2017 年來自美國臨床腫瘤協會最新數據顯示:41% 的口腔癌,23% 的喉癌,22% 的肝癌和 21% 的食管癌均於飲酒相關。
喝酒為啥致癌?
事實上酒精本身並不是致癌物,不會引起基因突變。真正危險的是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乙醛。酒精(乙醇)進入體內後,由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然後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排出體外。
乙醇就是酒精,是喝酒「爽」的來源,因為它能麻痹神經,能讓人自 High,導致錯覺喝醉都是因為它,查酒駕查的也是它。乙酸就是傳說中的「醋」,也沒啥毒副作用。
但是,中間的代謝產物乙醛,是明確致癌物。目前乙醛至少有兩個重要的致癌原因:第一是乙醛能直接結合 DNA,導致 DNA 突變,甚至導致染色體變異; 第二是乙醛可以導致體內細胞死亡,誘發慢性炎症和細胞複製,增加癌變概率。
駭人聽聞!乙醛誘導大量造血幹細胞突變,可能導致血癌!
乙醛會誘導大量造血幹細胞的突變,破壞其功能。研究表明,長期酗酒引發的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會導致造血障礙的出現,使得各種血細胞數量和功能缺失,出現貧血、易感染、易中風等諸多問題。由於免疫細胞功能缺失,還會導致對清理全身癌變細胞的能力減弱,增加各種癌症發生率。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甚至可能直接癌變,導致各種血癌。
為什麼中國人喝酒更容易致癌呢?
此次,這篇《自然》最新論文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發現。中國存在大量乙醛脫氫酶(ALDH2)基因缺陷或基因修復能力有缺陷的人,特別容易受到酒精和乙醛的傷害。
喝酒臉紅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多攜帶突變的乙醛脫氫酶基因,無法有效降解乙醛,乙醛在體內積累能導致血管舒張,看起來就是臉紅筋漲,所謂的喝酒上臉。
以亞洲人為例,約有5.4億人口攜帶一種Aldh2基因突變,導致他們無法降解乙醛。也就是說,在喝酒致癌這件事上,中國人從一出生就吃虧了,就算適量飲酒也吃虧。咱們這種人千萬要少喝酒,因為基因實在不給力! 別再被喝酒臉紅代表能喝,這種不科學的說法害自己。
為什麼女生要少喝酒?
不少女性迷信喝紅酒養顏,還有一種說法——喝紅酒可以軟化血管。因此紅酒在酒界一直以一種不與白酒「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的形象存在。而事實上,歐美早做過大規模研究,女性即使每兩天喝一杯紅酒,得乳腺癌概率也會顯著增加!
為了美容養顏,為了保護血管健康,卻將自己推向更為險惡的境地,實在得不償失。再者,美容養顏、維護血管健康的方法有千萬種,真的不必糾結在紅酒這一條道上。
酒量越大越利於乳癌發生,曾有研究對32萬女性調查顯示:每天飲用2~6杯酒精飲品(相等於30~60克酒精)的女性,比非飲用者患乳癌機會高出41%;倘若減少至每天飲用1杯(即相等於10克酒精)仍高出9%。因此,女性飲用含酒精的飲料需限量。
除了紅酒,喝其他酒的健康風險也一樣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再好的酒,最重要的成分始終都是--酒精。
戒酒可以降低癌症風險嗎?
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證實,停止飲酒後,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症風險可降低,而且可降至非飲酒者癌症風險水平。不過遺憾的是,目前仍缺乏停止飲酒與其他癌症風險是否降低的相關性證據。
其實很多問題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證實,但對我們來說,至少應該做到能不喝盡量不喝;如果一定要喝,請慢飲、少飲;喝酒上臉的人,尤其要少喝;女性,要少喝。
那少喝,到底喝多少算少?有沒有一個相對安全的飲用量呢?


※趙愛民:我對權威雜誌發表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DNA致癌的兩點質疑?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