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想百年後的人類世界!

暢想百年後的人類世界!

科技發展的速度有時令人感到頭暈目眩,但它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放緩。這裡有些我們認為當今技術有助於塑造未來100年的世界:

1.量子計算將會成熟

隨著互聯網在過去幾十年里改變了社會,量子計算將永遠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我們在其中的地位。它將使我們有能力處理更多關於我們自己、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遙遠的宇宙的數據。

沒有人完全確定我們將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我們可能會找到一些關於物理學和宇宙的長期問題的答案,但也有可能找到我們甚至沒有能力去揣測的答案。

2.大腦受到黑客襲擊

我們甚至不需要等上一個世紀,就能讓我們的大腦與我們的設備完全融合起來,因為對腦機介面(BCI)的研究現在已經完全脫離了科幻小說的範疇。早期的原型已經幫助病人從中風中恢復過來,並讓截肢者在有感測器的假肢幫助下再次體驗觸摸的感覺。

當它們變得司空見慣時,「人機混搭」可能會不可挽回地改變人類進化的進程。非侵入式的BCI原型,即電極陣列通過顱骨接收大腦信號已經在開發中,並可能成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提出的「大腦網格」(brain mesh)的墊腳石。

3.自動駕駛汽車幫助改造城市

2118年的世界,基礎設施會得到完善,並有更好的出行方式。我們的汽車正變得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環保。到2118年,電動汽車很有可能實現自主駕駛,並會隨時隨地出現在那些最需要它們的人身邊。

目前汽車行業的共識是,全自動駕駛汽車充其量也只是理論上的(或許根本不可能),但特斯拉的目標是實現所謂的「L5級無人駕駛」。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城市本身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在中國,太陽能高速公路可以在電動汽車行駛時為其充電。未來的城市也可以自我修復,如今的工程師們正忙於設計可自我癒合的混凝土結構和能填滿自己的坑洞。

4.AI將改變人類工作方式

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技術該改變我們的家庭和設備,而我們的汽車也將以其他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人工智慧(AI)幾乎肯定會使某些工作自動化,特別是那些依賴於流水線或數據收集的工作。

為了抵消由於自動化而導致的工人失業,有些國家可能採用被稱為「普遍基本收入」(UBI)的模式,這種制度定期向公民支付少量津貼,但不要求他們參加工作。

事實上,如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對UBI進行小規模的實驗,而羅斯福研究所於2017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如果美國實施UBI,美國的GDP有望在短短8年內增長2.48萬億美元。

在某些領域(如醫學),機器人可能不會完全取代人類。

許多專家預測,更有可能的情況是,AI將繼續提高人類的工作經驗,甚至會在身體上增強人類。AI技術已經與可穿戴的外骨骼結合在起來,給工廠的工人提供了超人的力量,這對那些需要更多力量的人來說是完美的,可能會減少他們與工作相關的事故或受傷的風險。

5.醫藥得到高科技支持

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新程序有望改變醫學。利用精確的醫學方法(使用病人的基因數據、生活方式和環境環境來幫助治療),科學家正在開發針對單個患者基因的癌症治療方法。

腫瘤學並不是唯一技術可能幫助拯救生命的領域(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是給予生命的),生殖醫學的未來發展已經在我們眼前展開。

在2017年,研究人員在第一個人造子宮原型中培育出了羊胚胎,一名婦女在子宮移植後成功懷孕,另一人利用24年前的冷凍胚胎懷孕。

這種被廣泛宣傳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可能意味著,到2118年,許多基因疾病可能被治癒。科學家利用CRISPR來編輯人類胚胎中致命的血液失調基因。幹細胞繼續被證明有助於發展新的治療方法,即使是那些曾經被認為是無法治療的疾病。

麥克吉爾大學臨床研究中心的教授菲爾·戈爾德(Phil Gold)表示,一個世紀以後,諸如癌症、免疫和炎性疾病、遺傳疾病等重大疾病「很可能會被預防或被有效的治療方案所治癒」。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擁有完美健康的未來,從全球變暖到傳染性疾病甚至戰爭,都可能會降低2118年人們的預期壽命。好消息是,診斷技術也在顯著提高。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工程師、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Shu Chien預測,科學家們將在下個世紀發明《星際迷航》(Star Trek)中著名的醫用手持科學分析儀,它能夠「無創早期發現癌症」。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並不是第一個做出這項預測的人,但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許多其他科幻技術已經成為現實,比如超級材料和目標複製器等。

6.地球會變得更熱

氣候變化已經在改變我們的世界。2015年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50年,格陵蘭島通常寒冷的夏季可能完全不會結冰。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和致命。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0.6至0.9米,這可能會使全球400萬人流離失所。

地球正處於一場氣候危機之中,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和持續的行動,氣候危機將不會改善。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一進程的進展始終緩慢。

《巴黎氣候協議》是在2015年制定的,旨在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範圍內。

而倫敦大學最近的研究顯示,我們可能有66%的機會在2100年超過氣溫上升1.5度的目標。我們需要將碳排放量減少2400億噸,才能實現協議目標。

我們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戒掉碳癮,而不是立即進行大幅削減,無論是動技術還是政治角度來看,這都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

在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有些人擔心其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去年6月份,特朗普總統宣布美國從《巴黎氣候協議》中退出。

在去年接受採訪中,艾爾·戈爾(Al Gore)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環保政策是「不計後果、站不住腳的」。

但戈爾並非完全絕望,他相信草根運動有助於塑造出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如果我們繼續致力於這項事業,我們能夠並且將贏得這場鬥爭。

如果人類想繼續留在地球上,這是值得為之奮鬥的事業。我們已經超出了阻止它變暖的界限,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措施來減緩它。

7.人類將探索更遠宇宙

儘管自1918年以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仍然對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前景感到無限的著迷(和恐懼)。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也許沒有什麼能比我們在太空探索中取得的進步更能刺激、挑戰和改變人類了。

從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到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等知名人士,都在宣揚自己的計劃,要將人類送上火星或更遠的地方,可能在未來100里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建立基地。

然而,要為這樣的行動做準備,100年時間可能不夠,尤其是當我們還不確定火星上的生活狀況時。雖然地球化(Terraforming)可以讓我們改造火星,以更好地適應我們的需要,但我們還是要先到達那裡。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指南 的精彩文章:

論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三大應用方向

TAG:機器人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