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就是一種平衡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就是一種平衡

大家好,歡迎來到枕邊書香閣,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首先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本書作者毛姆,他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短篇小說《阿金》等。毛姆還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一生著作甚多,除詩歌外的各個文學領域均有所涉獵。其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有的小說還被搬上銀幕,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之一,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其長篇力作《月亮與六便士》的獨特魅力吧。

相信在讀這本書之前,很多人會產生和我一樣的疑問:月亮有什麼特殊含義么?六便士又代表著什麼?二者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帶著這一系列疑問,我讀完了這本書。其實,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曾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聽完,覺得這說法很有意思,便以此作為書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書中毛姆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敘述了「我」所結識的證券經紀人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人到中年時突然感受到繪畫的召喚,捨棄一切,包括妻子和孩子,到巴黎學習繪畫,最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了靈感,創造作出許多藝術傑作的故事。作者通過刻畫這樣一個全心全意追求藝術、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形象,探索了藝術的產生和本質、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一、「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傳達自己的思想。」小說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如魔鬼附身一般,放棄了原本舒適體面的生活,投入到繪畫這條藝術道路,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儘管他有時也不知道自己在藝術上想表達的是什麼,即便因為繪畫技法的限制,即便在他的有生之年從未賣出一幅畫,但他從不氣餒,從不妥協,從不放棄。藝術之於他,就是此生的歸宿,在藝術的驅使下,即使身患麻風病,時日不多,也不能阻擋他對繪畫的痴迷,依舊在家徒四壁的牆上完成了偉大的創作。

二、「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毫無疑問,毛姆是極力讚美這個人物的,但同時也暴露了這個人物的自私之處。對於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而言,畫畫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的一切都是干擾,這無疑是一個圓形人物,自私、沒有責任感,但卻執著於夢想,勇敢無比。當今的許多人已然折服於身份、年齡、慾念,被夢想的鋒利妖冶刺傷,成功的判斷滑向名利,夢想的價值得到質疑。人們沉醉在便士的海洋中無法自拔,鮮有人能看到月亮。思特里克蘭德的這個極端例子也警示我們: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須,這誰都無可否認,但人總要抬頭看看月亮,畢竟生活還有詩和遠方。

月亮與六便士,即理想與現實。正如毛姆所說,如果你忙於尋找那地上的六便士,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月亮。願你我的生活中同時擁有月亮與六便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不是天才,依然勇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