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國平:天才的命運

周國平:天才的命運

回復「晚安」送你一張晚安心語

一八二三年夏季,拜倫從熱那亞渡海,向烽火四起的希臘進發,準備獻身於他心目中聖地的解放戰爭。出發前夕,彷彿出於偶然,他給歌德捎去一張便函。歌德賦詩作答。拜倫還來得及寫一封回信。這樣, 19世紀的兩位詩壇泰斗,詩歌奧林匹斯山上的酒神和日神,終於趕在死神之前溝通了彼此的傾慕。

當時,歌德已是七十四歲高齡,在馬里耶巴德最後一次墮入情網。魏瑪小朝廷的這位大臣一生中不斷戀愛,又不斷逃避。他有許多顧忌,要維護他的責任、地位、聲望和心理平衡。但是,他內心深處非常羨慕拜倫的自由不羈的叛逆精神。這一回,他手中拿著拜倫的信,在拜倫形象的鼓舞下,決心向年僅十九歲的意中人求婚。

可是,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那位使他鼓起勇氣走向愛情的英國勛爵,此時儘管正當盛年,只有三十五歲,卻已經厭倦了愛情,也厭倦了生命,決心走向死亡。不到一年,果然客死希臘。歌德是個老少年,而拜倫,如同他自己所說,是個年輕的老人。臨終前,他告訴醫生:「我對生活早就膩透了。你們挽救我的生命的努力是徒勞的。我來希臘,正是為了結束我所厭倦的生存。」

在拜倫的個性中,最觸目驚心的特徵便是這深入骨髓的厭倦病。他又把這個特徵投射到創作中,從哈洛爾德到唐璜,他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患有這種病。他的妻子,那位有嚴格的邏輯頭腦、被他譏稱為「平行四邊形公主」的安娜貝拉,關於他倒下過一句中肯的斷語:「正是對單調生活的厭倦無聊,把這類心地最善良的人逼上了最危險的道路。」

他自己也一再悲嘆:「不論什麼,只要能治好我這可惡的厭倦病就行!」為了逃避無聊,他把自己投入驚世駭俗的愛情、浪漫的旅行和狂熱的寫作之中。然而,這一切縱然使他登上了毀和譽的頂峰,仍不能治癒他的厭倦病。他給自己做總結:「我的一生多少是無聊的,我推測這是氣質上的問題。」

氣質上的問題——什麼氣質?怎麼就無聊了?

無聊實在是一種太平常的情緒,世上大約沒有誰不曾品嘗過箇中滋味。但是,無聊和無聊不同。有淺薄的無聊,也有深刻的無聊。前者猶如偶感風寒,停留在體表,很容易用隨便哪種消遣將它驅除。後者卻是一種浸透靈魂的毒汁,無葯可治。拜倫患的就是這麼一種致命的疾患。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他把無聊看作慾望滿足之後的一種無慾望狀態,可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為,即使酒足飯飽的無聊,也並非純粹的滿足狀態,這時至少還有一種未滿足的慾望,便是對於慾望的慾望。

完全無慾望是一種恬靜狀態,無聊卻包含著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無聊不是因為無慾望,而是因為不能忍受這無慾望的狀態,因而渴望有慾望。何況除了肉體慾望之外,人還有精神慾望,後者實質上是無限的。這種無限的精神慾望尤其體現在像拜倫這樣極其敏感的天性身上,他們內心懷著對精神事物的永不滿足的欲求,由於無限的慾望不可能通過有限的事物獲得滿足,結果必然對一切業已到手的東西很容易感到厭倦。

對他們來說,因為慾望不能滿足而導致的痛苦和因為對既有事物喪失慾望而導致的無聊不是先後交替,而是同時並存的。他們的無聊直接根源於不滿足,本身就具有痛苦的性質。拜倫自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在《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寫道:「有一種人的靈魂動蕩而且燃著火焰,它不願在自己狹隘的軀殼裡居停,卻總喜歡做非分的幻想和憧憬······這種心靈深處的熱狂,正是他和他的同病者們不可救藥的致命傷。」我相信這種形而上的激情乃是一切天才的特質,而由於這種激情永無滿足的希望,深刻的無聊也就是一切天才不能逃脫的命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 的精彩文章:

思考死亡:有意義的徒勞

TAG: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