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空氣上線_雙腿疼痛行路難,當心「腳梗」在作怪

冷空氣上線_雙腿疼痛行路難,當心「腳梗」在作怪

冬季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也是四肢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時期。因為寒冷刺激會導致全身血管收縮、狹窄,血流減少、減慢,加之氣候乾燥,易造成體內缺水,從而使血液黏稠,也會使血流變緩,最終導致血栓形成。

對於老年人群來說,脈管病在冬季尤其容易發病或複發,其中最常見為動脈硬化閉塞症,它帶來的下肢疼痛不便使人深受困擾,如不及時治療,更會導致肢端壞死而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在防治心梗、腦梗的同時,如何防治「腳梗」呢?

當心:蒼白、疼痛、易跛行

冬天是脈管病的高發時節,而動脈硬化閉塞症是老年人在這個時候最容易發生的一種脈管病。它是由於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甚至閉塞,使下肢血液灌注減少,引起氧供應不足,以致活動後出現疼痛,以下肢發病為主,男性患者較多。

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或者發生過心梗、腦梗的老年人。他們的血管本來就比較狹窄,一到寒冷冬季,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常感到四肢發冷,因此更要當心,平時經常留心自己的雙腳。

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病情發展一般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具有各自特點,老年人可仔細對比,及早發現病症——

早期稱為「局部缺血期」,此時患者表現為肢端蒼白,皮膚表面溫度降低,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後感到小腿酸脹疼痛,休息幾分鐘後有所好轉,但再走路時又會感到酸痛。

中期稱為「營養障礙期」,此時患者表現為肢端由蒼白轉為紫紺,而且顏色逐漸加深,腳上皮膚髮育不良,汗毛與指甲停止生長,皮膚溫度更低,疼痛不斷加劇,可由腳趾蔓延至整個腳掌,出現「靜息痛」,即不走動也一樣疼痛難忍。

晚期稱為「壞死期」,此時患者表現為肢端暗紅髮黑,有淤斑,甚至有破潰,疼痛厲害到使人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如燒如灼,抱膝而坐,再發展下去只能將壞死的肢端進行截肢,否則會危及生命。

注意:保暖、防護、早檢查

動脈硬化閉塞症並非不治之症,可一旦患有該病,要完全治癒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高齡患者本身缺血嚴重,當氣候回暖時,血管流通情況改善,有助於病情好轉,可一旦氣候轉冷,則無疑於「雪上加霜」,因此常出現病情反覆的現象。對此,老人也不必太過擔心焦急,而應經常複查,第一時間讓醫生了解病情,調整用藥,就不會使病情繼續惡化。

動脈硬化閉塞症雖然常見,但可以預防。提醒老年人平時注意:

1

首先,飲食清淡。天氣寒冷,人們喜食火鍋或辛辣食物等以禦寒,但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或糖尿病等老年患者一定不能多吃高油高脂食物,否則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堵塞血管。

2

其次,生活規律,不抽煙(抽煙導致血管痙攣),注重保暖。室內溫度保持正常,常晒晒太陽,但天冷時應盡量減少外出。有早鍛煉習慣的老年人冬天不要很早出門,太陽出來了才去活動,活動也要適量。外出時,最好先在走廊或過道間適應一下溫度,出門時多穿衣服,注意四肢保暖。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飽餐後不要馬上外出,因為飽餐後較多血液流向腸胃道,使心臟本身血供減少,加上胃腸道大量吸收營養物質,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流動,再受寒的話更容易引起血栓。

此外,已患有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老年患者在發病早期,應保持一定活動量,有助於側枝循環建立,進一步提高組織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不能太過,應以走時不感到疼痛、酸脹和疲乏為宜。

3

再次,保暖同時要防止被燙傷。不少老人晚上喜以熱水泡腳,喜將熱水袋等放在被窩裡暖腳,這些都可能成為危險因素。一旦被熱水燙傷,容易引起發炎、破潰,導致該病發生。因此,熱水袋等直接接觸皮膚的取暖器具要有保護層;而糖尿病患者皮膚敏感性較低,更容易被燙傷,尤其糖尿病足患者不宜用超過40°C的熱水燙腳,以免發生水泡等損傷。

4

最後,保護腳部皮膚。老年人皮膚乾燥,一到冬天尤其明顯,因此要格外關心自己的雙腳皮膚。每天晚上洗腳後,用較為滋潤的護膚霜塗抹腳部,可預防皸裂,避免破損處引發病症。老年人指甲較厚,剪指甲時要小心,如果發現腳部有破損處,要及時消毒清理,然後也塗上乳霜。

(作者: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脈管科主任)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上海 的精彩文章:

服中藥時到底要不要「忌口」?

TAG:健康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