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四大名著的感悟

對四大名著的感悟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在世間也是廣為流傳,當四大名著被改編為影視劇後,更是受到了各年齡層人們的喜愛,至今也忘不了搬個板凳趕場看西遊記的情景,在那個時候,物質經濟極端匱乏的年代,電視劇同樣屈指可數。80年代改編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堪為經典,看了總令人入戲太深,深陷其中。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階段的人們喜歡的劇目也會不同,因為每一部電視劇都有不同的內涵,西遊記是一部神化了的電視劇,揭示了人們衝破黑暗封建社會的一種美好意願;水滸傳是根據宋未宋江起義的故事改編而成,推崇江湖義氣和敢於和朝庭鬥爭的勇氣,最終因為首領的格局而沒落;三國演義更是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四起,軍事集團逐鹿中原的鬥爭史,驗證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會定律;紅樓夢更是形象的講述了封建王朝時期人世間的世態人情,浮華不實,最終虛華如夢。

兒童固然是喜歡西遊記,電視劇的主人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的形象更是令孩子們印象深刻,每當放寒暑假,西遊記等幾部名著電視劇總是會不期而至,都是孩子們假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視連續劇。少年是血氣方剛,大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狀態,因此也就偏愛於「水滸傳」,對劇中人物的俠義之舉佩服的五體投地,甚至也會積極的予以效仿。直至成年,步入了社會,自然也就喜歡上「三國演義」,豪情壯志的兄弟情義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會為劇中人物的計謀所折服,似乎與現實生活多少有些相似。而人到中年便也會懂得「紅樓夢」的內涵,浮華散盡與滄桑巨變讓人覺得真的是人生如夢。

人生亦如這四部名著,似乎和年齡相匹配的節奏便是從觀「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依次開始,年齡與心志的成長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並逐漸懂得人世滄桑。換句話說便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只知西遊與水滸,待到悟透三國與紅樓,人世必定亦滄桑。

若是人們按通常的順序先看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一步步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少不更事到見多識廣,從不識愁滋味到飽嘗人生酸甜苦辣,似乎是合乎常理之事,若是顛倒了順序,自然也是另一片天地和境界,無論是人的思想和心胸,斷然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不一樣的感悟。記得偉人毛澤東也是酷愛文學,尤其是讀四大名著,他也偏愛讀紅樓夢,並且常向愛將推薦紅樓夢,可見紅樓夢所孕含的寓意不同尋常。

人生且讀四本,莫過如此,讀懂之時人也遲暮,必定也是經歷人間疾苦,嘗盡世間百般滋味,盡識世間萬般風情。也許人生本來就是這四大名著所構成,每一本名著均可以反映一個時期時的人的生活心境,從幼童到遲暮,總有相對應的年齡階段。

宣芾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一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諸暨188 的精彩文章:

TAG:樂諸暨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