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德國絕無可能戰勝蘇聯?德國高層認為蘇聯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

二戰德國絕無可能戰勝蘇聯?德國高層認為蘇聯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

二戰蘇德戰場爆發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和傷亡率,都是人類歷史罕見的,這場強國之間的戰爭對國際局勢產生的影響是空前的,可以說扭轉了當時整個局勢。

戰爭開始前,西方世界就做出預測:「德國要進攻蘇聯」,蘇聯沒在意,認為肯定是混入蘇的英國間諜在造謠。因為當時希特勒正在進攻英國,而英國背對大海苦苦支撐。蘇聯認為,英國巴不得德國來打蘇聯。

在進攻蘇聯之前,德國制定了嚴密的計劃,其中一條就是「閃擊戰」。德國計劃從多個方面進行深遠突擊,以最終奪取蘇聯莫斯科為主要目標。

慘烈的戰爭爆發後,蘇聯連連失利,人口傷亡到無法承受的地步。

在第一場明斯克戰役中,蘇軍有二十九萬人被俘,八萬名士兵戰死,五萬名士兵失蹤,兩千五百兩坦克和一千五百門大炮被擊毀,蘇聯西方面軍幾乎團滅。

德國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實施鉗形合圍,閃擊蘇聯的戰役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勝利,在此之前,蘇聯並不認為德國有這樣的實力。

基輔大包圍是德國取得的另一場重要的勝利,蘇聯西南方面軍團滅,蘇聯參戰85萬,死亡70萬,德軍參戰五十萬,死亡十萬。這種死亡對比率也是驚人的。蘇聯只有兩萬人突出包圍圈。更重要的是,西北、西南都團滅了,消除了兩翼的威脅,便於德國只取莫斯科。

然而德國是倒霉的,因為有義大利這麼個豬隊友,進攻蘇聯的時間晚了兩個月,加上這兩場戰爭時間的消耗,等希特勒進攻莫斯科的時候,時間已然是寒冬。

在希特勒制定的對蘇聯作戰方案中,最初是要奪取列寧格勒的,這關係到瑞典鐵礦石供應問題,也關係到波羅的海的制海權問題,然而這場戰役德國卻失敗了,不僅僅是德國,連芬蘭軍隊都被鉗制。

這場戰役蘇聯死亡人數是45萬,也沒少犧牲,不過戰役的重要性在於將強大的德北集團軍群死死地拖住西北戰場,從而有力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軍事行動。

德國在蘇聯戰場上勝多敗少,有人說,蘇聯用2700萬的傷亡換取了戰略縱深,這個代價未免有點太大。而且即使在蘇聯取勝的列寧格勒戰役中,112萬多士兵傷亡,而八百七十多天的圍城戰破壞了糧食、水的供應,導致一百五十萬平民死於災荒。

在德國看來,蘇聯是好打的,不然希特勒不會制定出十天攻陷莫斯科的宏偉計劃,而其實德國無論是作戰時間還是外部條件上,都已經不再具有優勢。

德軍的作戰人數比蘇聯多百分之四十,坦克是蘇軍的兩倍,火炮和迫擊炮多百分之八十,在航空兵、高射炮、反坦克炮兵上占絕對優勢,然而卻遭到了德國發動二戰來第一次慘敗。

通過比較這幾場戰爭可以看出,蘇聯總體的傷亡是超過德國的,每場戰爭,蘇聯死亡人數基本上完勝德國,那為什麼最終勝出的是蘇聯?

在我們分析原因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部原因。

斯大林曾多次提出,如果沒有美國對他的幫助,跟德國死抗下去,蘇聯沒法打贏德國。

提起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大家更關心的是坦克、飛機,其實大部分援助的坦克不如蘇軍自己裝備的T-34/76或者KV、斯大林這樣的重型坦克,蘇軍自己也有不少高性能的戰鬥機和運輸機,美製P-39戰鬥機不太適合蘇德戰場,因為蘇德戰場主要是地面戰。

打仗就要消耗資源,閃擊戰就是為了避免拉長時間帶來的資源消耗,因為一個大國傾巢出動去打另一個大國,誰來生產糧食,誰來保證士兵糧食的供應。

只有成為大國,才知道如何擊敗大國。大國的強項也正是它的軟肋,資源的消耗是每個大國所不忍直視的。

此時美國對蘇聯糧食的供應,就解了蘇聯燃眉之急。蘇聯天氣冷,士兵必須吃大量的肉食,美國的肉罐頭讓蘇聯士兵很快補充體力。

最重要的是工業原料的提供,美國和英國不僅可以提供原材料,還可以提供加工設備,蘇聯的坦克說是自己生產的,但原料、加工設備和燃料等,都來自於美國。美國提供了三百萬噸汽油和煤油,其中高純度的航空燃油,也是戰鬥大國所急需的物資。

運輸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國援助的一千九百輛蒸汽機車頭、六十六輛柴油機車頭和一百二十兩油罐車,讓蘇聯擁有的車輛甚至超過了戰前,賦予蘇聯軍隊以強大的戰略機動性。

在這四年的時間裡,美國向蘇聯提供了一千七百多萬噸的物資,而英國提供了四百萬噸,這些對蘇聯都如同雪中送炭,讓蘇聯具備了長期作戰、大量消耗的基礎,只要蘇聯在戰場上儘可能拖住德國,最後的勝利必然屬於蘇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抗戰結束,美國人提議讓毛主席當省長,毛問清是哪個省後大笑不止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