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男人對女性的傾慕為什麼說成「拜倒在石榴裙下」?

男人對女性的傾慕為什麼說成「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形容男人拜倒在女人腳下不能自拔。那麼,石榴裙是什麼裙?男人何以「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綉石榴花的大紅裙子,一說是紅艷顏色的長裙。「石榴裙」一詞,最早出於南北朝時梁元帝蕭繹所著《烏棲曲》,其中「交龍成錦斗鳳紋,芙蓉為帶石榴裙」之句,用來形容美麗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風韻。後來,「石榴裙」便成美女的代名詞。

據史料記載,到了唐代,石榴裙更成為年輕女子極青睞的一種服飾款式,上至天平公主、楊貴妃,下至普通民間女子都喜色如石榴紅,不染其他雜顏色的飄逸長裙,也留下許多稱讚女性美的「石榴裙」詩。唐朝的萬楚在《五月觀妓》中說:「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詩人韋應物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韋莊唱道:「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贈姬人》)。大詩人白居易在長詩《琵琶行》中,曾描寫一位色藝雙絕的彈琵琶女子:「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詩中的「血色羅裙」即是石榴裙。

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往往會被稱為是「拜倒在石榴裙下」,那麼「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常用的俗語是怎麼來的呢?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楊玉環有關。

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在華清宮附近西綉嶺、王母祠等地種了不少石榴供她觀賞。唐明皇愛看楊貴妃酒後的醉態,常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嫵媚之態。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觀賞之後,唐明皇常剝石榴喂到楊貴妃口中。朝中大臣對此很是看不過去,對楊貴妃怨言日生,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會,請楊貴妃彈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動聽之時,故意把一根弦弄斷,使曲子不能彈奏下去。唐明皇忙問是什麼原因。楊貴妃乘機說,因為聽曲的臣子對她不恭敬,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故把弦弄斷了。

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話,於是降下旨意:以後無論將相大臣,凡見貴妃均須行跪拜禮,否則格殺不赦.從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都誠惶誠恐地拜倒在地。因為楊貴妃平日總喜歡穿綉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開玩笑。後來「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慢慢演變成了男人對風流女性的愛慕傾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楊貴妃真的和」妖貓傳「中一樣嗎?為什麼她非死不可?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