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季泡腳並非人人皆宜 有哪些人不適合泡腳

冬季泡腳並非人人皆宜 有哪些人不適合泡腳

天氣冷了泡泡腳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很受歡迎,但是也有三類人是不適合泡腳的哦,一起來看看。

冬季泡腳並非人人皆宜

冬至已過,天氣漸寒。晚上倒上一盆熱水,泡泡雙腳,洗去一天的疲憊,這幾乎成為很多人保健的一個方法。同時,節假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泡泡溫泉,恐怕也是這個隆冬最幸福的事了。

民間有句老話「熱水泡腳,賽吃人蔘」,更有很多人把溫泉稱為「美人湯」。但這種泡法真的是眾人皆宜,且如民間和網上傳的那麼神奇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科主任醫師周旭輝提醒,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冬季通過泡腳泡溫泉來保健養生,在泡的過程中,要掌握三個要領:溫度在40℃左右,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泡到適可而止即可。

事件回放

酒後泡腳泡出滿腳水泡

李奇愛喝酒在當地是出了名的,40多歲的年齡,20年來每日無酒不歡,平日里每天早上要先喝瓶酒,再吃早飯,一離開酒,就渾身不舒服。前不久,他和朋友喝完酒回家後,妻子打了一桶熱水給他泡腳驅寒。沒想到,半小時後,妻子發現丈夫雙腿膝蓋以下有明顯紅腫,尤其雙腳布滿了大小不一的水泡。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後,醫生診斷為「酒精性周圍神經病變」。

進入冬季,人們習慣向溫暖靠近,泡腳、泡溫泉是不少長沙人驅寒取暖的保養方式。但因泡腳、泡溫泉不當而導致疾病甚至意外死亡的事件也頻頻發生。

此前有媒體報道,山東七旬老先生在廣州過年,泡溫泉時出現大汗淋漓並暈倒,被醫院診斷為腦梗塞。烏魯木齊一80歲老人泡溫泉時,突然滑落至浴池中,經搶救無效死亡。

原因分析

身體對冷熱刺激感減退致疾病發生

冬季泡溫泉、泡腳,對於調養身體確實有很多好處,可為什麼泡個腳會被熱水燙傷?周旭輝指出,冬季通過泡溫泉、泡腳等方式,調養身體,是不錯的保健方式。以泡腳為例,腳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布,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但如果患上酒精性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等疾病,在疾病的影響下,或由於年齡原因(如老人或小孩),對各類刺激包括冷熱、疼痛刺激感覺減退,就會在熱水裡感覺不到明顯的疼痛,因此導致疾病發生。

此外,泡腳、泡溫泉還易引發患者心腦血管意外,其原因,一方面與溫泉水溫過高、泡的時間過長導致血管擴張、大腦供血不足有關。另一方面,長時間處於溫度較高的溫泉、熱水時(超過43℃),人體會大量出汗,導致心跳加快,心臟的耗氧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隨之增大。同時泡溫泉時人體體溫會升高,出水時體溫又會下降,短時間內出現一冷一熱,可引起血管急劇擴張和收縮,這些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有哪些人不適合泡腳

一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於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極易被燙傷。另外,水溫高易引發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情的惡化。

二是心腦血管患者 有的溫泉水溫很高,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筆者一朋友有心臟血管病變,一次去溫泉高溫燙腳,引起心梗,所幸搶救及時,轉危為安。

三是凍腳 腳被凍了,皮膚、肌肉處於僵硬狀態,此時突然用熱水燙腳,從冷到驟熱會加速凍腳病情,產生肌肉與骨剝離

泡腳養生有哪些誤區

1、水溫越燙越好 時間越久越好

沐足不是簡單的「熱水泡腳」,水溫要有所控制,一般維持在 38℃至43℃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導致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腦、腎臟等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一邊足浴一邊吃東西

時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點服務,讓客人邊沐足邊吃,其實此舉不利健康。飽食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後再沐足。

3、沐足時不宜用力搓擦皮膚,應避風直吹。

皮膚病患者採用藥物熏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必須徵求醫囑,且不可去公共場所沐足,最好在家自己單獨用一個桶泡。

4、足浴時間也不宜過久。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一直泡到水全涼了,這是錯誤的做法。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鐘為宜,次數每天1至2次足矣,水量以淹沒腳踝為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腳 的精彩文章:

TAG:泡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