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難得一「益友」,千古「善友」最難覓

人生難得一「益友」,千古「善友」最難覓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意思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諒,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身邊的人,尤其是朋友,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修行要進步,就需要良善的朋友相互提攜、督促,共同精進,增長道業。

那麼如何尋找善友呢?他具備什麼條件,判斷的標準是什麼?《瑜伽師地論》中列舉了善友需要具備八個條件,如果我們一一對照,就會由衷感慨:人生難得一「善友」,千古「善友」最難覓!

善友要具備以下八個條件: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一、安住禁戒

要能持戒,安住在具足戒中(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為具足圓滿的戒),要能善於守護別解律儀(又名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惡業,別別解脫,故名「別解脫」。因合於律儀,故又名「別解脫律儀」。)。為了能調伏身、口、意三惡業,為能使自己內心寂靜,為能使自己最終涅盤,而修行正行。

二、具足多聞

學到的眾多妙法,能很好的領受及憶持。言說能通其事而無礙,好比鋒利的刀刃。意識能很好的依止聖教而起尋求。見解能做到通於事理而無堵塞。

三、能有所證

就是能夠證悟:勝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厭逆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過患想、斷想、離想、滅想、死想、不凈想、青瘀想、膿爛想、破壞想、膨脹想、噉食想、血塗想、離散想、骨鎖想、觀察空想。

又能證悟到四禪定和無色界的四空定。四禪定是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四空定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又能證得到慈悲喜舍,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神境通、或宿住通、或天耳通、或死生通、或心差別通、或阿羅漢... ...

四、為性哀愍

要能懷著慈悲憐憫的心對待他人,使他人脫離諸苦,令修善行。常與人樂,令人歡喜,遠離貪、嗔等煩惱。

五、心無厭倦

是說善能示現、善能教導、善能稱讚激勵、善能如實讚揚令人歡喜。在大眾中宣講正法,能夠不辭辛勞、疲倦,處於四眾宣說正法,不辭勞倦,殷切盼望有情眾生脫離苦海,精勤無懈怠,起發圓滿。

六、善能堪忍

堪忍,是指能忍,沒有畏懼。梵音譯作素訶、娑婆,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能做到罵不報罵、瞋不報瞋、打不報打、弄不報弄,能夠忍受棒槌等器物的敲打。在諸如:逼迫、縛錄、禁閉、捶打、毀辱、迫脅、斫截這些眾多苦事中,都認為是自的過錯,是由於我前世造作了種種罪業,才使今日受到種種苦果。終究不嗔恨他人,不生怨恨心,也不會懷恨在心。

雖然遭遇輕慢、欺侮、毀謗、侮辱,而本性不改,心裡只是想著給他人帶來義利。又能忍受寒熱、饑渴、蚊蟲、風日、蛇蠍惡觸,以及能包容他人的觸犯及惡毒語言等行為。

七、無有怖畏

與人接觸,講經說法時,能做到心不懦弱,聲音不顫抖,辯解沒有失誤,終究不會因為他人,而產生恐懼、膽怯的心理。不卑不亢,身心坦然。

八、語具圓滿

能夠成就最上首語(趣涅盤宮為先首)、極美妙語(聲音清脆柔美)、甚顯了語(精通詞語、句子及文章)、易悟解語(善於辯解宣說)、樂欲聞語(能帶來法義),不說違逆語、無所依語(不依靠或希望他人相信自己)、無邊際語(不會詞窮,廣大善巧)。--參考書目:《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聲聞地》(彌勒菩薩 說,玄奘法師譯)、《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韓清凈科記,《論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虛朗鑒 的精彩文章: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何通宗、見道!

TAG:涵虛朗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