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靠羅盤打仗竟成兵團司令,說全球只兩人懂易經,第一是毛澤東第二是他!

此人靠羅盤打仗竟成兵團司令,說全球只兩人懂易經,第一是毛澤東第二是他!

(陳冠任原創,發表於企鵝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洗稿和抓取)

在蔣介石的眾將軍中,曾當過王牌鋼七軍軍長後成為第三兵團司令張淦,是一個有些傳奇的人。

一,他會讀書,飽讀經書,人稱「桂林才子」,從才子到將軍,不算多見。

二,他從軍後,竟然從一個小兵南征北戰,當到了中將兵團司令。此外,他還統率過國民黨十大王牌軍之一的「鋼七軍」,當了第七軍好幾年軍長。在解放戰爭中當俘虜,他也是最後被活捉的幾名中將之一。

此人若說會打仗,應該也是沒有疑義的。

其實,這些都算不得張淦的傳奇之處。

他最有趣的地方,是他經常有兩件東西從不離手——一是《易經》一是羅盤。作為軍人,他很少帶槍,無論是去哪裡,隨身只帶此兩物。

1949年12月1日,張淦被俘時正躲在床底下。凌晨時分,解放軍戰士突然衝進他的房間,對著藏在床底下的他喝令:「舉起手來!」他費勁地從床底下爬出,說:「你們來得如此之快,真沒料到,簡直是神兵天降。鄙人沒有帶槍,只有一個羅盤,不用手,不用舉手。」

他為什麼帶羅盤?

張淦雖然讀了不少的書,卻不信科學信風水地理和陰陽八卦。每當大戰來臨,他就要用羅盤測算凶吉,定出對策和戰法。

但是,羅盤最終卻沒有救得他的命,反而遺笑天下。

他帶《易經》,也是出於和帶羅盤差不多的思想和心理。

這樣一個昏庸的張淦,卻一直帶桂系主力部隊。他的第三兵團是桂系的主力,張淦本人在白祟禧心中也占極端重要的位置。當解放軍進入湖南,程潛、陳明仁起義以後,下一步戰略上如何應對?白崇禧首先徵求的是張淦的意見,而不是李宗仁。

張淦靠羅盤和《易經》,沒能挽救桂系滅亡的命運。

張淦本人被俘時,已是52歲。

當了俘虜,進了戰犯改造所,張淦不像杜聿明、黃維等人那樣對失敗不服氣,也不像黃維、廖耀湘等人那樣認為戰敗的原因是因為蔣介石的瞎指揮,甚至他對直接上司白崇禧的錯誤也毫無怨言。

為什麼?

張淦把一切失敗都看作是天意。

當了戰犯,在監獄中張淦還是羅盤和《易經》不離手。

不打仗了,羅盤的作用不大了,他就整天看《易經》,邊看邊還念念有詞。他把時間花在看《易經》上,不去看馬列主義的書,也不看毛澤東的著作,下發給他的必讀材料也不看。有趣的是,他也不像其他不讀的人那樣到處亂扔,而是把它們放得整整齊齊的,也從沒損壞。

但是,一開會,他一開口發言,就與討論的主題唱反調,並且總是站在被批鬥者的一邊。可是,他說話文縐縐,從不慷慨激昂,被人反駁,嗆得理屈詞窮,甚至被人取笑,他也無動於衷,要麼輕蔑地一笑了之。

不過,在功德林改造所時,張淦還是主動地發了一次言。說了什麼呢?還是沒離開他的寶貝——《易經》。

他宣稱,這個世界上只有兩個人能讀《易經》,一個是中共領袖毛澤東,一個就是他張淦本人!他還把毛澤東排第一,他本人屈居第二。而他「能讀」的本意,不是「讀過」,而是「能讀懂」、「能運用」。

他在戰犯改造所的老同僚們哄堂大笑,當即開玩笑說:「幸虧還有個毛主席比你強。要是沒有毛主席也懂易經,你就更狂了!」

有趣乎?

張淦在獄中待了整整九年,於1959年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打錦州,因為吃一頓飯,連長被槍斃,團長副團長被撤職!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