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 張先 十詠圖

北宋 張先 十詠圖

宋 張先《十詠圖》卷 絹本 淡設色 畫心縱52cm 橫125.4cm 故宮博物院藏

畫前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弘曆手書「誦芬寫妙」四字,拖尾有南宋陳振孫,元顏堯煥、鮮於樞、脫脫木兒四跋,畫中有北宋孫覺一跋。本幅上有南宋賈似道「悅生」、「秋壑」、「秋壑玩賞」等印,明初「典禮稽察司印」半印,清乾隆、嘉慶寶璽十餘方,又溥儀印三方。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宋熙寧五年(1072年),張先82歲,致仕家居,出於對父親的懷念,翻閱他生前詩作,其中一首七律《吳興太守馬大卿會六老於南園人各賦詩》的最末兩句說到「它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對張先有所觸動,啟示他創作了這幅《十詠圖》。

此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畫,畫卷的開首部分便是吳興南園一角,主體建築為一座重檐歇山頂的樓閣,相配小亭欄杆迴環曲折,花草樹木掩映,庭中有鶴,亭角有花一株,環境幽雅而氣象恢宏。樓閣內,馬太守正陪二老對坐奕棋;小亭內,二老手扶欄杆,一面賞景一面閑話;另二老或攜琴或曳杖,款款而來。此外有童僕衙役陪伴侍候。這是一次風流儒雅的集會,輕鬆愉快,表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氣氛。這一段表現了三首詩的內容,除前述一首之外,另有《庭鶴》、《玉蝴蝶花》二首。 南園臨水而建,湖對岸遠渚汀洲,村莊茅舍,樹木蔥濃,群山聳翠,依次表現出《孤帆》、《宿清江小舍》、《歸燕》、《聞砧》、《宿後陳庄偶書》、《送丁秀才赴舉》、《貧女》七首詩的內容。 張先的繪畫作品,無論歷史流傳還是文獻記載,僅此一幅。至於它的時代,從山石皴法及布置方法看,大體是北派山水的繼承,屬於荊浩、關同體系,而無李成、郭熙痕迹,更不入南宋格調,顯然是北宋前期的風格。

這件作品的文獻價值一直受到前人的重視,它所記載的當時的文化活動及有關人物,都是唯一的現存第一手資料。陳振孫根據南園立石,對各種人物作了詳細的筆錄和考證。刻石在元代便毀滅了,顏堯煥的跋記錄頗詳。到今天,其畫和所有的題跋,更彌足珍貴。此畫原為清宮收藏,溥儀以賞溥傑的名義將畫盜出宮廷,後攜至長春。偽滿政權覆滅時,此畫被竊,此後50年中不知下落。

1995年,在北京瀚海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中此畫才再度面世。故宮博物院根據徐邦達、啟功、劉九庵等專家的建議,並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以1800萬元競價將此畫購回,使這件國寶找到了它應有的歸宿。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用這麼多的錢保護一件國寶,用啟功先生的話說:「兩個字,值得。」

局部高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書畫 的精彩文章:

宋《雪江賣魚圖》畫法步驟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