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侯雲德:願將此一生,貢獻四化業

侯雲德:願將此一生,貢獻四化業

按:1月8日,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京頒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侯雲德獲此殊榮。作為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和卓越的科技工作者、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以及我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雲德歷盡數十載抒寫了對國家發展的赤誠丹心。

侯雲德是誰?

「我只是做了點實實在在的事,這些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談及獲獎感受,侯雲德語氣平和。雖然時光在老人臉上留下了些許斑點,但已近耄耋的侯雲德仍耳聰目明,目光炯炯,面對周圍人的盛讚,只露淺淺的一抹微笑。

1929年,軍閥混戰中的華夏大地生靈塗炭。也正是在這一年,侯雲德降生於江蘇省常州市。侯雲德的祖父經營一家錢莊,父親是職員,原本的小康之家因1937年暴發的日軍全面侵華戰爭而陷入困頓。彼時國內的傳染病疫情亦很嚴重,如結核病,就有十癆九死之說。眼看因傳染病故去的家人卻無能為力,悲慟中的侯雲德立志從醫,並於194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七年制本科。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為中國病毒學界的後起之秀,侯雲德在1958年被派往前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師從戈爾布諾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

「副博士學位等同於現在的碩士研究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解釋,副流感病毒主要引起人體呼吸道感染,引發咳嗽感冒,在兒童中較常見。侯雲德將目光聚焦於副流感病毒中的仙台病毒。留學期間,他首次發現了該病毒在血清學上存在兩個型別,並證明對人有致病性;首次闡明了仙台病毒的溶血活性與細胞融合活性是由病毒的同一特性引起的。「更為重要的是,侯院士首次發現仙台病毒在單層細胞培養上的細胞融合現象,並闡明了其機理,為此後的單克隆抗體製備技術打下了重要基礎。」高福說。

鑒於侯雲德的開創性成就,前蘇聯高等教育部於1962年破例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其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這在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幾十年的歷史上前所未有。

成績源自勤奮。留蘇期間,侯雲德幾乎每天都是研究所最後一個離開的人,4年間共發表17篇學術論文。由於頻頻發稿,前蘇聯《病毒學雜誌》的編輯特意到研究所探問,「侯雲德是誰?他怎麼會發表這麼多論文?」在為其榮獲博士學位舉行的宴會上,他的導師熱淚盈眶地說,「侯雲德不僅是我的驕傲,也是研究所的驕傲!」

「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有人曾問侯雲德,「科研中最主要的體會是什麼?」他答曰,主要體會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從無數的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科學實踐中體會到唯物辯證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而這也是科學的思維方法。

「侯老師常告誡我們,最重要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切勿不懂裝懂,切忌貪多圖快。他曾說,科學上最慢的路徑也許才是最快的。」侯雲德的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回憶。上世紀70年代起,侯雲德密切關注國際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並將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於病毒學研究,使我國醫學病毒學研究進入了分子水平,其在痘苗病毒天壇株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與分析、人乳頭瘤病毒16型與慢性宮頸炎及宮頸癌的關係、丙型肝炎病毒分子診斷及分子病理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就,開創了我國分子病毒學研究之先河。

作為醫學病毒學家,侯雲德始終保持初心,時刻將病患放在心上。他認為,「重要的問題不僅在於認識世界,更在於改造世界,設法解決全國數以億計病毒病患者的痛苦。」由此,侯雲德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了抗病毒治療的研究,並選擇人體自身的抗病毒蛋白——干擾素作為突破口。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侯雲德研製成可用於臨床的干擾素製劑,但卻需要用人血製備——8000毫升血才能製備1毫克干擾素,價格極為昂貴。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成為侯雲德的「心頭大患」。1977年,美國應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生長激素釋放因子獲得成功,這一突破使侯雲德深受啟發——如果將干擾素基因導入細菌中,用這種繁衍極快的細菌作為生產干擾素的「工廠」,將大幅度提高產量並降低價格。

「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既沒有任何基因的克隆,更沒有任何從事基因工程研究或開發的成功經驗,可以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侯雲德曾經的同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說,「侯先生的可貴之處,正在於攻堅克難,使我國基因工程製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將理想一步步化為現實,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國內首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

1982年,侯雲徳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中國人抗病毒反應優勢的人α1b型干擾素基因,並成功研發出國際上獨創的國家I類新葯產品重組α1b型干擾素。「這是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實現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從無到有的突破,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毛細胞性白血病、慢性宮頸炎等有明顯療效。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較,其副作用小,治療病種多,此項研究成果獲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梁曉峰說。

「不僅要認識世界,更要改造世界」這一信念始終縈繞在侯雲德腦海。為了將實驗室研製成功的基因工程干擾素轉變為造福千千萬萬病患者的藥物,侯雲德一抓到底,將基因工程藥物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落於實處——從中試生產到質量控制,他都親自過問,並按國際規範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經歷無數艱險,人重組干擾素α1b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同時我國也全面建立起基因工程藥物生產和監督管理制度。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在生物醫學領域,侯雲德是當之無愧的戰略科學家。這一方面體現在用自身實踐做到該領域多個「第一」,同時也為我國生物醫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先後啟動的「863」、「973」等多個高技術發展計劃均劍指科研成果轉化,侯雲德也連任三屆863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頂層設計並指導了我國醫藥生物技術的布局和發展。在此期間,我國在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等5大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物技術研發機構增加了十餘倍,18種基因工程藥物上市,生物技術產品銷售額增加了100倍。

甘為人梯桃李滿園

「培養學生,侯先生可謂全力以赴。」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說,1985年,他考入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是侯雲德招收的第一個直博生。「侯先生對新技術的追求給我印象很深。」金奇說,當時他正在做痘苗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工作,需要用大量的分子生物學試劑,當時試劑全部依賴進口,價格極高,侯雲德視若珍寶。但為了支持金奇的科研工作,侯雲德對此一路綠燈,「回想起來,特別感恩侯老師的支持。」

侯雲德對學生科研創新的支持,作為侯雲德的學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段招軍也深有體會。「侯老師每周都會收集國際上最新的生物技術進展並與大家分享,還幫助我們分析其中有價值的信息。」2001年至今,侯雲德親自收集全球最新科研成果資料,編製生物信息資料庫,截至目前已有555期,達數百萬字,提供給相關科研人員參考,為我國傳染病控制、新

葯和新型疫苗的研發提供了最及時、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侯雲德擔任所長或主任期間的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成為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知名的醫學病毒學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轉化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

「為了培養更多的科研人員,侯老師還積極編寫專著。」段招軍說,其1985年出版的《病毒基因工程原理與方法》是中國學者根據國內經驗編寫的第一部基因工程技術專著,對於推動基因工程技術在我國醫學病毒學界的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後,侯雲德又獨自編著了105萬字且專業跨度極大的《分子病毒學》一書,系統地介紹了醫學病毒學、獸醫病毒學、昆蟲病毒學、植物病毒學和噬菌體學的主要成就,是我國病毒學界最為全面、系統的一部分子病毒學專著。截至2017年,侯雲德共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0餘名,其中不乏我國病毒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優秀領頭人。

構築現代傳防綜合防控體系

「雙鬢添白髮,我心情切切,願將此一生,貢獻四化業。」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侯雲德賦詩一首,以抒發自己對祖國發展的赤誠之心。

進入21世紀,「非典」疫情給傳染病防控留下了慘痛的教訓。為了百姓安康,侯雲德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應對重大突發疫情的總體規劃中,他提出了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集成」防控體系思想,重點布置了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症候群監測、網路實驗室體系建立的任務,使我國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歷次重大疫情。

「』集成』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將各類技術進行整合,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二是聯防聯控機制,將各方力量整合應對疫情。」高福說。2008年,侯雲德被國務院任命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專職技術總師,領導全體專家組設計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兩率」(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發病率和死亡率)和應對重大突發疫情的總體規劃。

2009年全球突發甲流疫情,在國務院領導下建立了由原衛生部牽頭,38個部門組成的聯防聯控機制,侯雲德作為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組長,針對防控中的關鍵科技問題,開展多學科協同攻關研究。87天率先研製成功新甲流疫苗,打破了世界紀錄;通過建立全球最大的副反應監測系統,首次證明格林巴利綜合征與甲流疫苗無關,該成果結束了中國疫苗不被國際組織認可的歷史。一系

列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一流科學家讚賞和認同,並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此外,侯雲德還主導建立了覆蓋我國所有省份的「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綜合防控網路體系」,實現了24小時內對肺炎等5大徵候群約300種病原的確認、4-5小時常見病原的現場確認、48小時鎖定未知病原,推動我國傳染病防控事業進入新時代。

來源:健康報新聞頻道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中國號 的精彩文章:

2017,為了千萬個「陌生」的你

TAG:健康中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