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期間德國挑戰「海上霸主」——阿加迪爾危機

一戰期間德國挑戰「海上霸主」——阿加迪爾危機

普法戰爭以後,虎虎有生氣、野心勃勃的德國在歐洲的心臟地區日益壯大,到「一戰」 前,德國的人口已上升到7000萬,超過了法國或者英國的人口,其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 開始在海外殖民地的問題上向英法發起挑戰。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初 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由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日益要求德國政府爭取 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後,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 及商品市場不足,於是開始實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這觸犯了 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的利益。阿加迪爾是摩洛哥的一個港口,摩洛哥北臨地中海, 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爾扼大西洋進人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海峽,具有重要 戰略地位,是歐洲列強爭奪的要地。歐洲經歷過緊張和鬆弛,但沒有經歷過安寧,1905 年和1911年的兩次摩洛哥危機,幾乎使英、法捲入對德戰爭。

19世紀時,得意忘形的英國殖民者曾狂妄宣稱:「大英帝國無落日。」當時英國倚 仗其經濟和軍事實力,運用炮艦政策,瘋狂地推行強權政治,侵略魔爪伸到了世界各地, 把凡是能夠搶到的土地都攫為己有。英國人主張獲得無限制的海權地位、對海域的管轄 權,以及遠洋貿易特權,主張對地球上所有財富的利用。「我們是世界第一的民族」是 每一個英國人的信條,他們簡直不能想像這一信條遭到置疑。一百多年以來,象徵著英 國的強大和其在世界上重要性的建築物一直矗立在著名的特拉法爾加廣場上,廣場的興 建是為了讓人們記住過去大英帝國海軍的榮耀。廣場西南角有一座巨型「海軍拱門」, 正中聳立著莊嚴的納爾遜紀念柱,頂端是全副戎裝的納爾遜塑像,高近六米。納爾遜曾 是擊敗拿破崙艦隊的英國海軍名將,紀念柱基座四壁是他曾指揮過的四大著名戰役的銅 雕,英國人小心謹慎地使它免遭破壞。

1904年4月,英法簽訂協定,法國承諾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則承認摩洛 哥是法國的勢力範圍。1905年2月,法國要求摩洛哥蘇丹在法國監督下進行「改革」, 企圖使摩洛哥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的 丹吉爾,表示支持摩洛哥獨立,以此公然挑戰法國在摩洛哥的影響力。德皇的言論令法 國民眾普遍震怒。法國外長德爾卡塞採取強硬態度,並得到英國的支持,局勢頓顯緊張。 1906年在西班牙阿爾吉西拉斯舉行會議,由於英、俄支持法國,德國被迫讓步。會議宣 稱摩洛哥「獨立」,同時又承認法、西對摩洛哥擁有警察權。危機雖告結束,但危機加?

強了英、法結盟,也加劇了法、德的對抗。隨後法國在摩洛哥的勢力日益擴大,引起當 地人民的強烈抵抗。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蘇丹和法國侵略者的人民起義, 當年5月,法國以保護僑民為由,乘機佔領摩洛哥的非斯及其他城市,1912年法國宣布 摩洛哥為其保護國。德國認為法國侵犯了自己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對法國在摩洛哥問 題上的不滿日益加劇,德國政府宣稱,他們在摩洛哥海岸的大西洋沿海地段一個港口及 其腹地擁有巨大的利益,德國外交大臣馮?韋希特向法國人提出這個意見。當年7月1日, 德國派出「豹」號戰艦到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借口是「保護德國的利益」。其實這是 一種攔路搶劫的行為,德國人提出,如果他們能得到法屬剛果,就可以在摩洛哥問題上 有所讓步。7月9日,法德兩國開始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德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地位, 法國則把法屬剛果中南部及鄰近地區轉讓給德國。這次危機總算過去了,但英國與法國 聯合對德國施壓,迫使德國打了退堂鼓,因此毛奇將軍在他的回憶錄里留下了「如果再 次出現這種示弱的舉動,將對德意志帝國的未來絕望」的記錄。

英國人最顯著的性格特徵就是實利主義,他們追逐權力和財富。這種商業精神鼓舞 著作為獨立個體的英國人,同時也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政治和軍事行為。英國人主張海權, 這對他們自己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但他們竟然從來不允許其他國家佔有優勢,摩洛哥危 機加重了英國對德國的敵意,英國不能容忍德國在直布羅陀附近建立海軍基地。倫敦太 全神貫注於鞏固它的洲際帝國,以致無力策劃戰爭,但德皇威廉的不斷增長的海軍力量, 卻是英國的政策制訂者感到焦慮不安的一個問題。阿加迪爾危機使英國人開始琢磨,非 洲大西洋海岸出現一個德國海軍基地會對其海運安全有什麼影響?英國人搞不清楚,德 國人此舉是在找尋對法國作戰的口實呢,還是僅僅試圖通過製造壓力和不安定以改善其 殖民的地位呢? 7月21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發表了暗示英國不惜因摩洛哥問題與德 國一戰的演說,並進行相應的海軍作戰動員,面對英國的強硬態度,德國人保持了沉默。

英國是一個島國,海權對英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和至關重要的問題,特別在科學 技術還不夠發達的19世紀,海權不僅意味著國家的安全,更意味著殖民地,意味著資源、 財富和勢力範圍。自從1805年英國海軍在海軍將領威爾遜的率領下打敗了法國與西班 牙的聯合艦隊,一舉奪得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後,英國不允許任何國家威脅這一海上 霸主的地位。所以,歐洲大陸任何一國的海軍建設和擴充,大英帝國都視為對自己海上 霸主地位的挑戰而不能容忍。英國與德國的關係,早已因軍備競賽而變得甚為緊張,它 視德國在阿加迪爾的舉動是企圖挑戰它的海上霸權,德英海軍競賽迫使英國承認,即使 新建了無畏艦隊,但是如果沒有法國的協助,還是無法保護大英帝國的海上通道。在阿 加迪爾危機之後,英國強化了與法國的關係,使三國協約漸漸從殖民地協定變為軍事聯 盟,可以說,阿加迪爾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第一次危機。德國不斷加強海軍, 促使英國在1904年和法國達成了和平協議,這解決了兩國之間的許多突出矛盾。德國 於是在摩洛哥問題上挑起一場外交危機,以此作為回答並試圖瓦解增進中的盎格魯一法 蘭西友誼,但這個舉措使這兩個國家走得更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濛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TAG:迷濛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