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3.5代戰機首次上高原!空戰終於佔據代差優勢

中國3.5代戰機首次上高原!空戰終於佔據代差優勢

我國國產3.5代主力戰鬥機殲-10C上青藏高原駐訓了!1月15日的《新聞聯播》在報道解放軍全軍新年開訓時曝出猛料:空軍殲-10C等多種型號戰鬥機正在高原地區進行實戰化訓練。這應該是國內首次報道3.5代戰機進駐高原的消息。此前,中國空軍赴高原駐訓的基本是殲-11、殲-10A等純粹三代戰機。客觀來說,這些機型面對幻影-2000、米格-29等戰機時遊刃有餘,但在對上蘇-30MKI戰機時則無壓倒性優勢。殲-10A戰機在高原巡航時,就曾遭遇過被蘇-30MKI雷達照射的特情。

1月15日央視報道截圖。

殲-10機群進行高原戰備巡航。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

蘇-30MKI戰鬥機雖然自服役後至少已墜毀10架,而且200餘架飛機的妥善率只有55%至60%,但是歷經16年多的磨合、訓練甚至實戰,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實力絕不可小瞧。

蘇-30MKI戰機可以使用主動雷達制導R-77中距空空導彈,這一點對殲-11戰機形成優勢,因為後者只能使用半主動雷達制導R-27中距空空導彈。而且殲-11在發射中距導彈後,由於還要對目標進行雷達照射,所以不能做超過2G的機動動作(平飛時過載為1G)。所以,殲-11實際上並不具備可靠的中距交戰能力,這是其對上蘇-30MKI時的明顯短板。

殲-11戰機掛載R-27空空導彈進行高原巡航。

殲-11、殲-10戰機裝備的機械掃描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相對蘇-30MKI裝備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在實際發現、跟蹤距離等指標上有優勢,也就是說能看得更遠。但殲-11戰機沒有好彈,殲-10則沒有好發動機,推力先天不足。所以,這兩型國產三代戰機在對上蘇-30MKI戰機時,性能上無明顯優勢,要靠飛行員的戰術素養和臨機決斷才能佔上風。

如果從實戰角度來考慮的話,殲-10戰機雖然連續機動、大仰角爬升等能力稍顯不足,但其火控雷達性能比殲-11戰機更優秀,關鍵是可以使用國產主動雷達制導PL-12中距空空導彈。這使得殲-10可以在超視距條件下實現有效發現,實時打擊。

去年12月末,官方媒體報道了殲-11B戰鬥機上高原駐訓的消息,表明中國空軍重型三代機擁有了高原發射主動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

殲-11B戰機高原駐訓報道。

殲-11B掛載PL-12導彈起飛。

沒想到時隔半個多月,央視最高規格地報道了殲-10C這款國產3.5代戰機駐訓高原的消息。殲-10C戰鬥機的核心戰鬥力圍繞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展開,雷達實際發現距離不小於200公里。這得益中國科研人員一舉突破相控陣雷達精度雖高,探測距離卻曾不如機械掃描雷達的難題。

雖然殲-10C戰機並未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但它採用的DSI「蚌」式進氣道卻減輕了近200公斤的重量,而且還有利於提高進氣道的總壓恢復係數,提高發動機實際推力。這兩點使殲-10C的推重比得到有效提升,高速性能和機動性得以增強。

殲-10C可使用新一代PL-15中距空空導彈、PL-10全向紅外格鬥彈,也能使用PL-8B、PL-12B這樣的上一代空空導彈改進型號。

掛載PL-15、PL-10導彈的殲-10C戰機。

所以無論從戰場態勢掌控、飛行性能,還是機載導彈等方面來看,3.5代殲-10C戰機確實能對三代機蘇-30MKI構成明顯優勢。這也是自2009年中國空軍三代機部隊首次進藏駐訓以來,解放軍空中力量第一次在高原天空獲得戰機方面的代差性優勢。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山那邊空軍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一事塵埃落定,殲-10C戰機上高原帶來的代差優勢並不能保持多久。而且陣風戰鬥機F3版本對機載雷達做了有源相控陣升級,可以同時對付多目標,更配備了先進的電子預警和干擾系統,這對於三代、3.5代戰機的火控雷達構成嚴重的威脅。到那時,還得殲-20隱形戰機出馬才能實現「碾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戰刀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軍「穿越式」演習:20年前戰艦改裝後紛紛亮相

TAG:百戰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