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大勇:Fintech的國際發展趨勢與監管動態

何大勇:Fintech的國際發展趨勢與監管動態

何大勇 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學術成員 波士頓諮詢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

今天我帶來的一個觀察是金融科技的國際發展趨勢和監管。首先,我介紹一下金融科技的國際發展趨勢。

1

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總體狀況

這張圖上大家可以看到,2005年之前整個金融科技的公司數是2700家,投資總額67億美元,到2010年是4900家,200億美元,但是到2017年7月份,也就是三個月前,一共是1萬家,投資總額是1100億美元。大家可以看到,從2010年到2015年,公司數翻了一倍,整個投資總額翻了五倍,所以可以看到,過去五年是金融科技發展最迅速的五年,無論從公司的數量還是從融資的金額上來看。這五年裡面,發展比較快的是三個主要的地方,第一個就是支付相關領域,第二個是眾籌和借貸相關領域,第三個是加密和區塊鏈相關的領域。

到目前來講,整個發展我們看一共是8個領域,支付、保險、流程和管理、借貸、區塊鏈、交易投資、數據分析和安全,這八大領域。國際上對金融科技定義的角度跟中國有一些不同,中國談了很多都是跟互聯網金融有關的,主要是在支付、借貸、眾籌這些領域,但是如果從全球來看,大家對金融科技整個定義口徑其實包括了三塊,一塊是跟業務模式創新相關的支付、借貸眾籌;一塊跟傳統業務流程再造、流程創新、產品創新相關的,比如說保險,流程管理、交易投資;第三塊是基礎性的技術,包括區塊鏈,包括數據分析,包括安全,這是八個領域。

大家一直有一個感覺,金融科技是跟個人金融密切相關,這個不錯,但是從整個全球的金融投資方向上來講,我們看到企業金融並不小,尤其是在支付流程管理、大數據分析這三大領域裡面,甚至企業金融公司數目超過個人金融。從縱向來看,大家也可以看到,主要的前三大投資領域是支付、流程和管理、數據與分析,這三塊領域。

從地域布局上來講,美國依然是全球金融科技的熱土,整個吸引投資佔全球65%,也就是2/3,從圖上可以看到,它的投資比較均衡,支付是最大的,而後是數據和分析,然後是流程管理,安全其實也很大,差不多佔10%。但是對於亞太,亞太主要是中國,我們比較集中在兩個領域,第一是支付,第二是眾籌和借貸相關的。從我們感知來講,中國金融科技未來發展最主要的空間在這兩塊之外,比如說像流程管理、區塊鏈、數據分析、信息安全,這些相關企業,未來的空間依然是很龐大的。歐洲相對是比較小的,主要發展的地區是在英國、德國和以色列,尤其是英國為主,以倫敦區域為中心。

這些金融科技企業,基本上都聚集在兩個地方,一個是科技集中的中心矽谷,一個是金融中心,比如說紐約、倫敦附近。

2

全球金融科技三大趨勢

我們看最近一些趨勢,過去18個月裡面,我們看到三個方面是討論比較多的,一個是相關的技術,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第二個是開放銀行的討論,上周我們拜訪五家金融機構,包括創業公司,目前來講大家對於開放銀行、APN銀行非常關注;第三個是監管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在監管和合規成本的壓力下,監管科技發展的非常迅速,很多機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投資。

第一是人工智慧。目前人工智慧的應用已經遍布銀行所有垂直領域和職能部門,從零售、私人銀行、公司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領域,基本上都有所涉獵。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機器人投顧和貸款相關的信用評價,這塊最成熟。其他的個性化銀行、精準營銷、智能客服、信用風險評估,包括後台的一些跟風控相關的,比如說人臉識別、反欺詐這些領域。目前來講,人工智慧進入到大規模商用的拐點,尤其在銀行領域,從過去研究討論到了真實生產,這塊發展的非常非常迅速。

第二塊大家關注比較多的,一直是投資熱點的是區塊鏈技術,尤其在支付結算、數字貨幣領域,這兩塊展的相對比較成熟。在智能合約,在資產和身份管理方面,目前正在起步,區塊鏈技術跟人工智慧相比,它大規模商用和工業成熟度可能還在遠期,目前很多投資在這裡。

第二個是開放式銀行的大趨勢。開放銀行更多指的是銀行將自己的API開放,把自己對外介面包裝成產品,從而提供給科技公司,提供給第三方使用。開放銀行一種是大銀行把自己的平台開放出來,包括賬戶信息的讀取,全球最領先的是BBVA。第二種做法就是中小銀行利用第三方平台的API,融入金融科技公司生態圈,像solarisbank,Fidor,Yodlee,這些是中小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做了探索,中小型銀行接入第三方平台,這也是開放式銀行的探討。

舉個例子,比如說BBVA,它打造的開放式銀行,它為了開放式銀行探索,1.17億美元收購了Simple Bank,2015年向Atom投資6700萬美元。整個技術來講,包括它為了適應API開放,也進行了後期系統的再購再包裝。這方面BBVA在美國跟DWOLLA合作,使BBVA企業客戶以較低費用實時轉賬。還有跟PayStats合作,匯總了BBVA銀行卡購物數據,用於商業智能分析。還有跟Connect合作,讓BBVA客戶能對PP授權,使賬戶可以查詢。

它的API產品概覽。它最早提出的零售客群,包括用戶肖像數據、一鍵支付、賬戶相關數據、一鍵貸款等;企業客群裡面包括企業報表信息等,BBVA覺得開放銀行是一個機會。上周我們採訪了摩根大通,他們認為開放銀行是一個危險。不管是機會還是危險,在這方面的投資很大,很大程度上一方面覺得有機會,第二個時監管法律,歐洲推行的PSD II,他們認為這些數據是客戶的,所以社會需要開放數據,給社會使用。

第三個大的趨勢是監管科技。監管科技快速發展根本原因是監管成本上升,大家可以看到次貸危機後天價的罰單,BNP被罰了89億,HSBC被罰了19億美元,整個罰單超過3000億美元。監管科技的主要方面,技術上一個是大數據,一個是人工智慧,第三個是區塊鏈技術,第四個是應用程序介面。

過去五年,監管科技主要投資額超過50億美元,主要投資者是銀行,包括滙豐、BARCLAYS,銀行使用的監管科技技術,降低了合規成本以及操作成本。

3

國際Fintech監管動態

剛才講的是三大趨勢:技術、開放式銀行和監管科技,下面介紹一下監管的動態。

我們把歐美和亞太主要的國家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梳理了一下,主要是四個導向,核心的是平衡創新和風險:第一是實施功能監管,按照金融業務本質實施監管;第二是創新監管方式,適度鼓勵發展,包括創新中心和監管沙盒實驗,包括採用金融科技、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效率;第四是國際治理的推進,雙邊合作的開展,包括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委員會等等,都開始對於金融科技探索跨境監管。今天主要的分享內容就這些,謝謝大家!

(本文為作者在亞太未來金融圓桌會上的發言摘要,為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亞太未來金融圓桌會由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發起,定期舉行,特邀參與,聚焦研討前瞻性、創新類金融議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