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醫療開啟下半場,國家「點名」發展這種產品

人工智慧醫療開啟下半場,國家「點名」發展這種產品

伴隨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其應用轉化速度也不斷提高。如今,人工智慧與醫療領域的融合正日趨深入,在醫療影像輔助診斷這一細分領域的進展更是喜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工智慧醫療影像產品將成大熱點。

從「研究所」走向「大賣場」,人工智慧的大爆發,在技術與市場的持續加碼下,愈發「閃耀」。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價值,資本的強勢進入炒熱了行業,但是也使得價值變現被提上日程,人工智慧的產業化趨勢愈發凸顯。

近年來,與人工智慧產業化關係密切的醫療行業,目前正加速掀起智慧化浪潮,「人工智慧醫療」已經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平俗」的辭彙。而在此形勢下,無論是醫療機器人還是人工智慧醫療影像產品,都獲得了業內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並且加快步入現實。

其中,人工智慧醫療影像產品在2017年以來的發展現狀尤為積極。

人工智慧輔助篩查「有一手」

伴隨著機器視覺技術的進步,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領域頻頻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教會機器如何「聽懂」和「讀懂」,更能教會機器如何「看懂」我們的世界,並在此基礎上協助醫生診斷疾病。因此,在醫療影像領域,人工智慧的臨床之路走得頗為迅速。

2017年,先是阿里攜手萬里雲正式發布「DoctorYou」AI系統,隨後,騰訊也發布了首款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系統「騰訊覓影」。此外,IBM等諸多企業也都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用人工智慧和圖像識別技術來實現疾病輔助篩查、輔助診斷,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落地場景之一。

其中,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診斷的一個主要著力點就是常見性重大病症,例如肺癌、皮膚癌、食道癌、大腸癌等領域。上述提到的「騰訊覓影」就具備篩查可疑食管癌的能力,未來將致力於實現對早期食管癌、宮頸癌、早期肺癌、乳腺癌及乳腺癌淋巴切片病理圖像、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多個病種的篩查以及分析。

另外,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和依圖醫療也展開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在肺癌MDT(多學科綜合治療)診斷以及多種實體瘤影像識別方面的研究與應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也計劃應用人工智慧來診斷心臟病和肺癌。

政策落地推動持續升溫

人工智慧醫療的發展浪潮奔騰不息,醫療影像產品更成為了市場青睞的商用場景。鑒於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影像早期篩查與診斷方面的重大醫學、商業價值,我國政府對於這一細分領域的進步也格外重視。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介紹了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的總體考慮,並宣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名單,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

此外,工信部出台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包括「人工智慧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在內的一系列人工智慧標誌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部分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因而綜合可見,接下來醫學影像數據採集標準化與規範化進程必將加速,腦、肺、眼、骨、心腦血管、乳腺等典型疾病領域的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技術研發也會獲得更大支持,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的產品化及臨床輔助應用將持續提速。

雖然目前人工智慧在醫學上的運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其已取得了快速進步。未來,隨著人工智慧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臨床應用趨於成熟,將有利於打破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推動人工智慧向基層下沉、向落後地區下沉,助力基層醫療機構提升篩查診斷效率,讓偏遠地區患者同樣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智慧城市並非終極目標,智慧社會方為遠景藍圖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