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走出國門 居然被放鴿子?

華為走出國門 居然被放鴿子?

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處於優勢了,不過在華為的發展藍圖中,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應該是發展的終極目標了。

在進軍美國市場方面,華為被 AT&T 放了鴿子。本來有 AT&T 搭橋,這事算是板上釘釘,就等著在 CES 上風光地官宣了,為了迅速打開美國市場,華為準備了 1 億美元市場推廣費用,還請來了「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站台。然而,就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也就是在發布會的前一天,AT&T 單方面退出了此次合作。

這意味著華為進軍美國的努力全泡湯,精心制定的國際化戰略也被完全打亂。

「這是美國消費者的損失」

在CES 演講上,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雖然在儘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言語之間的不滿還是顯露無疑。

雖然合作泡湯了,但既定的演講內容不能臨時更改, 余承東依然花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向美國市場介紹了 Mate 10 Pro 這款產品。根據 The Verge 的現場報道:「余承東有些口吃,有些猶豫,在台上的表現也很不自然。」

但是臨近發布會結束,余承東身後的幻燈片切換成了一句簡簡單單的話:「我想分享一點東西。」 隨後,他直接談到了華為與運營商之間的交易失敗。滿懷自信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華為這家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的產品,美國消費者就無法獲得最優質、最大膽的選擇。

「大家都知道,美國市場有 90% 多的智能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的渠道銷售的,這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對運營商同樣如此,但消費者的損失更大,因為消費者得不到最好的選擇。」

余承東的情緒可以理解,AT&T 在合作接近尾聲的關鍵時刻單方面解約,讓華為措手不及,連補救的餘地都沒有。

華為這麼想去美國賣手機?

華為進軍美國的消息,就像是一出肥皂劇,觀眾看得可能都厭煩了。在這你可能想問,為什麼華為非得去美國賣手機?

最大的原因是,中低端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華為起步有些晚了。而更擅長高端機的華為,在購買力更強的美國市場,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如上圖的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三季度,蘋果在美國手機市場佔據領先地位,而二三名的三星和 LG 也都不是「便宜貨」。這裡不像是小米耕耘的印度,美國消費者有意願和經濟實力去購買售價更高的旗艦手機。

賽諾公開數據顯示,在同樣較發達的西歐市場,華為智能手機的份額達到了 11.6%,其中在芬蘭佔據 30% 的份額,在義大利佔據 18.9% 的份額,在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佔據 17.2% 的份額;500~600 歐元價格的高端智能機市場,華為份額達到了 14.3%。這種表現有希望延續到美國市場。

華為的目標是超越蘋果,成為全球銷量第二的手機廠商(去年曾短暫到達過此目標),如果沒有美國市場,華為在中高價位產品上追擊蘋果仍有相當難度。

那麼,是什麼在阻礙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是真的害怕安全問題,還是單純的商業制裁?

作為一家百年企業,現代通信行業的見證者和引領者,AT&T 沒理由給自己招來惡意毀約的罵名,這背後有多方面的原因。

早在 2003 年,華為想進軍美國市場時,就因為專利糾紛而被思科起訴,最終沒能進軍美國市場。而當時就有消息傳出,這背後有思科對於美國政府遊說的原因。

2011 年華為試圖收購美國一家伺服器技術企業 3Leaf,審查機構要求華為必須放棄已收購的這家伺服器技術公司 3Leaf,否則將向總統奧巴馬建議下令解除此項收購。

2012 年 10 月 8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稱,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的設備可能被用來針對美國民眾進行間諜活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2016 年 3 月和 6 月,中興和華為又分別遭到美國行政傳訊,美國甚至禁止國內晶元公司與中興做交易。

究其原因,是因為華為核心業務是做基礎通信設施,在美國看來或許這已經涉及到國家信息安全,再加上任正非的有軍工背景,在美國看來更是相當敏感。除了安全,這背後也有「地方保護主義」的意識形態作祟。

在這種保護主義下,美國本土的競爭對手甚至會去遊說拉攏政府,給華為這些企業扣個「破壞市場競爭」「影響安全」之類的高帽子,從而達到限制他們入美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似乎成了中美之間博弈的犧牲品。

此外,這次合作取消,僅僅意味著華為不能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而在亞馬遜、百思買等電商平台依然可以出售手機產品,只不過電商在美國手機市場佔比很小就是了(運營商渠道能佔到接近90%)。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1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橙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大橙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