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新or惡臭:臭氧

清新or惡臭:臭氧

每日一言

該堅強該努力該奮鬥的還是要繼續,日子總不能一味矯情地過。

作者:魯超 來源:理性邊界(ID:science-humanity)

古諺:「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雷聲,是大自然的夏之歌!

夏日的雨後,清涼舒爽,大雨將空氣中的灰塵洗凈,這是物理變化;閃電將空氣中的氧氣變成了臭氧,這是化學變化。

臭氧是氧氣的親姐妹。一個氧氣分子含有兩個氧原子,而一個臭氧分子則含有三個氧原子。

臭氧分子,呈三角形結構。

在大氣層里,臭氧是這樣形成的:氧氣受到紫外線的輻射,分裂成兩個氧原子,如果這時附近發生了一些化學變化,產生了一個帶有過多能量的原子團,而一個氧原子又恰好遇到了另一個氧分子,就會結合成臭氧分子。

photon就是「光子」,波長

這種反應還可見於我們身邊的工廠里:在一些大力鼓噪的電動機附近,我們會經常聞到一股惡臭。這是由於電動機里的高電壓激發周圍的氧氣變成了臭氧。

這樣就不難理解雷雨過後空氣為何如此清新。本來,雷電就是一塊正電雲和一塊負電雲遇到一起而放電的現象啊!

雷電不光給我們帶來氮肥,還給我們帶來臭氧

臭氧最早是由19世紀的德國人先因貝發現的,他發現在實驗室中的閃電會導致一種惡臭的氣體,1839年,他成功的將這種氣體分離出來,並將其命名為:Ozone,來源於希臘文「ozein」,意思是「聞」。

臭氧的發現者:德國人先因貝

最早,大家都認為臭氧是一種健康的氣體,確實,稀薄的臭氧一點也不臭,反而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雷雨過後就是明證。另外在松樹林里,由於松樹脂會釋放臭氧,令人感覺格外放鬆,所以療養院會經常設在松林里。

松樹林之所以讓人那麼舒適愜意,臭氧功不可沒啊!

現在我們知道過多的臭氧對人體是有害的。前面我們說過的氧中毒就是因為氧氣是一種強氧化劑,而多了一個氧原子的臭氧則更是氧化劑中的極品,可以說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金屬?除了金、鉑、銥以外,幾乎所有的金屬都可以被臭氧氧化。銅在室溫的空氣中只要保持乾燥,被氧化的很慢,但是遇到了臭氧會被迅速氧化。銀一般不會被氧化,但是也擋不住臭氧的攻擊。

氨?會直接被氧化成硝酸銨,硝酸銨可是炸藥啊!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但是你們聽過三氧化氮嗎?那是臭氧給我們造出來。

在水裡,臭氧就更牛了,他的氧化電位僅次於氟,比氯和過氧化氫還要高。可以直接把硫化氫氧化成硫酸。

有機物中的雙鍵?直接切斷,變成倆酮,該幹啥幹啥去。

臭氧的威力也有啞火的時候,它對乙醇這種易於被氧化的物質竟然沒有任何作用。

臭氧之所以這麼無敵,是因為它會自我降解成氧氣,並釋放出原子態氧,這種原子態氧的氧化性是非常強的。

O就是原子態氧,kinetic energy意味過剩的能量

因此,在大氣中,同時發生這兩種反應:合成臭氧和臭氧分解。這兩個反應在宏觀上處於動態平衡。由於大多數紫外線來自太空,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大多分布在離地20—50千米的高空,我們把這一層大氣叫做「臭氧層」。

大氣層中氧氣和臭氧的動態平衡,造就了臭氧層

這一層臭氧對人類甚至地球的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前面我們看到,臭氧的產生是需要吸收紫外線的,而紫外線本身是導致疾病和基因變異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臭氧層的存在可以過濾掉部分紫外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物圈的穩定。

臭氧層最大的意義在於阻擋紫外線,這是生物圈的屏障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從地表往上,高度每上升1公里,氣溫約下降7度,「高處不勝寒」啊!大氣層的最底部是對流層,在這裡,冷熱空氣對流,產生氣流、雲雨等氣候現象,顯然不是飛行的好場所。對流層再往上一層是平流層,在這裡,隨著高度的提升,溫度反而會升高,這是因為臭氧層就在平流層的層頂,臭氧的分解會釋放能量,臭氧層的氣溫平均達到零下三度,和地面溫度很接近。由於平流層溫度上高下低,這裡的空氣平流運動比較顯著,而不是垂直運動,這一點特別適宜于飛行,我們乘飛機的飛行路線就是在這個平流層。

正是因為臭氧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大氣層有平流層這一特殊層級,讓我們在地球上可以開通穩定的航線。而其他大部分星球上都沒有足夠的氧氣可以形成臭氧層,也就不存在平流層,因此在其他星球上很難擁有穩定的航線。當然,沒有大氣的星球除外。

在飛機上俯瞰下方,雲層位於對流層中,飛機一般在雲層上方的平流層飛行。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平流層,這個問題你搞懂了嗎?

臭氧層在地球上也不光只做好人好事,它的存在也會帶來負面效應,如溫室效應,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小題大做,因為臭氧只是溫室氣體的一小部分,現在人類反而為臭氧的減少而煩惱起來。

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1985年,美國的「雨雲-7號」氣象衛星測到了這個臭氧洞。之後的觀測發現,臭氧層空洞越來越大。

2006年9月,拍攝到的史上最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竟然遠超南極洲

科學家們探究原因,發現臭氧層空洞主要是由於製冷劑氟氯烴(也稱氟利昂)所致。氟氯烴是在空調、冰箱等製冷設備中常用的製冷劑,泄露到空氣中以後,在紫外線的輻射下,會分解出氯自由基,這種高反應活性的物質會與臭氧反應,生成一氧化氯和氧氣,一氧化氯又迅速分解出氯自由基,繼續去「禍害」其他臭氧分子。

這就是氟氯烴分解臭氧的原理,現在的製冷劑已經嚴禁使用氟氯烴了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臭氧層存在的最大意義是阻擋紫外線,如果臭氧層繼續減少,人類各種疾病和癌症的幾率都會增加。研究顯示: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線就增加2%,人的皮膚癌就增加3%,白內障、免疫系統缺陷和發育停滯等疾病的幾率也會提升。

此外,有三分之二的植物都對紫外線很敏感,紫外線輻射增加,會使作物減產,並殺死10米深以內的浮游生物,造成漁業減產,這一切都是生態災難的開始。

聯合國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環境保護公約,即「蒙特利爾議定書」又稱作蒙特利爾公約,全名為「蒙特利爾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該公約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蒙特利爾公約中規定各國有共同努力保護臭氧層的義務,凡是對臭氧層有不良影響的活動,各國均應採取適當防治措施,影響的層面涉及電子光學清洗劑、冷氣機、發泡劑、噴霧劑、滅火器……等等。

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1995年開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蒙特利爾議定書」之後,生產和消費氯氟烴(CFCs)和其它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已經被奇蹟般地減少了將近70%。這是人類有意識的聯合起來關注生態,關注環境,我們為人類點贊!

福利時間

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留言內容不限,閱讀君將從留言中隨機選取一名幸運粉絲,贈送2018年元素家族枱曆一本。

獎品枱曆介紹

枱曆幅面約為3/4個A4紙大小,小巧玲瓏,不會佔據你過多的桌面空間。

整體風格採用了淡黃灰色配色,使其含蓄有格調。

在枱曆首頁,製作了最新的元素周期表,與IUPAC最新命名接軌!

每個月份都有一段非常經典【元素家族】語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閱讀 的精彩文章:

請回答,2017!你好,2018

TAG:瘋狂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