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大銀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 推進銀行轉型發展

光大銀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 推進銀行轉型發展

一、直面挑戰,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的應用趨勢

1. 金融服務場景化

過去,金融服務場景和生產生活場景相對分離,但隨著淘寶、京東、微信等創新產品在移動互聯時代的成功,客戶的生活場景和金融場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深度融合的金融生活場景為客戶提供了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數字體驗。在生產領域,隨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跨機構的數據流動和系統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深入開展,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將和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深度融合,供應鏈金融服務將實現全流程線上化和場景化。

未來,客戶的生產生活場景,將是金融交易的入口。銀行不僅要提供金融服務,更要把這些離散的場景串起來,提供一個無縫連接的金融服務支持。在各種場景中智能化挖掘客戶個性化需求、迅速通過模塊化組合研發並匹配相應產品,最終憑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無處不在的銀行服務入口,融入到零售客戶的生活和工作中,嵌入到對公企業的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環節中,將金融化於無形,融入場景。

2. 金融服務平台化

隨著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中國銀行業走出海外,全球金融數據共享必然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我們。在全球金融數據共享的趨勢下,商業銀行除了可以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給客戶,同時,可以將自身的數據和產品封裝成服務,通過開放API 介面方式,將銀行的產品和服務開放給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結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場景間接服務客戶。銀行轉身成為一個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務平台(Bank as a Platform,BaaP) 或簡稱「雲金融」。在雲金融的模式下,商業銀行將各個業務服務模塊化,讓金融科技公司能夠像玩積木一樣,在銀行提供的平台上,迅速組合搭配客戶所需的金融服務。

3. 金融服務智能化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同業已在部分業務場景中開始探索和試用:藉助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呼叫中心從人工自助模式向智能客服模式的轉變;藉助海量數據分析、網路建模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客戶畫像分析、客戶行為預測、智能反欺詐等基礎能力。現階段的智能應用還停留在部分的業務場景和流程環節中。

隨著應用的深入,未來銀行將在客戶服務、市場營銷、產品創新、運營管理、風險管理等前中後台全業務條線實現智能化轉型。依託海量的金融數據和外部數據基礎,藉助大數據的建模技術和人工智慧學習技術,銀行將深入洞察客戶的需求、預測客戶的行為、創新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以智能化方式服務客戶,提升便利化、個性化、品質化的用戶體驗。

二、順勢而為,光大銀行金融科技創新探索

1. 大數據技術應用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光大銀行積極開展大數據在業務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在隊伍建設方面,組建了專業化的數據團隊,承擔數據治理、數據管理和數據挖掘應用工作,並持續開展「智慧分行科技行」活動。在基礎平台建設方面,構建了大數據應用開發平台,為全行統一提供基礎的大數據技術能力,並在該平台上成功孵化出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客戶畫像與客戶行為分析系統、大數據挖掘平台等大數據應用。

在數據產品應用方面,研發了適合銀行的數據驅動商業模型, 該模型涵蓋數據產品目錄化管理、數據產品孵化與運營、混合式數據源管理、數據產品化配套管理機制建設、數據產品業務價值評價體系五個方面的方法研究。在該理論研究的指導下,光大銀行已完成「風險共同體族譜」、「辛普森私售偵探」、「錢去哪兒了」、「光速觀察」等一系列數據產品的孵化驗證,有效提升了數據業務價值轉化的效率。

2. 雲計算技術應用

雲計算技術已經成為提升IT 資源有效利用率、降低IT 運行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的重要基礎性技術。光大銀行面向雲服務交付的數據中心網路自動化運維模型,從提升網路服務交付效率、提高客戶體驗度、全網可視化、降低操作風險、快速故障定位以及節約人力投入成本等角度出發,結合自身私有雲建設實踐和雲計算數據中心的特點,踐行網路即服務(Network as aService,NaaS)的理念,採取模塊化方式設計了數據中心雲環境下的網路自動化運維模型。該項目的建設全面提升了網路對雲數據中心的運維支持能力,為雲數據中心的發展和業務系統快速發展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同時,光大銀行還針對PaaS 容器雲進行了深入預研,並啟動應用研發項目。

3.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創新需求的無縫對接,光大銀行已初步形成了智能客服、生物識別、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運營等領域的技術布局。

在智能客服方面,通過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應用以及與現有IVR 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客服系統「自助+ 智能+ 人工」三層的服務模式,全天候提供服務,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運營成本。在生物識別方面,光大銀行引入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技術,構建了統一的生物識別平台,為各業務系統提供生物認證介面和服務,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有效地控制了操作風險。

在智能風控方面,光大銀行已先後推出「濾鏡」、「信用卡智能進件審批」、「智能反洗錢」、「電子渠道智能反欺詐模型」等多個項目,強化業務風險管理。在智能營銷方面,光大銀行完成了電子銀行客戶畫像及行為分析系統的建設,以及客戶理財評級變化預測模型、客戶資產流失預測模型、產品購買模型(理財、定期)等客戶行為預測模型的建設,提高了產品和客戶營銷的精準度。

在智能運營方面,光大銀行針對智能網點運營完成了網點現金吞吐量預測模型的研發,後續將推動該模型的落地和優化。

4. 區塊鏈技術應用

順應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光大銀行積極開展相關業務的創新研究工作。以母親水窖慈善捐款為業務背景的區塊鏈公益POC 項目,應用區塊鏈技術多中心、匿名、可追溯、智能合約等多個優勢特點,解決了區塊鏈技術在落地過程中的諸多難題。

5. 移動化技術應用

隨著移動化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服務主體不斷豐富,移動支付產業鏈已擁有眾多參與方,國有銀行正在不斷探尋多元的商業模式。光大銀行金融服務平台已完成陽光銀行移動平台升級,新平台採用了全新的H5 開發框架,為移動端陽光銀行業務後續的高質量和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新搭建的自主研發移動平台,將支持OA 集成、OCRM 的集成、管理駕駛艙、HR 等辦公管理類系統移動平台試點項目建設。

三、砥礪前行,金融科技助力光大銀行經營轉型

1. 加強機制創新,推進研究應用

金融科技的創新離不開配套機制的支撐,光大銀行將在總行成立跨部門的金融科技運用與研究促進小組。在新興技術研究階段,就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分散式架構、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新技術進行分領域研究,並通過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等方式,跟蹤業內新技術發展趨勢,結合銀行業發展痛點,研究新技術在銀行應用落地的可行性。在新興技術孵化階段,充分發揮光大銀行科技創新實驗室的機制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宣傳、科技金點子、創新評選等手段引導科技創新發展,將金融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積極轉化成科技創意。在新興技術應用階段,光大銀行依託信息科技團隊和金融科技子公司,將創新實驗室的孵化成果在具體的業務場景中心落地,協同業務條線團隊將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推廣給終端客戶。

2. 引入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引留

正向的激勵機制是提升組織績效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挖掘員工潛力,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光大銀行將在金融科技的研究和應用中設立專項基金,重點獎勵在新技術應用中取得重大突破、做出突出貢獻的項目。同時,金融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專業人才的競爭,光大銀行將在人才培養機制的基礎上,高度重視並積極建立高級專業人才引留的靈活機制,為高級技術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現階段,為了加快核心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挖潛內部資源,培養兼顧技術和業務的金融科技專家,同時加強與外部機構合作,如科研院校、金融科技企業等,藉助整個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力量,共享專家資源,共享行業成果。

3. 積極研究新技術,持續推廣行業應用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將快速驅動業務的發展。光大銀行將結合業務、科技現狀,依託科技創新機制,推進聯合創新,以先進技術的業務應用場景為重點,力求在重點領域實現創新突破。擴大智能營銷在全渠道的推廣,提高產品營銷精準度;加強大數據信用評級和風控在普惠金融中的應用,降低產品的不良率水平;推進智能投顧應用,提升理財個性化服務水平;推進智能機器人在業務流程環節的應用,降低運營成本;擴大生物識別平台技術在全渠道的應用推廣,提高業務效率,控制客戶風險。積極引入市場上成熟的技術,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新興技術與銀行業務場景的結合上,推出符合銀行發展需要的智能應用。

4. 加強跨界合作,深入場景金融

金融科技的發展將大力推進銀行業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雙方優勢互補,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個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在金融科技領域,光大銀行將積極開展與優秀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場景優勢、技術優勢、通道優勢和海量客戶群體優勢,結合銀行高質量的金融數據、專業的風控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將金融產品和服務融入到客戶的日常生產生活場景中,使金融服務場景化、便利化、個性化、智能化。

5. 推進雲平台建設,開放雲金融服務

在雲計算領域,光大銀行已相繼建成了基礎設施雲、平台服務雲、應用軟體雲整個雲平台體系,並在市場上先後推出了「雲支付」「雲繳費」的金融服務品牌,下一步將繼續加大雲平台建設,在完善基礎設施、平台服務等基礎雲平台的基礎上,依託海量的內外部數據和專業化產品和風控能力,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將金融產品和服務封裝成模塊化的金融服務,以服務化的方式開放給同業、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金融服務開發商,推進金融生態體系的建設。一方面提升光大銀行直接服務客戶的能力,另一方面擴大銀行金融產品服務的範圍,同時,通過客戶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的應用反饋,提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水平,提高及時洞察市場和客戶的能力,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

(文章略有刪減)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代網 的精彩文章:

構建面向大數據的銀行數據挖掘平台

TAG:金融時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