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塗雨璇:心態很重要,要找到自己擅長做的事

塗雨璇:心態很重要,要找到自己擅長做的事

.................................................................................................

Archigh作品集專訪的第三彈,

我們請來了東南大學建築學院2012級的塗雨璇學姐,

在美國西海岸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

有沒有申請的經驗可以分享?

……

塗雨璇

本科就讀於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

現就讀於美國UC Berkeley

關於選擇

Arch:出國深造是什麼時候做出的決定?語言、作品集分別用了多久的時間準備呢?

塗:是大三的時候開始考慮的,決定後在大三下學期考完了GRE,在大四的時候準備的托福。還是建議大家早一點拿下語言成績,這樣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心態會比較放鬆。作品集從大四暑假(大約是8月中旬)開始,1月份結束,一共用了四個月的時間。

Arch:為什麼選擇了美國?對於學校的選擇又有著怎樣的考慮?

塗:其實想去哪裡取決於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我是屬於沒有那麼嚴謹的人,又喜歡美國西海岸的風光,所以主要在那邊的學校里做選擇。但美國西海岸每個學校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東大就是兩個差別較大的體系;Berkeley與東大的體系相對來說更像。其實還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

你們現在申請不用管別人正常的準備流程,可以先去了解各個學校的要求,在做作品集之前,先大概寫一個ps的草稿,分各個學校寫,比如我就在寫完UCLA的sudio option之後,發現沒有一個studio是自己想去的,而且申請費要100多刀。這樣選校的時候方向會更明確,不用盲目地準備很多版本的作品集。

關於作品集

Arch:作品集封面上的六個方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塗:其實我覺得作品集的封面不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集封面都是一張白紙。這六個盒子就是最後一個方案抽象的頂視圖,之所以選擇最後一個方案的diagram,想的是大家在看作品集之前會覺得不明覺厲,但在看完最後一個作品後能聯想到開頭。

Arch:在作品集中,你共選擇了四個作品(文化中心、遊客中心、城市設計以及畫廊設計),當初選擇作品的時候有著怎樣的考慮呢?能否結合設計解讀一下序言里所寫的4個how?(how to mediate monumental scale with ordinary life; how to create nature with articulation; How to bond with alienation; and how to trigger new experience with historical context.)

塗:選題的問題當時糾結了很久,因為很多學長學姐說要有主線,有不同的尺度,很多方案還要重做。我當時經常在issuu上看別人的作品集結構,但發現其實想的越多越無從下手。當時別人給我的建議是先找一個你最喜歡的方案做,找一找感覺,所以先做了第四個尺度比較小的gallery。我的建議是大家第一個方案可以先做需要重做的方案,讓你最感興趣的方案,因為一開始心態比較好,時間比較充裕,而且做完第一個後,會發現自己擅長的表現方式,而且本子里有了一個自己喜歡的方案後心態會好很多。

我是在這個方案做完之後才找到選題的方向,即「解決一些看似矛盾的問題,這些矛盾可能來自於場地,也可能來自不同的文化,每個方案都找了一個矛盾點」,但這個是後話了,在做的時候還是會先考慮時間。還有一個注意點就是選題不要試圖以量取勝,當時很多人覺得至少要5個方案,但前提是你有很多各有特色的好方案需要展現。如果和我一樣,平時的設計課方案不是特別精彩,需要大量的後期工作,做4個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Arch:作品集中有多處是通過精緻的模型照片來表現設計方案的,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人一種非常驚艷的感覺,同時這些圖的穿插也增強了整個作品集的節奏感,這是不是製作作品集的一個小技巧?

塗:做本子和做studio的很大不同是老師並不會看到你的模型。所以我的模型並不精緻,只是使用了一些偷懶的小技巧。比如說做模型之前要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模型照片,需要放在頁面中的什麼位置。下圖雖然只拍了模型的一小部分,但是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屋頂起伏變化的各種模式,而且這種視角與右邊的節點放在一起會有很棒的效果。其實一開始放了一整個模型的照片,但後來發現遠沒有圖中的視角精彩,並不是展現的工作量越大越好,而是要明確到底要展現模型的什麼部分。還有第二張的模型其實非常小,可以一隻手握住,當時模型的場地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如果要做場地時間和成本都很高,最後我是將經過ps的場地立面打出來圍了一圈做了廣場,大家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一些比較討巧的做法。

04 THE (IN)VISIBLE GALLERY

September-October, 2015

Solo work

Italy joint studio

Instructor: Marco Trisciuoglio

Program:gallery

Site: Plaza Castello, Turin, Italy

"la galleria", a type of double-sided corridors, serve as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buildings ,in this case the Royal Palace and the Queen"s castle, now both seats of important museums. Rather than thinking of this type as a frozen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repetition of physical integrities, I tried to rethink the meaning of this type 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and how it could shape and be shaped by the experience of people.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is dualfold--To connect again, with minimum disruption to historical context, and maximum ways of looking that a gallery could offer.

"la galleria",一種雙面走廊,連接了兩個不同的建築——皇宮和女王的城堡,這兩座建築現在是兩個重要博物館的所在地。與其把它看做是老套的物理聯結的冰冷機制,我試著在當代環境下重新思考它的意義,以及它能夠如何塑造或者被人們的經驗所塑造。這個項目有雙重目標——以對歷史文脈最小的干擾,和一個畫廊所能提供的儘可能多的視角,來再次聯結這兩座建築。

「 ...From here, after six days and seven nights, you arrived at the invisible city. They tell the story of its foundation like this:

Men of various nation had an identical dream. They saw a woman running at night through an unknown city. They ran after her, but no one ended upcatching her. At last they decided to build a city like the one in their dream. Each of them laid out the streets in their memory, but spaces and walls aretwisted and turned, so the fugitive can never escape again. "

--Calvino, Invisible Cities

關於生活

Archigh: 從8月初到現在快5個月了,在美國有哪些讓你驚喜或不適應的事呢?在你眼中美國的建築教育與國內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塗:最不適應的還是語言問題,上課聽不懂,每節課都得打起精神才能跟得上。其實我在國內的時候英語還算不錯的(托福111,GRE330+),但是美國人說話語速非常快,還是很難跟上。記得美國的老師在評價本國學生時說:美國學生的優點是他們喜歡靠語言來獲取幫助和進步,缺點是很少實幹。所以在這邊要和美國同學合作就需要不斷地討論,很多想法都是在電光火石的討論中得出來,而不是自己對著草圖紙悶頭想出來的,一開始來的時候肯定會插不上話,但是美國同學和老師其實很友好,也能理解國際學生的language barrier,會給你很多幫助,但自己必須要學會尋求幫助,及時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舒適區里,多嘗試,選一些在國內也能做的東西,意義就不大了,其實只要肯嘗試還是能做出exciting的東西的。這邊的資源很好,所以要自己佔據主動,給自己加戲,不要應付老師,在這邊做什麼都是自己決定,要是符合你的proposal你想改任務書都是可以的。

Archigh:在學姐的朋友圈裡還看到了陸瑋佳學姐,你們是一起申請的么?和本科同學一起在外留學是怎樣的體驗呢?

塗:不是一起申請的,我們一個工作室做作品集的人好像最後都不在一個學校。但是和本科的同學一起留學還是非常棒!因為受的是同樣的教育,很能互相理解,一起學習一起浪~

寫給學弟學妹

心態還是最重要的,不要輕易被別人影響,不要覺得沒有績點,沒有牛推,沒有很多好的方案就申不上好學校,要找到自己擅長做的事情。比如說我不擅長P平立剖,我就全都用特別乾淨的線圖,我不擅長渲染,我就用拼貼;其次不要試圖去為了申請某個學校改變自己,而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最後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做,雖然我們也有同學自己在家做也申請到了很好的學校,但是和同學一起可以互相學到很多,而且要找能對你說實話的人,告訴你能不能看得懂,表達到不到位,尤其像我平時比較懶散跟同學一起做就是每天強行打雞血。

對Archigh說

我覺得你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之前申請的時候就覺得信息特別閉塞,只能自己厚著臉皮去問學長學姐,然後自己翻ISSUU,希望以後能有一些更深入的共享,比如共享一些教程、素材、資源,或者各個學校的信息,實時更新,把官網上當年的一些要求整理整理共享給大家!

寫在最後的話..................................................................

首先大力感謝塗雨璇學姐對本次採訪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chigh 的精彩文章:

TAG:Archi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