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嫁給合適的姑娘,過得真的挺好
▼
再見亦婷,她正抱著熟睡的兒子看電視。
距離上次婚禮見她一年有餘。亦婷的婚禮辦得排場不小,公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婆婆也有自己的生意;婚宴訂在市裡最好的飯店,來幫忙的朋友絡繹不絕;典禮地點在一片綠化極好的小花園,亭台樓閣掩映在四周的樹林間。據說那片地是他公公買下來,寫在他老公名下以備不時之需。
但就是這樣,我們這幫關係要好的同學還是有點替她惋惜。
本以為亦婷能嫁給愛情的:她和之前的男朋友從初中相互欽慕,高中的時候雖然不在一個學校也還是感情甚篤,男生經常周末偷偷跑過來和她見面。亦婷邀我們和他男朋友一起吃過幾頓飯,雖然跟我們同齡卻有成熟的言談舉止,最主要的是看亦婷的眼神是滿溢的寵溺。
還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我跟亦婷開玩笑說:你要最後跟他結婚,我給你隨五千的份子錢。她一臉驕傲的說:要是新郎不是他,我都不叫你們來我婚禮!
最後我們還是悉數參加了亦婷的婚禮,儘管新郎不是熟悉的面孔。我們作為娘家人在婚禮前夜陪她迎接人生的大日子。大學四年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老同學們聚在一起自然是說不盡的高興,大家都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道著賀詞。
▼
絕口不提不代表遺忘。
晚上我和阿奇在一個屋裡休息,回憶著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最終還是我點破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舊事:「咱們上學那會兒亦婷男朋友也挺好的,堅持了那麼長時間眼瞅大學畢業,分手了」,阿奇翻了個身:「亦婷分手的時候給我打電話,哭的我都難受極了」。
隨後我才聽阿奇的碎念知道,亦婷家裡人始終反對他們在一起,從初中被班主任叫家長之後一直到亦婷大學畢業找工作,從沒停止。馬上畢業的節骨眼上,亦婷帶著男朋友回家見家長希望爸媽能看在倆人堅持了這麼多年的份上,哪怕不反對也好。結果即便男朋友滿眼淌淚給她爸爸下跪,卻還是招致叔叔拿著菜刀追到小區門口:
「我就是進監獄也不會讓閨女跟你!」
聽阿奇說完,我倆盯著天花板都沉默著,也有些難過。半晌,他開口說:「亦婷老公我見過兩回,富貴氣是有點外露不過人挺好的,對亦婷也很好」
「能嫁給合適也不錯啊」
▼
亦婷是真的過得很好。
兩個人婚後去歐洲度蜜月,老公捨得給花錢,各種名牌新款買到手軟;朋友圈裡的亦婷站在埃菲爾鐵塔前邊也笑得很甜。阿奇給我發微信:「要是亦婷沒跟現在老公結婚,迪奧和奧迪都夠嗆吧」。
保姆給我們開了門,把亦婷懷裡的孩子輕輕接過抱到了裡屋,生完孩子的亦婷氣色很好,把我們迎進屋端茶倒水。新房很寬敞也夠華麗,鬧市區的躍層和全精裝,想來也沒少投入。女生們都新奇的跑到了裡屋看孩子,我跟阿奇在客廳和亦婷聊天,開玩笑說她嫁了個好人家,日子過得舒心,我們這些老鐵以後也能跟著沾沾光了。亦婷並不避諱嫁到有錢人家這件事,即便她自己家本身家境也很優渥。
「摸著良心說,誰不想活的輕鬆點呢?我結婚以後公婆都挺照顧我,沒給我出什麼難題;跟老公的關係很和睦、挺恩愛的。沒有太發愁過錢的問題,確實總隱隱覺得少點什麼似的,好像生活沒那麼多的濃情蜜意」
「可說實在的,這些在結婚之前我都想到了。我倆相親認識的么,肯定不會像之前戀愛那樣共同經歷很多。不過我不會再把期待值調的那麼高,也不會再是原來那個節日沒有送花就鬧脾氣的小姑娘」
「我結婚以前不會做飯,現在跟婆婆跟我媽一點點學,去嘗試和長輩和突然變成親戚的人交流;我也會努力培養和老公的共同興趣,他也回饋我關心和照顧,感情慢慢也在這些小事里變得更親密了,這不就足夠了?」
「其實結婚和談戀愛沒什麼特別本質的差別,都是累積共同經歷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中有足夠多的幸福,婚姻就不是件壞事」
▼
在我們心理好像總有個坎兒
女生嫁給愛情是件幸福的事,如果嫁給合適好像很委屈。其實現在想想未必,也眼見不少當初的恩愛以聲嘶力竭的分道揚鑣收尾;不少令人嘖嘖的嫁給合適或者說嫁給富裕的,細水長流的舉案齊眉。
有多少婚姻能兩全呢?麵包足夠又愛情滿滿?歸根到底,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並不是一時一地的幸福,而是在整個生命緯度里的持久幸福感。如果把「愛情」框在整個人生維度前面,其實大多數伴侶和婚姻都難以為繼,畢竟人不可能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唯愛情的馬首是瞻。更何況,需要承認的事實是:
愛情本來就是稀少的,
也許它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歸根到底,擁有愛情或是手握金錢,都是人生展開到一定階段手中抓到的牌。有人的牌看起來很好看,可非要把四個2拆開打最後輸的一塌糊塗;有的人看起來牌面差勁,可保持耐心等機會,一點點理順牌面,也未必不能贏到最後。
像亦婷這樣的姑娘就讓我覺得,生活的很「智」:因為深諳不同人生階段獲得幸福感的不同方式,所以她們選擇不去糾結過往,也不再執拗的跟自己過不去;她們知道人生本來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不得已組合在一起,所以她們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與自己相對應的生活形態並毫無芥蒂的努力享受生活,推動這種生活形態良性的、持續的繼續下去。
這是足夠的生活閱歷、足夠的智慧支撐的,學會適時調整對人生的期待感,這樣也許煩惱會少一點。如果一個人事事都期待著與人生階段不匹配、與個人不對等的生活,即便愛情、金錢都擁有,也還是會仰望著更高處怨聲載道,埋怨生活對他的苛責;而真正踏實的人生是把握住自己能控制的,不徒然羨慕那些不能挽回的或是不現實的臆想。
人一輩子的課題,終究還是要跟自己和解。
▼
-The End


TAG:林桐五日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