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析楊耀先生的筆墨世界

解析楊耀先生的筆墨世界

楊耀先生(攝於2005年)

「筆墨千古不易,經營因人而異」是中國畫古典與現代、共性與個性、傳統與發展的精神本旨,只有全面地掌握筆墨語言,在筆墨本體上建構自己的藝術世界,才能彰顯出真正的中國畫精神。深入筆墨文脈,建構筆墨語境是楊耀先生一生的追求,也正是他藝術卓然成就的中心關捩。

不事張揚、默默耕耘、淡泊名利的楊耀先生近年來幾乎被畫壇遺忘。直到他撒手人寰,人們觀覽他的遺作,細細品味,才發現他的藝術價值以及他的藝術精神所蘊含的力量和偉大。「國有顏回而不知」,難道不是我們這個膚淺而浮躁時代的恥辱和悲哀嗎?好在,作品是活著的楊耀先生。深入研究楊耀先生,不僅有利於梳理當代中國畫史,更有利於對中國畫精神本質的正本清源,也有利於人們深刻認知中國寫意繪畫的文化內涵及其意義。

寫意,是中國畫藝術語言,也是中國畫審美精神。落實到具體的筆墨經營上,首先體現在「寫」上。寫,即筆法,一方面它涵蓋了書法的基本語彙,諸如提按轉折、一波三折、內偃外拓、一陰一陽等等,意在充分體現出線條的生命張力與審美內涵;另一方面又體現書寫時的精神意趣,諸如抒發情感、流瀉心境等各種心理活動與體驗。觀楊耀先生的作品,其用筆沒有描摹、刻畫、做作的弊病,全然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和他的書法用筆一以貫之。細觀楊耀先生筆墨,隨意中有節有脈,亂而不妄,整而不板,有起止,有往還;

提按頓挫、正側逆轉,虛實相發,有節奏,有韻律。可以說,筆筆有法度,筆筆有來歷。誠可謂萬法歸宗成一畫,涵融須彌於芥子。楊耀先生用筆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重要的是我們還能深切地感受到楊耀先生運筆揮寫時的那份從容、自在、閑適的自信。筆法就是行跡,線條就是跡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完全可以通過他筆跡的自然流露而呈現無誤。

楊耀先生用筆自然,不湊迫、不局促,信馬由韁,達到一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狀態。所以說,楊耀先生的用筆是很愜意、很悠然、很自信的心境流淌。那麼他這種崇高的自信又是源於哪裡呢?是的,源於他對筆墨本體的深刻認知和把握,源於他對中國畫精神內核的高度覺識與領悟。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超乎常人的覺悟,內心自然會很強大,同時也就充滿了崇高的自信。那種「與道偕行」、「與道俱適」所帶來的那種自足與充實,是浮名浪利、功名富貴所不足以累其心的。我以為,這也是楊耀先生數十年能夠甘守清貧、不求聞達、不事炒作的原委所在,因為他真的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包裝作秀,更不需要那些有辱斯文的趨炎附勢。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透過他的筆墨痕迹,我們能夠體味到楊耀先生鼓盪在內心深處的那種洒然與超逸、自信與自在、悠遊與從容。

石濤說過:「筆與墨會,是謂氤氳。」氤氳就是筆墨渾融的狀態,人們常說的「筆精墨妙」就是這種氤氳的體現。楊耀先生早年受到齊魯大家黑伯龍的親炙,而黑伯龍最見功力的就是用墨。楊耀先生深得其法,尤其是那些大面積的淡墨宛如溫潤的璞玉沉鬱而曼妙,元氣淋漓。楊耀先生對於黃賓虹的「七墨」亦頗多穎悟,畫面上墨色的豐富流變呈現出萬象錯布、神工玄化的迷離美韻,給人一種幽眇無盡的審美體驗。筆主點線,墨主塊面。塊面其實也是點線的擴大與延展。所以,誠如黃賓虹所言,墨法之妙,全從筆出。筆墨是相互表裡的,同時,筆墨也凝聚著作者的氣度與風骨,這一點古人說得很明白:「筆有氣骨,墨亦有氣骨,墨之氣骨由筆而出。」(清·布顏圖)楊耀先生的筆墨境界充分體征了筆墨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所蘊含的東方審美情趣。楊耀先生的藝術再一次證明了這句顛撲不破的古訓所包含的深刻而又淺顯的道理。

中國山水畫從來就不是作為一種風光圖片來供人欣賞的,而是籍自然山水符號來輔助人倫,進益道德境界的。通過審美活動,試圖獲得對「道德」的理解與體悟。古人所謂的「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絕不是在畫一片風景,而是在體驗人生的存在與意義。意境來自筆墨精妙,來自文心陶鈞,來自人生感悟,來自生活積澱。楊耀先生學養淵博,志趣高潔,加之詩書畫印俱有深厚的修養。所以,他的山水畫意境雋永、深遠,超塵脫俗。在他筆下,無論是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也無論是平沙淺渚、小橋流水,哪怕是極為尋常的一樹一石,即便是寥寥幾筆,而畫面上所沖融的意境卻總是那麼引人神佇、流連。整體上看當代中國山水畫,意境貧薄、格調平庸幾成不爭的事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筆墨拙劣、修養膚淺、學識貧乏。 大多數人對筆墨本體的認知很淺薄,更不要說對中國哲學精神有深切地了解、思考與體悟。處在這樣一個膚淺而又浮躁的時代,要建立文化自信,我想,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歷史及其規律。楊耀先生的非凡成就一方面建立在他對中國藝術歷史演變及其規律的高度認知與把握上,一方面建立在他的博覽多識和修養全面上。所以能夠文心涵泳,形諸於筆墨之中,幻化於紙上雲煙,以他精湛的筆墨語境向人們宣示東方藝術的無窮魅力。解析楊耀先生的筆墨世界,我們可以發現筆墨內在所蘊含的本體意義。筆墨從來就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靜止狀態,而是一種根據個人的不同造化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動態景觀。所以,筆墨自身的生命張力使得筆墨永遠處在被開發、被煥然、被經營的狀態之中。

由於西方造型理論的大量湧進,人們已經習慣用西方造型的理論、觀念來品評中國畫,覺得很時髦、很國際,其實是極其膚淺的認知。事實上,這種語焉不詳、似是而非的「西化」解說既無益於中國畫的創作,更無益於人們對中國畫的準確認知。當年傅抱石、潘天壽提倡「各自發展」、「拉開距離」,今天看來是何等的真知灼見!黃賓虹「國畫民族性,非筆墨無以見」的思想主張,對於今天人們深刻認知中國畫,建立文化自信,不啻是振聾發聵的一記棒喝!回過頭來再讀楊耀先生的作品,我相信我們能夠深切地體悟到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係,也能夠深切地感知到楊耀先生內心深沉的、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他用純粹「中國式」的藝術語境淋漓盡致地倡揚出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我不敢斷言楊耀先生的藝術追求可以代表中國畫未來發展的學術向度,但我堅信楊耀先生的藝術成就是中國筆墨文化為個體的神聖圓成可提供無限可能的再一次有力的明證,同時也必將給那些「民族文化虛無主義者」們再一次以無聲而有力的回擊。(石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知山東 的精彩文章:

兗州興隆文化園景區介紹完整版

TAG:感知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