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10年間:他是最完美的丈夫,最優秀的男人

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10年間:他是最完美的丈夫,最優秀的男人

宋家皇朝

喜多郎

00:00/00:00

宋慶齡,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妻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1893年,宋慶齡出生於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家庭。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歐式教育,受到民主主義洗禮。大學畢業後,她奔赴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地日本東京,不久即擔任孫中山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宋慶齡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先生結婚。此後她伴隨孫中山先生,經歷了很多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

1922年6月,陳炯明因與孫中山在北伐問題上意見不合,被孫中山撤銷了職務。他的手下發動兵變,炮擊了總統府和孫中山的住所粵秀樓。為了掩護孫中山撤離,宋慶齡一個人留在了粵秀樓中。

3個月後的中秋,不幸失去腹中胎兒的宋慶齡到了上海,與孫中山重新團聚。她給遠在美國的閨蜜阿莉寫了封信,說到這次危險的經歷,卻依然那麼優雅、從容。

通過這封宋慶齡暢談生活近況的書信,不光射出了她當時別有生趣的書寫心境,也能讓人從中感受到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中,她對丈夫孫中山的愛戴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志,囑託給了宋慶齡。

多年以後,宋慶齡告訴養女隋永清,她和孫先生在一起的那10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10年。他是最優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

宋慶齡與孫中山

出於少女羅曼蒂克念頭的「閃婚」

1894年,孫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見到宋慶齡時,她才1歲多。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嬰,竟會在21年後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奔赴日本嫁給大她27歲的「革命之父」。

1913年,孫中山發動武裝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他在這裡重新集結革命力量,組織中華革命黨,準備發動討袁的「三次革命」。

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既是孫中山的革命戰友也是關係親密的好友。而彼時剛從美國梅肯葦斯萊茵學院畢業的宋慶齡,其間則來日本看望過一回也在東京的父母。正是在此期間的日常接觸中,她很是仰慕孫中山的為人和革命精神。

宋嘉樹,又名宋耀如

1915年3月,孫中山與分居多年的盧氏夫人協議離婚。之後他寫信給宋慶齡,問她是否願意來日本和他共同生活,並參加革命工作。宋慶齡欣然同意。

關於這件事,宋慶齡在1921年4月28日為《字林西報》記者費金寫的自述中有詳細說明:「孫博士得悉我正在學習中文,他贈我一些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和有關當代政治方面的英文書。他非常關心我的學習和活動,對我的工作鼓勵甚多,使我不知不覺漸漸地被他吸引,所以當他要求和我結婚時,我就同意了。「

1915年10月24日,宋慶齡在內心信念的驅策之下,不顧家人反對,在孫中山的秘書朱卓文及其女兒的陪同下抵達東京,第二天便與孫中山在東京律師和田瑞家舉行了婚禮,並由這位律師主持簽訂了婚姻誓約書。

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合,對兩人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於孫中山來講,宋慶齡不僅是他的生活伴侶,更是他革命事業忠實的戰友、助手、繼承者。而對於宋慶齡來說,孫中山是丈夫,也是拯救中國的英雄,還是她的革命導師。兩人在一起的10年中,生活上很艱苦,也很坎坷。孫中山3次上台3次下野,經歷了很多鬥爭,但宋慶齡始終陪伴在他左右,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反袁鬥爭、兩次護法運動、改組國民黨、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並做了大量工作。

婚後多年,宋慶齡向著名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談到她與孫中山的婚姻時,用風趣和幽默的口吻,表達了她鮮為人知的「初衷」:「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是出於少女羅曼蒂克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我想為拯救中國出力,而孫博士是一位能夠拯救中國的人,所以我想幫助他。」

親歷「616兵變」致終生不育

1917年7月,張勳復辟被粉碎後,段祺瑞以「再造民國」元勛面目再次出任國務總理,掌握了北京政府實權。他一方面拒絕恢復被解散的國會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成立了安福國會;一方面積極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力主對南方用兵。

孫中山南下護法,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由此形成南北政府對峙的局面。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宣布組織正式政府,改元帥府為總統府。次日,孫中山任命各部部長,以陳炯明為陸軍部長兼內務部長。

陳炯明是清末立憲派人物,也是僅有的14位晚清諮議局中的革命黨人之一,並於辛亥年響應武昌首義在廣東舉事,與同黨人士胡漢民共督獨立之粵省。而在孫中山自任南方政府「非常大總統」之時,身兼陸軍部、內務部總長的陳炯明,就成了革命政府中僅次於孫中山的二號人物。

陳炯明

當南北兩個政府對立的時候,給地方實力派發展留下了巨大空間。就在那短暫的幾年中,陳炯明與各省實力派利用南北紛爭機會,實行地方自治,實際上有點保境安民、不再過多介入全國性政治紛爭的意思。

孫中山沒有自己的實際地盤,他所構建的南方護法政府只是一個比較虛幻的政治組織,既沒有真正的力量向各省發號施令,甚至沒有權力干預廣東的關稅,因為列強不買賬。而且列強也並沒有放棄在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

這種微妙的政治環境並不直接影響陳炯明與孫中山的關係,他們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上演著地方自治與反地方自治的雙簧,以此為南方各省贏得更多發展空間。

但是,等到北方情形發生變化後,情況就不一樣了。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北方舊國會議員宣布徐世昌總統非法,迎接黎元洪大總統復職,回歸法統。6月2日,徐世昌辭職。稍後,黎元洪復職。

北方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孫中山很是受傷,南北輿論近乎一致認為護法運動的目的已然實現,南方護法政府也已沒有存在的法理基礎,紛紛要求孫中山出於國家大義,宣布下野,放棄北伐,儘快北上通過談判解決國家重建統一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孫中山繼續堅持此前一年提出的北伐軍事行動,將自己放在了全國輿論的對立面。而陳炯明等粵軍將領此時則不願再北伐,以為政治解決南北統一條件已經成熟。

因兩廂政見完全不同,孫中山就撤了陳炯明的職。陳炯明不服,便想訴諸武力解決問題。最後竟演變出了「圍攻總統府、炮擊觀音山」的「616兵變」這一歷史大事件。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兵變,在炮轟總統府同時,更指揮部隊攻擊孫中山和宋慶齡的住所粵秀樓,情勢十分危急。

當時已懷有身孕的宋慶齡,考慮到兩人一起突圍目標太大,勢必惹人注目,反使丈夫難以脫身,於是她堅持自己留下,以掩護孫中山先行安全撤離。她給他的理由是:「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你。」

經過再三爭辯,在眾人的催促下,孫中山答應先走,但命令50餘名衛兵全數留守,以保護宋慶齡的人身安全。

1922年,孫中山登上永豐艦避難

第二年再次登艦表示感謝

孫中山離開半小時後,炮聲四起,陳炯明部隊開始向粵秀樓發起進攻。有士兵還大喊:「打死孫文!打死孫文!」

黎明時,衛隊開始用來福槍及機關槍與叛軍對射。其後叛軍居然用野炮瞄準粵秀樓施行轟擊。

衛兵們英勇作戰,一連打退叛軍30多次衝鋒。到了次晨8時,彈藥幾乎用完,衛隊停止回擊,只留幾盒子彈,等待最後的決戰。

堅守粵秀樓6個小時以後,宋慶齡憑藉一名衛隊長、兩名副官的保護,在槍林彈雨中向山下的總統府突圍。

此時的總統府因受到猛烈的圍攻,到處都是如蝗的流彈。接下來雙方展開了談判,但在談判過程中,叛軍藉機衝進來,宋慶齡的四周都是拿著手槍、刺刀的叛軍。他們搶去了宋慶齡等人手裡的包裹,用刺刀刺開,開始搶奪分贓。宋慶齡和兩位副官乘機逃走。

此前在宋慶齡掩護下隻身逃出粵秀樓的孫中山,兩次避過叛軍耳目,終於到達了黃埔永豐艦(即後來的中山艦)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在艦上堅持56天,儘力調動軍艦,在江里尋機炮轟岸上的叛軍,爭取時間等待北伐軍回廣州討伐陳炯明。但因北伐軍回援廣州的戰鬥失利,海軍各艦的煤炭和伙食也都難以為繼,孫中山只好選擇離開廣州。

最終成功脫險的宋慶齡,先是到了香港,繼而再乘船回到上海與孫中山重聚。整個歷時3個月的逃亡過程中,由於奔波和緊張,造成她不幸流產。

心疼妻子的孫中山,特意為宋慶齡寫下兩句情深意切的詩:「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藉以表達兩人患難與共的真情。

自從失去自己腹中胎兒,宋慶齡此生便再未孕育,以至於在孫中山逝世後的漫長歲月里,她膝下始終一片虛空。

宋慶齡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與同學的合影

寫給美國閨蜜的一封私人書信

1922年9月15日,宋慶齡從上海,給自己在美國留學時的閨蜜亞歷山大德拉·曼·斯利普(呢稱「阿莉」)寫了封信。

這封私人信件是宋慶齡以其英文名字羅莎蒙黛寄出的。原稿系英文,現藏美國。信中就提到了3個月前,她所經歷的陳炯明「616兵變」這一歷史場景的諸多細節。

信中,宋慶齡將此次遭遇稱為「一場可怕的事件「,而對於這次兵變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她只是風輕雲淡地描寫道:「我所有的東西都丟了,所有的皮衣、服裝和首飾都被士兵搶去。但是感謝上帝,我們沒有受到傷害,還能再度在我們自己的家裡生活和呼吸」,並著重表示「雖然我們的東西都丟了,但我們取得了道義上的勝利。公眾輿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地支特我們的事業」。

信中宋慶齡對丈夫孫中山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比如她說:「我需要一些新式的名片,你能否立即向蒂法尼的商店或其他好的雕版印刷店,為我定做二百張名片?請你選擇簡單樸素而又美觀的式樣。名片上只印孫逸仙夫人。」

從她通過書信與阿莉暢談生活近況的點滴中,不僅能感受到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折射出了宋慶齡當時別有生趣的書寫心境。

宋慶齡在「616兵變」事件中的表現,及其在此前後輔助孫中山南征北戰的功績,受到了革命同志的衷心敬仰。何香凝曾說,宋慶齡當時「處處為孫先生著想——也可以說是為中國革命的前途著想,臨難應變,這麼大義凜然,真令人感動……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對於夫人就格外地尊敬愛護了」。

1921年7月,孫中山與夫人宋慶齡在廣州

妻子心目中的完美丈夫

1925年1月,孫中山因積勞成疾,原有肝病進一步惡化。在他病情最嚴重的日子裡,宋慶齡常常一連幾天幾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離。

2月24日,已經移住到北京鐵獅子衚衕行館的孫中山,再次病危。正是這一天,由孫中山口授,汪精衛和鮑羅廷分別筆錄,孫中山共預立了3份遺囑,分別是《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遺書》。

其實,孫中山臨終留下的私產,除衣物書籍外,只有一幢南美華僑贈送給他的上海住宅(即今上海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而所有私產孫中山都留給了宋慶齡。這在其《家事遺囑》上均已具明:

「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孫中山遺囑

當時起草完遺囑後念給孫中山聽,就在他點頭首肯後準備簽字時,佇立在門外的宋慶齡不禁飲泣起來。屋裡的孫中山聽到妻子的哭聲,就說我一時半會還不會死,我先暫時不簽了。他是怕自己當即簽署遺囑,會令她更感悲傷,於是暫時作罷。

3月11號,廖仲愷夫人何香凝被孫中山喚到身旁。他告訴何香凝,要善視宋慶齡。宋慶齡淚如雨下,她親自托起丈夫的手,在幾份文件上逐一簽了字。此時的孫中山已呼吸艱難,他用斷續的氣力反覆囑咐她說,要「和平、奮鬥、救中國」。

3月12日早上9點10分,孫中山的心臟停止了跳動。59歲的他走完了自己竭力奮鬥的一生。

宋慶齡當時無比哀傷。這是她與他結婚的第10年,而自她從美國畢業後去到日本,走進孫中山的事業和生活,也僅有第12個年頭。

多年以後,宋慶齡告訴自己的養女隋永清,她和孫先生在一起的10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10年,而且這一生她擁有這樣一個男人足矣,這樣一個男人再也沒有了,再也沒有第二個孫中山。他是最優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這讓她覺得此生不僅很驕傲,也很有成就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字如面 的精彩文章:

任性文青嵇康 大徹大悟 千古一人

TAG:見字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