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胖子們看過來!科學家找到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的突變關鍵基因!

胖子們看過來!科學家找到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的突變關鍵基因!

引言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遺傳》連發三篇重磅研究,發現ADCY3基因突變可導致嚴重肥胖,並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

豹子:長這麼胖,小短腿兒,看你怎麼跑出我的爪牙;羚羊:你這麼肥,肚子圓滾滾,看你怎麼追得上我!

肥胖的話題人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談論一番!

然而,胖子的世界你永遠不懂,直到小編也從有型變成肥頭大耳,終於體驗到了胖子的苦痛和悲傷!節衣縮食並非是一個減肥的好辦法,因為有時候感覺只喝水都會增加自己的體重!

當然,胖子的世界並不孤單!

來看看這張肥胖地圖,你就明白了,這是一個肥胖的World!

《柳葉刀》統計的全球各個國家肥胖男性和女性所佔的人口比例圖,顏色越紅,表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肥胖人口比例越大

據2016年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面的權威統計顯示,全世界全球的胖子人數已經超過瘦子。最近40年來,肥胖人數呈迅速增加的趨勢:從1975年的1.05億增加到2014年的6.41億。這就意味著,目前在全球將近73億人口當中,有6億多人肥胖。

中國和美國是全世界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中國的男性肥胖人數為4320萬人,女性肥胖人數為4640萬人,總人數高居全球第一

當然,好在我國人口基數大,肥胖人數的比例比其他一些歐美髮達國家要小,而高脂肪、高糖、少纖維的西方飲食(Western diet)可能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歡迎查看轉化醫學平台往期精彩:頂級期刊Cell!科學家喊你不要再吃垃圾食品!會引起全身免疫反應

因此,抗擊肥胖已經成為科學家們一個全力以赴的研究領域。科學家們發現,肥胖並不總是暴飲暴食或不運動的問題,那麼無疑肥胖症是一種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疾病

雖然贅肉多了點,但畢竟是基因和地下環境不佳的共同作用,我還是地下之王!

確實可能如此,近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遺傳》連發三篇重磅研究,發現ADCY3基因突變可導致嚴重肥胖,並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正好印證了肥胖肥胖症受到基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觀點。

接下來,轉化醫學平台小編將和大家一一觀摩一下這三篇重磅文章!

來自巴基斯坦群落的發現

來自於法國里爾大學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發表的文章

第一篇研究是來自於法國里爾大學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

眾所周知,瘦素-黑皮質素途徑在控制能量平衡,食慾和體重方面的關鍵作用。在直接參与瘦素-黑皮質素信號轉導的基因中已經發現了大部分功能喪失突變(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大部分是隱性或共顯性),這些突變造成了肥胖。

然而,這些主要來自遠親種群的瘦素-黑皮質素信號轉導的基因突變只解釋了

因此,其他的肥胖病例怎麼解釋呢?肯定還有其他的機制

這其中就有這一篇論文的研究者們之前的研究結果,在巴基斯坦血緣人群中,已知肥胖相關基因(比如LEP、LEPR和MC4R)的隱性突變可解釋約30%嚴重肥胖病例

因此,這些數據表明,新的單基因肥胖形式也可以在這個人群中確定。

還有沒有其他的新的基因可以導致肥胖呢?這就是這篇研究所發現的。

鑒定ADCY3基因突變的過程

研究者們發現,來自同胞巴基斯坦家族的嚴重肥胖症的兒童具有編碼腺苷酸環化酶3的ADCY3基因的純合子突變,而ADCY3基因則在歐美裔嚴重肥胖兒童中的純在雜合突變

這些發現表明ADCY3是能量穩態的重要介質,並且是治療肥胖症的有吸引力的藥理學靶標。

格林蘭島上的發現

來自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章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則主要關注格林蘭島上的因紐特人,這些人群中也有胖子。

研究人員在格陵蘭人群中同樣發現了ADCY3遺傳變異,這些突變導致ADCY3相關RNA表達的降低,而且其與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有關。

機制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章

ADCY3遺傳突變又是如何導致肥胖的呢?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這篇研究中發現,ADCY3(腺苷酸環化酶3)蛋白和MC4R(黑色素皮質素受體)共同定位於下丘腦某些神經元的初級纖毛(primary cilia)。

共定位顯示ADCY3(紅色)和MC4R(綠色)均位於神經元初級纖毛

這些神經元在大腦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因為它們影響著大腦的能量穩態和攝食行為,而這些初級纖毛影響著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導。

關鍵是,ADCY3蛋白和MC4R蛋白則又是相關信號轉導的重要物質

因此,可想而知,要是ADCY3基因和MC4R基因都出現突變會造成多大的問題,基因突變,這會影響下丘腦有關能量穩態和攝食行為的信號傳導,從而導致嚴重的肥胖,並且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1.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ADCY3cause monogenic severe obesity.

2. Loss-of-function variants in ADCY3increase risk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3.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MC4R withADCY3 at neuronal primary cilia underlies a common pathway for geneticpredisposition to obesity.

4.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不用光吃藥,平時多吃這6種鹼性食材,血糖平穩降下來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