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後,轄區變化最大的省,為何是內蒙古自治區?
在我國諸多的省份和自治區中,有一些省份是歷史上就有的。比如河南省和河北省,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但是也有一些省份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比如說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建立於1947年,是五大自治區中建立最早的。但是,內蒙古也是5個自治區中,轄區面積變化最大的。從建國初期,內蒙古自治區的轄區就開始變化,直到80年代初期,才形成了現在的轄區輪廓。
在清朝統治時期,內蒙的地位很模糊,它既不像內陸省份那樣有固定的單位,也不像草原部落,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到了清朝滅亡之後,寧夏省、熱河省、綏遠省和察哈爾省先後建立。這就是塞外四省,再加上黑龍江。後來的內蒙古自治區轄地,基本上就是從這5個省來的。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請注意,剛成立的時候,內蒙古自治區的轄區面積只有50多萬平方公里,也就是現在的內蒙東部地區。
主要包括興安盟、呼倫貝爾等等,當時自治區的首府在王爺廟,也就是今天的興安盟境內。在建國之後,由於局勢已經全面穩定,內蒙古的首府曾經遷移到了河北省北部的張家口。張家口原本是察哈爾省的省會,現在又成了內蒙的首府。這樣的情況持續了5年時間,到了1954年,綏遠省被撤銷。原來綏遠省的轄區被併入內蒙古,這相當於現在的內蒙古中部地區。內蒙古的首府遷移到了中部的歸綏,並且改名為呼和浩特。
事情還沒有結束,當時,原來的塞外四省已經先後撤銷。一年之後,原來屬於熱河省的赤峰、寧城、烏丹等地,也被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寧夏省被撤銷之後,被劃入了甘肅省。但是屬於甘肅省的巴彥浩特等地,被劃給了內蒙古自治區,這相當於現在內蒙的西部。到了60年代末期,由於當時形勢上的需要,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被劃入了黑龍江地區。
直到10年之後,這些被劃分出去的地區,又重新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在80年代初期,內蒙古與周邊省份出現了小的區域劃分上的變化。但大體上沒有改動,就這樣形成了現在的轄區。在建立的初期,內蒙古自治的轄區面積只有50多萬平方公里,現在已經達到了118萬平方公里,轄區面積擴大的1倍多。從轄區面積來說,內蒙古僅次於新疆。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