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百億投資古城復建,究竟值不值?

三百億投資古城復建,究竟值不值?

戊戌新年前夕,我在外地,突然看到一則朋友圈裡很火的新聞《耗資300億修復的明太原縣城元旦開門迎客》:政府投資300億,佔地118萬平米,600年古城新年首秀,德國G20精彩班底,就在燈彩嘉年華……我上網搜了搜,新浪、搜狐、百度等各大網站都進行了報道,非常振奮,當即轉發了好多朋友圈。

我是晉源人。晉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明太原縣城,也是歷史上的晉陽古城。從小生活在那裡,上學以後離開了,後來時不時地常回去看看。年輕時候,我曾經擔任過太原市的政協常委,那時「兩會」屢屢提案《建議重修晉陽古城》。可惜當時政府捉襟見肘,書記市長拿不出錢來,只好安慰安慰我們這些提案者。如今,突然看到當年的夢想成真,心情非常激動。恰逢2018年第一場雪在戊戌新年落下,當即從萬里之外飛回太原。親身感受感受雪後的太原古城,夢境中的龍城晉陽。

舊時王溫難尋夢,雪落汾河靜無聲。雪後的晉陽非常美,難得一見的藍天白雲,氣勢雄偉的西山屏障,連綿不斷的新建城牆,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歷史上那個風雲萬千的大唐王朝。而村莊田舍、縱橫阡陌、空曠場地全部被覆蓋在白雪皚皚的夢境里,一如童年的純真與安逸。故鄉,是那麼的美好,是那麼真切而又如此神秘。

一張進城的門票是20元。由於多年在外漂泊,很多人都不認識,我像其他遊客一樣,買了一張門票,從西北門進去。慢慢尋找童年的記憶和昨日的溫馨。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除了新建的城牆以外,一切都令我陌生而驚訝。裡面遊人稀少,空空如也。看不到舊日熙熙攘攘的人群,看不到童年繁華喧雜的鋪面,更找不到記憶中熟悉親切的場景。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和三三兩兩的遊客以外,古城原來的居民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特別是古城中的民居古建,除了個別有特點的保留下來,其餘全部被拆得蕩然無存。我從自己最熟悉的北街走過,記得兒時天天上下學都要經過這裡。沿街有密密麻麻幾千戶人家,上百個生意興隆的小商小鋪。現在除了關帝廟、老同學牛志君家的老宅院,還有一處臨界老鋪面保留下來,其他全部拆得一乾二淨,蕩然無存。沒幾分鐘,就走到了十字大街。過去,這裡是最繁華的地方,人來來人往,常常堵得水泄不通。現在空無一人。往東一看,保留下來的只有縣衙、文廟和幾處民居,其他全部夷為平地。南街、西街大體都如此。除了天主教堂、玉皇廟等個別有特點的老建築倖存下來,周邊空空落落,白茫茫一片。我專門去了一趟縣衙,小的時候,這裡曾經是學校。朗朗書聲伴隨著一排排綠柳垂楊,飄在了我的記憶里。現在進去發現面目全非,變成了一處幾進院落的新建的仿古建築群,栽了不少樹,猛一看,既不像學校,也不像官衙,還以為是一處寺廟。

古城裡,白雪覆蓋了大量的瓦礫和空地,倖存下來的少數古建,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裡,彷彿幾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默默地述說著滄桑往事。如果不是這幾處老式建築,慢漫喚起了我少年時代點點滴滴的記憶。我還真以為到了另外一個地方,一個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地方,很難尋覓那種淡淡的鄉愁。

遊覽整個晉陽古城,如果不了解晉陽文化,給遊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花費天文巨資圍了一個長長大大的城牆,裡面是大雜院和遊樂場。除了幾處幸免於難的老式建築,就是花花綠綠氣球拱門、鋪天蓋地的廣告,臨時搭建的幾處超魔幻遊樂設施。說實話,那些賺取噱頭的遊樂設施,三四流的縣城裡遍地都是。在我這個晉源人看來,除了悵然若失以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愧對先祖的感覺。

這是我的故鄉嗎?這是晉陽古城嗎?這是傳說中的古太原嗎?這是太原公子李世民起兵的地方嗎?這是創造大唐盛世的龍城嗎?

最讓我驚訝的是,城牆方圓幾公里之內,幾乎每一個原住民,全都被拆走了。這一點,最讓我非常吃驚。要知道:歷史上的太原人,我的鄉民們,一向以「死硬」著稱,可為什麼都不見蹤影了呢?金代大詩人元好問《過晉陽故城書事》記載:「官家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蔟。」說的是宋初太宗三下汾河而得晉陽,守吏都投降了,而晉陽百姓不願屈服,揭下房瓦當飛箭,射向敵人,寧死不屈。近代,日寇入侵,雖然太原城整體淪落了,但青壯年都上山打游擊,直到最後趕走了日本人。這段風雲歷史,當代軍旅作家作家慕湘寫進了暢銷小說《晉陽秋》里。那本書曾經風靡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眼下古城圍牆合攏,「死硬」的城民,一個卻都不見。我非常納悶。中午在北門外的羊雜割地攤上吃飯,詢問店主城民的去向。他告訴我:全部被政府動遷走了!我不禁被政府的拆遷力度所折服,連北宋王朝和日本人都頭疼的「死硬晉陽人」,都能全部搬出去。看來政府的拆遷力度真是不小。網上傳說的300億投資,估計不少都花在了動遷補償上。至於每分地補償多少錢?店主說是100萬,後來我又徵詢有關人士,他說大致是60萬左右。不管怎麼樣,幾萬古城人口集體出城,沒有上百個億是拿不下來的。這上百個億花出去,空出了大片的地方,政府有了規劃發展的空間,但也把人脈和生氣帶走了。

文化學者,甚至包括很多太原人都知道:明代的太原縣城下面覆蓋了一個類似龐貝古城一樣偉大輝煌的城市,這就是晉陽古城。晉陽古城有5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偌大中國,像太原這樣的城市可是說屈指可數,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晉陽城幾經興廢,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公元前497年,趙國家臣董安於就在汾河西岸,建起了第一座軍城,用來防範外來入侵。隨後古城見證了趙國崛起、三家分晉、胡服騎射、六合一統、文帝治代、曹操巡晉、五胡亂華等等一系列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到了西晉末年,太原城屢遭兵劫,殘破不堪。守吏劉琨,也就是家喻戶曉、聞雞起舞的那位民族英雄,籌錢募款,重新大修太原城,用來防患平亂。可惜寡不敵眾,最後戰死在晉陽。

又過了幾十年,隨著太原梟雄爾朱榮、高歡、高洋父子再次崛起,晉陽成了北方最矚目的城市,不僅是北朝霸府,而且是北齊的陪都。高牆廣宇,人才薈萃,文盛武昌。長江以北,任何城市,望其項背。特別是隋唐年間,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晉陽建造大唐,把中華文化推至極盛,也把北都晉陽推上了歷史的巔峰。更讓人驚嘆是,太原世族出了個女皇帝武則天,照耀了中國歷史,也照亮了故鄉太原。五代時期,太原更是龍盤虎踞之地,起兵太原的軍事集團後唐、後晉、後漢,屢屢南下,經略天下。從此,太原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龍城」。中國人的圖騰是龍,直到今日,而「龍」與城市並稱的大城市,恐怕只有太原一處。由此可見,太原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也正是太原屢屢「黃袍加身」,宋代以後的帝王,對太原特別防範,先是火燒太原,繼而水灌太原。可是,太原由於處在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匯的戰略要衝,地理位置特別重要,是國家的屏障和要塞。萬不得已,宋初名將潘美再次興建太原。不過宋後的太原,已經面目全非,特別是位置已經遷到下風下水的唐明鎮。到了明代初年,上風上水的晉陽故址,人口稠密、往來輻輳、繁華勝景。於是在此興建了縣級規模的太原城,也就是今天巨資翻建的古城。

如今,花費天文巨資再次復建古城,當然是為了發展文化旅遊。我想:政府和文化學者,以及慕名而來的遊客,最想看到的,不單單是太原縣城。明以後的太原故城,雖然有些影響,但放到全國來看,並無新奇之處。如果單純從舊城保護的角度來看,還不如附近的平遙古城,祁縣古城,甚至榆次古城。如果從復建古典新城的角度來看,比起剛剛建成的大同古城,無論從規模和效果來看,都遜色很多。

那麼,人們為什麼對復建太原古城充滿期待呢?我想,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想從這裡感受到「天王三京、北都其一」的大都文脈,想探究一個盛世王朝從這裡崛起的奧秘,想感受覆蓋在地下的龍城晉陽的文化靈魂。這才是巨額投資的重大意義和旅遊開發的最大賣點。

把握一個城市的靈魂,特別是古城的靈魂,是投資成敗的生死要穴,也是市場競爭的決勝法寶。太原古城的靈魂究竟是什麼?在我這個文化人看來,無非是「四氣」即:「王氣、霸氣、文氣和財氣」。

1

太原是個王氣十足的城市

從太原起家經略天下的帝王,人數之多,影響之大,全國獨一無二。戰國趙簡子、漢文帝劉恆、北齊高歡、高洋,唐朝李淵、李世民,武則天,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等等,都是時勢造英雄,太原成就之。

2

太原是個霸氣十足的城市

歷史上多少名將名相出自太原:廉頗、藺相如、李牧、王允、呼律金、蘭陵王、溫大雅、劉文靜、狄仁傑、郭子儀、文彥博、楊家將、呼家將、王瓊、祁鐫藻、閻錫山、孔祥熙等等,可以說代代有賢才,扶王圖霸業。在中國歷史上,這樣名將名相群星薈萃的城市,全國也找不出來幾個。

3

太原是個文氣十足的城市

以唐代為例,詩佛王維、天才王勃、詩人白居易、王昌齡、王之渙、王翰、溫庭筠等等都是太原人。宋代畫家郭若虛、王冼、金元詩冠元好問,明初著名的小說家《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清初詩人書畫家傅山等等都是太原人。是太原這方水土養育了他們,他們創造了千古不朽的文化奇蹟。在全國範圍內來看,這樣文星璀璨的城市,屈指可數,寥若星晨。

4

太原也是一個財氣十足的城市

明清晉商「橫亘中國歷史六百年,跨越歐亞大陸九萬里」,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萬里茶葉之路」。這是中國歷史上繼漢唐的「絲綢之路」、宋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之後,第三條國際大商道。太原是晉商的家園,太原商人以卓越的開拓能力,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奇蹟。晉商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商幫。

可以說「王氣、霸氣、文氣、財氣」是太原文化的根脈,也是三晉文化的最大看點,更是晉陽古城的靈魂。

如今投巨資翻建太原古城,如果不找准太原的文脈和靈魂,沿襲明代太原縣城的建制,最終造出來的就是個三流的小縣城,連平遙古城、榆次古城、祁縣古城都不如,更談不上與大同古城相媲美。從旅遊開發的市場來講,以太原為中心,方圓二三百公里之內,有四五個類似雷同的古城,千篇一律,假模假樣,如出一轍。花費天文數字造一堆假古董建築,渾身閃耀著賊光。除了養肥頭腦簡單的規劃人員和貪婪無良的古建築商,給三晉文化留下的都是垃圾和廢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為慎重起見,我專門徵求過全國知名的文博專家、書畫家李先生的意見。他告訴我:晉陽古城保護開發,過去曾經有過一個很好的思路:先挖掘地下的晉陽古城作為遺址公園,在汾東建造晉陽古城博物館,將太原縣城、晉祠、蒙山大佛、童子寺、開化寺等連片開發,這樣才能重現大唐榮光。我想:這麼好的思路?為什麼不採納呢?一句話,說穿了是權力和資本的任性。在權力和資本面前,文化和文化人顯得無足輕重。可是,面對一個有著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如果缺少文化人的參與,那麼建造起來的東西,必然缺少靈魂和文脈,將來也不會有多大的生機和市場。

山西,是聞名全國的文化大省,有著「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稱,不要說明清,光是宋元之前包括宋元時期的古代建築就難以計算,其中很多都破爛不堪。可山西有個怪現象:放著大堆亟需保護的古建築不去搶救,反而古建造假成風。今天造個古城,明天再造一個,幾乎幾十里地就能看到一座。而大批的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卻在風雨飄搖中了卻殘生。接連出現這種狀況,一些北京的專家不由產生一個疑問:在山西文博系統是否存在著一個從規劃、建設、投資、運營等等方方面面壟斷的一個利益集團呢?不然,怎麼會有這麼一大批面目相似、前後雷同、千篇一律的古建古城輪番問世呢?

山西的文物旅遊開發,「物」的東西太多太多,而「人」的東西太少太少。而山西歷史上,比古建遺產更驚人更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名人文化。山西的文化名人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打好「文化名人」牌,是山西文物旅遊開發成敗的關鍵。從全國來看,復建的古城裡「鬼城」、「死城」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就是太注重「物」的東西,而忽視了「人」的因素。從市場開發的角度來看,「人」恰恰是文化旅遊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古建,不過是沙子磚頭堆積起來的墳墓。

借用山西某文化名人的觀點:山西文化大省盡乾沒文化的事兒。

晉陽古城大片拆遷以後,空出來很大的空間。這些空間用來做什麼?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當好好徵求文化學者和專家的意見。不然,再造一堆毫無意義的假古董建築,不僅勞民傷財,也是歷史的笑料。

後記:戊戌新春雪後,再訪古城,鄉愁未了,作了一首打油詩作為紀念:

訪明太原縣城

新春初雪落古城,

舊時風物一時新。

萬里鄉愁尋勝跡,

溫王故宅了無痕。

太原公子起龍城,

歷代君王諱莫深。

晉陽若有龍興日,

再造大唐是何人?

————東湖居士寫於戊戌年古城雪後

文章來源:文化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行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讀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