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痛經的常見中醫分型,你知道嗎?(一)

痛經的常見中醫分型,你知道嗎?(一)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複雜,反覆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女性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中醫分析痛經病因

1、氣滯血瘀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沖住氣血郁滯,氣血運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泄,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郁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複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1)陽虛內寒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沖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濕凝滯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噁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濕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濕中阻,陽氣被遏,水濕不運,則畏寒便溏,噁心嘔吐。余症均為寒濕阻滯所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經 的精彩文章:

女人在生理期時,盡量不要吃這2種水果!會加重痛經,污血難排出

TAG: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