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智林再演《巴山秀才》 戲迷上台求合影

陳智林再演《巴山秀才》 戲迷上台求合影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必定有其深刻的存在價值。歷經30餘年,在舞台上常演常新的《巴山秀才》,就是一部經典川劇。該劇由魏明倫、南國創作於上個世紀80年代,講述了晚清巴山秀才孟登科為民鳴冤,終成為政治犧牲品的悲劇故事。1月15日,「二度梅」陳智林攜《巴山秀才》登上「2018川劇迎新春經典劇目薈萃展演」的舞台,再次展現其特有的經典魅力。

《巴山秀才》以光緒元年震驚朝野的「東鄉血案」為背景,在清軍殺戮手無寸鐵的要求清算糧帳1000餘平民後,以村民反貪除弊的艱苦鬥爭的英雄事迹為原形創作而成。展示了一個知識分子由唯唯諾諾、膽小如鼠到勇敢智告,為民請命,由混混沌沌、子乎者也到徹底清醒,指出大清朝大大不清的心理歷程。

當晚7點半,大幕正式拉開。陳智林飾演的秀才孟登科,搖頭晃腦的吟著「子曰」出場「功名八股,也者之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活脫脫的窮酸秀才形象。當袁鐵匠請秀才幫忙寫狀詞時,秀才一邊說著要幫,一邊卻勸慰道:「庶民休把官府碰,吾鄉應有君子風。」但隨著劇情發展,尤其當秀才被四十大板打醒之後,他決心「拋棄功名告官府,不平冤獄不瞑目」,一改之前的迂腐、憨痴,並燒書「明志」,為巴山父老伸冤,直指封建帝制的貪腐猛於天災。

在劇中扮演秀才孟登科的陳智林,通過圓潤細膩的川劇唱腔,細緻入微地展示出一個近代知識分子,堅守人生信念的心路跋涉歷程,也贏得了全場觀眾掌聲陣陣。據悉,當初為了追求與劇中秀才身份、年齡、性格、特定環境以及具體情節相符合,較好地豐滿人物狀態,捕捉細膩情感,陳智林巧用程式,大膽地融入個性創作,並在50天減重26斤,參照200多個人物,只為「演活」孟登科。

「我是用了太多的『活人』,『組合』了一個大家生活中似曾相見的一個人物。任何時候都感覺到身邊有這種人,有這種讓大家覺得可親可愛,同時又覺得可愛的人。」對於對《巴山秀才》角色的創造,讓陳智林懂得,「藝術是來源於我們自己對人物認知的一種再現。作為一個演員,應該知道怎麼樣提升自己的藝術修為,怎麼樣從生活中來再還原生活,找到自己的表現和呈現。所以更多的生活積澱、點點滴滴的印象,是我創作角色的底氣。」當晚的演出,不少戲迷現場為陳智林打call,甚至在演出結束後,仍有不少人不舍離去,等待與陳智林合影留念。一位觀看過《巴山秀才》很多場次的老戲迷直言:「每次看到戲裡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登場,都有一種特別的新的感受,而且這個故事雖然是悲劇,但演員的表演,台詞的對仗,還有裡面的四川特色的呈現,直叫人看得如痴如醉,下回演出還要來看。」

這也許正是經典的魅力,在陳智林看來,「真正精品的、經典的東西,應該讓人在心裏面有千百次的回放。我們從小就是在經典的教育裡面,經典的音樂、經典的歌曲、經典的戲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現在我們要更多的回顧經典、創造經典,讓更多的經典問世,讓更多人通過經典來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五極居」老人張文敬 前後7次出入南北極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