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如何看待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金融最火爆的時候是2013年之後的那幾年,這是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的。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經濟形勢都處於下滑之中,中國經濟增速也快速回落,由於外部需求減少,中國的出口貿易也在一直下滑,GDP年增10%以上已成昨日輝煌,當時經濟工作的重點就是GDP「保8」,四萬億計劃順勢而出。

既然外需下滑,那就從內需上著手,否則會有大批人員失業,四萬億計劃讓中國躲過了金融危機的衝擊,然而卻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通貨膨脹、產能過剩、債務危機。

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近幾年國家又啟動了「供給側改革」,推出「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這些政策都很有針對性,去產能指的是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產能,去庫存指的是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去槓桿指的是降低負債水平,降成本指的是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補短板指的是彌補落後的制度和生產方式。

那幾年國家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其實也可以歸為配合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淘汰落後產能後的失業人群需要生活,而經濟發展持續萎靡,在政府看來,號召大家創業創新,既可以增加就業,又可以擴大內需,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想法是好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經濟下滑的市場環境下,創業是非常困難的,那些失業人群手裡本就沒有多少錢,創業失敗後又背上了一身債務,生活反而變得更加艱難。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讓國家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希望」。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幅提高了社會信息的溝通效率,很多新的產業也應運而生,「互聯網+」的概念一夜之間風靡全國,不管什麼行業,都要和互聯網沾個邊才夠fashion.

互聯網金融,其實並不是什麼突出的創新,不過是把線下運營搬到線上而已,但這的確提高了金融運營的效率,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風控的難度。

很多人以為金融的核心是投資,其實金融的核心是風控,投資只是目標,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有一個風險因子,金融投資就是在相同的風險水平下,盡最大努力獲得更高的收益;或者是在相同的收益水平下,盡最大努力降低風險水平。

銀行是最古老的金融機構,表明上看銀行管理的是資金,實際上銀行管理的是風險,在銀行工作過的朋友們都知道,銀行的制度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就是為了確保能在相同收益水平下,盡最大努力降低風險水平。

銀行那些嚴密的工作流程和授權程序,是為了降低操作風險;銀行那些嚴格的貸款審批和授信制度,是為了降低信用風險,在銀行工作,時刻都在與風險打交道。

互聯網金融把線下運營搬到了線上,在很多風控管理的實施上,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問題。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熱潮漸退,相當一部分P2P慘敗收場,有些甚至直接跑路,投資人血本無歸,控制人鋃鐺入獄。

互聯網金融本身並沒有優劣,只是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他的結局早已註定。

中國互聯網金融能有今天的結果,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導致的:

第一、互聯網金融公司自身風控水平的欠缺與貪婪

那幾年互聯網金融公司野蠻生長,一夜之間出現了上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這些公司大都抱著趕熱潮的態度參與到了這個行業,然而他們自身的風控實力卻非常匱乏,有些互金平台幾百名員工,卻連一個FRM都沒有,很多員工之前甚至都沒有金融從業背景和學歷背景。

在這種專業水平下,想要持續運營好一個投資機構幾乎是不可能的,或許他們本身就沒打算長期運營,只想把錢撈夠了就直接跑路。

一些P2P公司甚至更加貪婪,他們不需要管理風險,只需要對投資者進行傳銷洗腦,玩起龐氏騙局的欺騙套路,錢寶事件就是這樣。

第二、金融監管機構的疏忽與失策

互聯網金融在剛開始的那幾年,國家是持鼓勵態度的,因為在國家看來,互聯網金融不僅促進了社會資金融通,還讓投資者賺到了錢,同時也能給國家繳更多的稅,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

畢竟那時實體經濟下滑,吸收就業有限,國家就想著能通過這些虛擬經濟吸收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然後讓虛擬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這個想法同樣是好的,然而現實依然是殘酷的。

由於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發展,大多數互金平台的風控管理都很薄弱,或者說他們為了擴大規模不得不把風控放到一邊,風險一直在積蓄,爆發只是早晚的事情。

直到後來連續幾家大型互金平台出事,國家才開始真正重視起這個問題來,然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規範化互金平台的發展,同時也嚴厲處罰了一批互金平台。

第三、投資者自身風控意識的欠缺與貪婪

中國的老百姓,對風控的意識是非常欠缺的,這跟他們長期所處的投資環境有關。

金融業在中國,是發展比較晚的,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老百姓唯一的投資方式就是把錢存到銀行,在老百姓看來,銀行是國家的,把錢存到銀行是沒有風險的。

後來老百姓接觸到了股票、基金,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把錢「存」到股票、基金里是會賠的,他們也經常聽說「高收益高風險」,但卻從來不知道風險是個什麼東西。

雖然有了股票、基金的投資渠道,但他們大多數還是把錢存到銀行,因為把錢存銀行更保險,雖然利息較低,但能穩定拿到。

銀行自己也推出了理財產品,利息要比定期高一點,比如定存一年的年化利率是3%,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是5%,老百姓知道這個理財產品是銀行推出的,於是就開始把以前存定期的錢拿出來買理財產品。

那麼理財產品比銀行定存多的這2%的收益率是哪來的呢?老百姓不會多想,在他們眼裡,這錢是放在銀行的,那就是穩定安全的。

事實上這2%的收益差就是風險溢價,也就是說這個理財產品本身是有風險的,只是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比較低,大多數時候都是不會出問題的,但如果出問題了,那就不能正常兌付了,這種情況在一些銀行已經出現過了。

既然5%的年化收益率是「穩拿」的,那麼8%的收益率也是穩拿的吧,10%呢?

老百姓看到別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高,而且之前沒有出過事,於是他們紛紛把錢從銀行取出,投資到那些更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他們看上了一款P2P產品,年收益15%,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年收益還是5%。

第一年的時候,他們也在擔心會出問題,所以只投了50000元,到年底的時候P2P平台還在運營,他們的資產漲到了57500元。

既然第一年沒問題,那第二年也不會出問題吧,那就再加點錢!

第二年的時候,他們又加了一些錢,一共投了150000元,到年底的時候他們的資產漲到了172500元。

既然第二年沒問題,那以後都不會出問題吧,乾脆把錢都放到裡面吧!

第三年的時候,他們直接投了100萬,還沒到年底,這家P2P公司的控制人就跑路了,他們在網站上能看到自己有115萬的資產,但是再也提不出來了。

大多數互金平台也就是三年的壽命期,甚至還不到三年,有些半年就倒閉跑路了。

當然,如果你在第二年的時候及時撤出,那你還是能賺到錢的,前提是你以後再不進入,但從人性的貪婪考慮,大多數人是很難控制住自己不再進去的。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在銀行工作,他有一個客戶,之前在P2P上投資賺了幾十萬,最近又看上了一款P2P產品,這個產品是這樣的:

我朋友簡單計算了一下,不算複利的話,每天返100元,一年就返36500元,年收益率就是36500/50000=73%,這麼高的收益率,那肯定是有非常大的風險,我朋友當時就勸她客戶趕快撤出,因為風險太大了。

那個客戶看的也很開,反正之前玩P2P已經賺了幾十萬了,這五萬就放在裡面玩吧,賠了也無所謂,我朋友聽她這麼說,當場傻眼。

如果那個客戶真能按她說的那樣,只拿出五萬來玩,做好風險隔離,那麼即使最後平台出事,五萬全賠掉,也沒關係,畢竟還是賺了幾十萬。

然而,如果那個平台在她預期時間內一直沒倒,她還能按住那幾十萬的資金不動嗎?估計到最後她還是會拿更多的錢去買,畢竟那麼高的收益率實在是太誘人了。

這種P2P的結果是註定的,出事只是早晚的事情,也許你剛把全部身家投進去,平台就出事了,你畢生的錢全都打了水漂。

高收益高風險,然而收益——風險曲線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而是有凸度的,二階導數為負。

也就是說,當你承擔一單位的風險時,對應的收益是5%;但當你承擔兩單位的風險時,收益率不是10%,可能只有9%;當你承擔三單位風險時,收益率可能只有13%。

很多P2P產品看似收益很高,然而與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比起來,收益還是太低了,投資者可能承擔了六單位的風險,而收益率可能只有13%。

那些互金平台的產品,我是不建議大家去碰的,我也承認當中有一些不錯的產品,但是普通人沒有專業的金融知識,缺乏分辨能力,如果貿然進入的話,是很容易栽坑的。

任何能讓你一夜暴富的投資,都有可能讓你一夜返貧,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請你遠離那些高收益產品,因為在它的另一面,往往暗藏著更高的風險。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亂講的混飯經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