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感:王爺的後裔變乞丐
讀書雜感:王爺的後裔變乞丐
世標
近讀葛劍雄教授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文中對天下的觀念、分與合的過程、天命與人事的因果、千秋功罪的辯證論述,站在大格局上的精妙解讀,令人耳目一新,收益良多。並且,在一些小事的記述之中,也能引發人的思索。
明朝軍事統帥徐達,號稱開國第一功臣,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他的後裔有一個叫徐青君的,明朝滅亡後,因家產被沒收淪為了乞丐,沒有生活來源,專門代人受刑。有一次與人按挨打數目談妥了價格,誰知到時候被打了一倍以上還沒完,而且受刑的公堂竟然是他家原來的大廳。他痛的大呼小叫,縣官卻因這是官場的潛規則而不管。這樣的結局,大約是其先祖徐達萬萬沒有預料到的。
古代對犯人的行刑,漢文帝以前,是割鼻子和砍腳的「肉刑」,後來漢文帝覺得太殘忍,就改為笞刑,就是以竹、木板等拷打犯人臀部,背部和大腿。這是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但行刑過程中,被打死的不少,據記載每年超過一萬多人。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減少打的數量,規定刑具的尺寸,行刑的方法,行刑時打死人的事,才略有減少。演化到明清時代,不少地方的富戶為了逃避挨打,通過衙門花錢僱人代挨打。如果被判笞杖,就由乞丐代替,主人按被打數目付錢,後來出現了代人挨打的專業戶。開國王爺的後裔,就成了這樣的專業戶。
世事輪迴,滄海桑田。從開國王爺到代人挨打的乞丐,天和地的巨大反差,令人唏噓感慨。古往今來,人們都在拚命奮鬥,為了自己,為了家族,更為了兒孫,幻想著能創下萬世不朽之業,子子孫孫都能享受人間富貴,可是誰又能預料百年之後的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他們開創的基業,少的二三十年,多的二三百年,就敗在了不屑子孫手裡,沒有一個朝代能成萬世之業。徐青君成為在自家屋裡被打的替人受刑的乞丐,又一次印證了孟子所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也昭示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世間沒有永遠的富貴,也沒有永紅的花朵。盛衰皆因人事起,人間正道是滄桑。
(2018年1月14日21:48於襄陽)
所思所寫皆真情


TAG:世標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