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麼痛的領悟!家庭教育這10個「坑」一定得當心

多麼痛的領悟!家庭教育這10個「坑」一定得當心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有關家庭教育的熱點事件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負面的現象及聲音。痛定思痛,這些「家教之失」也引發了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應該如何從這些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應該培養自己怎樣的「家長素養」,為孩子在新的一年裡的成長升帆、領航和掌舵——

事件1

打賞網路主播

2月15日,家住上海松江區的孫女士發現自己銀行卡上25萬元血汗錢「不翼而飛」,再三追問,13歲女兒小卞才承認,是自己偷用家長手機,打賞給了網路男主播。每次匯款成功後,小卞都會將簡訊刪除。

啟示錄

很多孩子的財商是一張白紙,關鍵是作為「第一老師」的父母怎麼引導。一方面,家庭要有良好的財商教育意識,起碼要認識到孩子在「錢」上學好學壞,不該是放任自流的事情;另一方面,家長要有得當的財商教育能力,不僅要告訴孩子怎麼花錢,還要教會孩子正確的金錢觀,把賺錢與花錢的基本底線亮在明處。

事件2

「馬大哈」父母

2月27日,天津市南開區大悅城商城內發生一起慘劇,兩名幼童從4樓墜落至負一層,當場身亡。3月19日,北京野生動物園,又有自駕者拖家攜口下車準備「零距離」地觀察猛獸。

生命權與健康權是孩子的基本人身權利,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孩子的生命與健康。若因自己的監護過失導致孩子的生命權與健康權損害或者喪失,監護人理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事件3

家長幫孩子打傘背書包

3月13日,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發現,有八成家長一手攙娃、一手撐傘,還替孩子背著書包;有老人蹲著給孩子換鞋,卻被孫子頻頻抱怨。於是,她給600位家長發簡訊,要求家長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誰知僅有3位家長回復。

啟示錄

家長要意識到自理能力是孩子自主性的體現。有了意識上的轉變,父母就要大膽放手——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包括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飯儘可能都讓孩子自己去做。多讓孩子動手,多給孩子機會試錯,多讓孩子鍛煉自理能力,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去建立自信,這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非凡。

事件4

共享單車事件

3月26日,上海一名12周歲以下男童在騎共享單車時,不幸被大客車碾軋導致身亡。這或許是第一例少年騎共享單車發生事故,但卻讓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啟示錄

為父母,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教會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因為安全教育也是生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校園安全和用電用水安全等。此外,父母還要教會孩子注意不被甜言蜜語所迷惑,不被小恩小惠所蒙蔽,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有主見的人。

事件5

父教缺失

4月底,一封孩子要用壓歲錢「租」爸爸的書信流傳於網路,讓很多爸爸們頓感愧疚。信中一個叫飛飛的男孩想用自己的壓歲錢「租」經常應酬加班的父親周末兩天,好讓爸爸陪他和媽媽一起去參加海洋節的活動,並希望爸爸能簽字確定。

啟示錄

我們要儘快糾正父親角色定位問題,改變父親對傳統父教的看法。父親在責任感、上進心、擔當意識等方面應給予子女良好的示範。只有在正能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更陽光、更有幸福感。2018年希望每個家庭都要確保足夠的「父教時間」。

事件5

高管母親養不起娃

7月26日,一篇網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朋友圈熱傳。一個在企業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出頭,暑假女兒去一趟美國遊學,10天20000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每周要上兩節鋼琴課,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

啟示錄

父母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的物質條件,這是無可厚非,也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前提一定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家長要保持一種清醒的認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比起重金上培訓班、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更為重要的是——父母愛的滋養、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有格局有視野的父母的用心陪伴。

事件7

「熊孩子」鬧機場

8月23日,南寧機場一航班無法起飛,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長的「指示」下,搶佔航空公司櫃檯,並在櫃檯里玩起了遊戲。

啟示錄

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孩子對於家長行為的模仿性和對家長思維的認同性是很強的。這些「熊家長」確實應該好好自省了,不要把「熊」的壞脾性傳給孩子了,更別等著將來孩子真正「異化」再來後悔,那時候就真的晚了。

事件8

番茄炒蛋

11月初,一個關於番茄炒蛋的視頻《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在朋友圈熱傳,感動淚目的人說,留學生不會炒菜,第一時間就想到父母,說明父愛母愛好偉大;不以為然者說,孩子都已經成年了,怎麼獨立性還這麼差?

GIF

啟示錄

從現在起,做一個重建自身生活的家長吧。唯有你捨得放手,捨得讓孩子自己處理衣食住行的一應瑣事,捨得對他說「媽媽有媽媽的時間安排,你有你的學習規劃。我們都要盡好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等著對方來監督、包辦」,唯有你存著一顆「為分離相伴的心」,才會知道養成孩子全方位的獨立生活能力與責任意識,有多麼的重要。

事件9

小學生租家長

10月底,一小學生因父親經常出差,沒空出席家長會,只能「偷偷」在一APP下單,欲租個「爸爸」代開家長會。此事經曝光後走紅網路,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小學生膽子很大,真是會玩。也有網友認為是父親的缺失,父親只顧著賺錢,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啟示錄

家長的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更不能忽視。家長在自己不能參加家長會的情況下,應該抽出時間與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針對老師提出的建議,及時拾遺補缺,糾正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注意變化溝通方式,比如可以換個時間單獨與家長溝通。

事件10

深夜吼媽

11月19日,一篇題為《老娘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文章火了,文中的五年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住院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隨其自然吧。」有相同經歷的家長網友紛紛留言寫出自己的「血淚陪讀史」。

啟示錄

教育終究是慢工出細活,一味加碼加壓,遲早不是多贏的格局。稍有心理學或教育學常識的家長大概都知道,平和的教育氛圍、人本的教育環境,才是孩子成長的最佳土壤。生活匆忙、生命疲累,家庭教育要懂得「慢慢來」、讓愛回到「從前慢」的時光,不僅是中國媽媽、更是中國教育當遵循的詩意之向。

文 | 鄧麗

圖片來源 | 網路

文章來源 | 現代教育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城教育圈 的精彩文章:

TAG:京城教育圈 |